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馬帝國到殖民時代,歐洲人對火山的研究有怎樣的特殊情節(jié)?
一口偶然發(fā)現(xiàn)的油井,如何催生了石油地質學,并最終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從拿破侖戰(zhàn)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軍事地質學經過了怎樣的歷史軌跡?
本書截取地球科學發(fā)展史的18個經典剖面,結合歷史人文與傳奇故事,以科學特寫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人類認識地球的精彩過程與動人細節(jié),較全面地介紹了地球科學中構造學、巖石學、地震學、氣象學、古生物學等各分支的發(fā)展史。
?知乎科普大V葉山高贊專欄精華集結,堪稱地球科學版《人類群星閃耀時》!
濃縮葉山老師高贊專欄精華,帶你領略地球科學版人類群星閃耀時。老普林尼、富蘭克林、魏格納、瑪麗·撒普……數(shù)十位科學家,18個地球探索高光時刻,勝似小說的真實地球科學探索史,網(wǎng)友直呼看得比上課時認真!
?地球科學不是冷知識,而是鮮活的人類生存指南!
地球科學不是實驗室里的智力游戲,是人類鮮活的生存指南。了解它,就是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如何運轉,是每個人不可錯過的生存課。
?從日常生活到世界熱點議題,串起地球演化的壯闊圖景,滿足你對地球的好奇心!
為什么腳下巖石的顏色有深有淺?地震和火山的威力究竟有多強?恐龍是否變成了鳥類?石油如何成為全球核心能源?為什么洋流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從日常生活到世界熱點議題,滿足你的好奇心!
?像偵探小說一樣輕松好讀,拒絕爛俗、拒絕爛梗,通俗易懂又科學嚴謹!
故事層層遞進,線索推敲有度。既有百年前科學大發(fā)現(xiàn)的幕后揭秘,又有前沿科學成果的記錄和分析。既有生動的文字,又配有科學繪圖。輕松走進科學家第一探秘現(xiàn)場,揭開一個個令人驚奇的地球真相!
?專業(yè)人士用心撰寫、業(yè)內多位專家推薦,內容放心看!
知乎科普大V、地球科學博士葉山撰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院長李亞林作序,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董漢文、科普博主@haibaraemily、成都理工大學研究員余琮煜等推薦。
推薦序
地球科學是以地球物質組成、內部結構、外部特征、各圈層的相