《基本樂理精講教程》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音樂專業(yè)學生,全書分兩大板塊,每一板塊為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優(yōu)質學期共12課,第二學期共18課。主要內容包括音與音高、五線譜記譜法、節(jié)奏、節(jié)拍、音值組合法、音樂常用記號與術語、音程、和弦、西洋大小調式、中古教會調式、中國五聲性民族調式以及單旋律調分析等,書中所選教學內容均與后續(xù)所要學習的“和聲”“曲式”“復調”等課程緊密相關。本書在編寫時遵循教學基本規(guī)律,全面體現(xiàn)難點分散的編寫原則,并融入教學法與教學建議方面的內容;對其中的部分知識點,亦進行了追根溯源的探討,真正做到循序漸進,打造一本“學生易學,教師易教”的音樂專業(yè)基礎樂科教材。
本書在編寫時遵循教學基本規(guī)律,全面體現(xiàn)難點分散的編寫原則,并融入教學法與教學建議方面的內容,對其中的部分知識點,亦進行了追根溯源的探討,真正做到循序漸進,打造一本“學生易學,教師易教”的教材。
前言
談及基本樂理這門課,有不少人會想當然地認為是純理論課。不過,也有人覺得這門課中有很多內容需做大量練習才能掌握,因而認為它是技能課。
以上兩種觀點孰是孰非呢?筆者認為,各有道理卻都存有偏激之處。正確的認識應該是基本樂理課具有“理論”與“技能”雙重屬性,也就是說,它既是理論課程又是技能課程。搞清楚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對這門課“雙重屬性”的認識直接影響課程內容的編寫次序(即教材的編寫)與課程內容的講授方法。而教材編寫質量的優(yōu)劣與授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必然關系到人才的培養(yǎng)這一大事。
下面談談基本樂理教材的編寫方法問題。
“雙重屬性”的認識觀點為基本樂理教材的編寫方法提供了客觀的理論依據(jù)。理論課的屬性決定了教材的編寫離不開對“概念”的描述;技能課的屬性決定了教材中應將技能的具體訓練方法告知讀者。概念的描述不只是要言簡意賅,更重要的是安排好概念出現(xiàn)的時機;技能訓練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訓練內容的次序排列更重要,因為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求訓練的次序必須準確。
“雙重屬性”對教材的編寫過程提出了兩者并重的要求。只重其一的結果必然導致教者(任課老師)、聽者(學生)與自修者一定程度的使用困惑。
重“理論”輕“技能”者編寫的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章節(jié)次序的安排難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比如過早地講述“泛音列”,初學者會因理解難度大而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放棄這門課的學習。二是內容的編排過于集中、系統(tǒng)、追求完整。這使得教材具有一般工具書的詞條式編寫特點,優(yōu)點是便于編寫也便于查找相關內容,缺點是過于“集中”(“集中”會造成內容繁多的結果,至少對于初學者是這樣)的內容會大幅度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即使“概念”的描述非常準確,也難以幫助學生解決“技能”訓練的全部細節(jié)問題。通常學生來不及“消化”就該進行后面章節(jié)的學習了。三是因輕“技能”導致教材中很少甚至沒有練習方法的指導內容等。
重“技能”輕“理論”者編寫的“教材”多數(shù)情況下會是習題集,很難成為真正的教材。不過,它可以作為輔助教材用于教學工作中。掌握構音程、和弦等技能比只能背音程、和弦的概念而不會構音程、和弦要好得多,但如果能夠“理論”與“技能”并重,學習的效果會更佳。因為有“理論”的介入會使學生更徹底地理解所學內容,繼而成為學習更高層次理論課的基礎。
可見“只重其一”是有缺憾的。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兩者”并重呢?教材的編寫方法到底是什么?具體方法是:一個中心,兩個原則,三個注意。
一個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即“用學生的視角來觀察所編內容”。無論教學內容的難度如何,即便是編者認為非常簡單的內容也是如此。也就是始終要把學生放在心上、置于首位。教材所編內容要用初學者易懂的語言來描述。
兩個原則:一個是“難點分散”的原則,一個是“循序漸進”的原則。為什么要提出“難點分散”的原則呢?前面已經說過“內容過于集中會造成學生學習難度加大”的問題,比如在一節(jié)課內講完“自然音程”與“變化音程”,這對初學者來講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熟練掌握”這些內容(熟練掌握音程的構成與識別等是學好此內容最重要的標準)。“技能”是通過反復訓練獲得的,只有熟練才有意義。當我們把“集中”起來的自然音程分開若干節(jié)課讓學生練習時,原來“系統(tǒng)化”的教材似乎被拆得“七零八落”,但學生學起來變得輕松了,其學習興趣易激發(fā)也易保持。何樂而不為?
“難點分散”的做法必然為真正做到“循序漸進”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為實現(xiàn)“循序漸進”地編寫教材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此“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至于淪為空談、一聲高喊的口號。
三個注意:一是注意把握向學生講解概念的時機。本教材中每學期的最后一課均安排了“概念的補釋及其他”。概念的補釋基本上是在訓練內容完成以后才講給學生,這樣學生聽這些“理論性”文字時,已經有了扎實的“技能”訓練基礎。學生不只是易于理解其意,做到知其然,而且可以徹底理解概念,做到知其所以然。
應當強調的是,既然要“雙重”屬性并重,就不應該只強調“技能”訓練,以為自己可以做題就行了的想法是不對的。要在恰當?shù)臋C會認真學習并理解“概念”,為進一步深入學習打好基礎。
二是注意同類內容的訓練次序。例如:本教材中學習了大二度、小二度,緊接著利用音程的轉位學習小七度與大七度。假如學生學完自然音程、變化音程等內容后,突然“冒”出個音程的轉位,那么試問我們只是讓學生“為學轉位而學轉位”嗎?
三是注意相關內容的銜接關系。例如:音程與和弦就是一對相關內容。編寫教材者應該明白哪些音程對于和弦的學習起的作用更大,在學生學習和弦之前應該熟練掌握這些音程。解決好相關內容的銜接關系,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列出本文中的幾句話加以強調,以饗讀者。
1. 基本樂理課具有“理論”與“技能”雙重屬性;
2. “雙重屬性”應兩者并重,不應只重其一;
3. “一個中心,兩個原則,三個注意”。
目錄
優(yōu)質學期(第 1~12 課)
第 1 課 2
一、五線譜(staff) 2
二、譜號(clef)與譜表 2
三、小節(jié)線(bar line)、小節(jié)(bar)與雙小節(jié)線(double bar) 5
四、音的分組 6
五、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6
第 2 課 10
一、等音(enharmonic pitches/equivalent /equivalence) 10
二、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14
第 3 課 15
一、大二度與小二度(major second and minor second) 16
二、大三度與小三度(major third and minor third) 17
三、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17
第 4 課 20
一、音程的轉位之一 20
二、大七度與小七度(major seventh and minor seventh) 20
三、音程轉位之二 21
四、大六度與小六度(major sixth and minor sixth) 21
五、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22
第 5 課 26
一、純四度與增四度(perfect fourth and augmented fourth) 26
二、純五度與減五度(perfect fifth and diminished fifth) 27
三、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27
第 6 課 30
一、自然音程與變化音程 30
二、單音程與復音程(simple intervals and compound intervals) 31
三、協(xié)和音程與不協(xié)和音程(consonant intervals and dissonant intervals) 32
四、等音程的做題方法 32
五、半音與全音的類別 33
六、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33
第 7 課 36
一、單拍子與復拍子(simple time and compound time) 36
二、混合拍子 37
三、切分音(syncopation) 38
四、連音符之一 39
五、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41
第 8 課 43
一、連音符之二 43
二、音值組合之一 43
三、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45
第 9 課 49
一、音值組合之二 49
二、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51
第 10 課 53
一、音值組合之三 53
二、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57
第 11 課 59
一、音值組合之四 59
二、三和弦(triad) 62
三、常用的記號與術語 64
第 12 課 概念的補釋及其他之一 66
一、音程 66
二、音程的度數(shù)與音數(shù) 67
三、音程的轉位之三 69
四、等音與等音程(enharmonic pitches and enharmonic intervals) 72
五、三全音(tritone) 72
六、與“拍子”相關的幾個詞語 72
七、切分音(syncopation) 74
八、連音符 74
九、音值組合 76
十、樂譜中符干朝向的基本書寫規(guī)則 77
十一、和弦(chord) 78
第二學期(第 13~30 課)
第 13 課 80
一、七和弦(seventh-chord) 80
二、原位與轉位和弦(chord in root position and inversion)之一 82
三、密集與開放排列的和弦(chord in close and open position) 84
四、調號(key signatures) 84
五、常用的術語 84
第 14 課 88
一、原位與轉位和弦(chord in root position and inversion)之二 88
二、大調音階(major scale)之一 90
三、常用的術語 92
第 15 課 95
一、大調音階(major scale)之二 95
二、原位與轉位和弦(chord in root position and inversion)之三 96
三、關系大小調(attendant keys/relative major and minor keys) 98
四、小調音階(minor scale)之一 100
五、常用的術語 100
第 16 課 104
一、小調音階(minor scale)之二 104
二、音階級數(shù)與音階級的名稱(scale degrees and scale degree names) 105
三、原位與轉位和弦(chord in root position and inversion)之四 106
四、和聲大調音階(harmonic major scale) 108
五、正音級與副音級、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 110
六、移調之一 110
七、常用的術語 111
第 17 課 115
一、和聲小調音階(harmonic minor scale) 115
二、穩(wěn)定音級與不穩(wěn)定音級 117
三、移調之二 117
四、原位與轉位和弦(chord in root position and inversion)之五 120
五、旋律大調音階(melodic major scales) 122
六、常用的術語 123
第 18 課 127
一、旋律小調音階(melodic minor scales) 127
二、移調樂器(transposing instruments) 129
三、協(xié)和和弦與不協(xié)和和弦(consonant and dissonant chord) 129
四、平行調(parallel key) 130
五、等和弦(equivalent chords)之一 130
六、常用的術語 131
第 19 課 133
一、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之一 133
二、等和弦之二 136
三、偏音 138
四、十二律之一 139
五、常用的術語 139
第 20 課 141
一、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之二 141
二、四音列之一 141
三、等和弦之三 142
四、五聲性七聲音階之一 143
五、十二律之二 144
六、常用的術語 144
第 21 課 145
一、五聲性七聲音階之二 145
二、四音列之二 147
三、同主音大小調的比較 147
四、十二律之三 148
五、常用的術語 148
第 22 課 150
一、近關系調(closely related keys) 150
二、調中音程之一 152
三、等音調(enharmonic keys) 154
四、八音之一 155
五、常用的術語 155
第 23 課 157
一、中古調試之一 157
二、調中音程之二 158
三、半音音階(chromatic scale)之一(大調上行) 160
四、八音之二 161
五、常用的術語 162
第 24 課 164
一、中古調式之二 164
二、調中音程之三 165
三、半音音階(chromatic scale)之二 166
四、調中和弦之一 168
五、常用的術語 170
第 25 課 171
一、調中和弦之二 171
二、原位屬七和弦的解決(resolution of dominant seventh chord in root position) 175
三、原位導七和弦的解決(resolution of leading tone seventh in root position) 178
四、常用的術語 179
第 26 課 181
一、轉位屬七和弦的解決(resolution of dominant seventh chord in inversion) 181
二、轉位導七和弦的解決(resolution of leading tone seventh chord in inversion) 185
三、調中和弦之三 187
四、常用的術語 190
第 27 課 193
一、調分析之一 193
二、調中和弦之四 197
三、常用的術語 199
第 28 課 202
一、調分析之二 202
二、調中和弦之五 205
三、常用的術語 207
第 29 課 210
一、泛音列(harmonic series) 210
二、沉音列(undertones) 215
三、那不勒斯六和弦(Neapolitan 6th chord) 216
第 30 課 概念的補釋及其他之二 217
一、音階等(scale,etc.) 217
二、缺級音階與五聲性七聲音階 219
三、關系調與平行調(relative key and parallel key) 220
四、等音、等音程與等和弦 220
五、四音列 221
六、近關系調(closely related keys) 221
七、關于大、小調與五聲調式單旋律的分析 222
八、調式(mode) 223
九、十二律 224
十、八音 225
十一、十二平均律、純律、五度相生律 226
十二、工尺譜 227
十三、調、調性、離調與轉調等(key,tonality,tonicization and modulation,etc.) 228
參考文獻 230
附錄 A 唱名法(solmization) 232
附錄 B 變音記號(accidentals) 233
附錄 C 音符與休止符(notes and rests) 234
附錄 D 考題設計建議 236
一、音程構建 236
二、和弦構建 239
三、音階構建 241
后記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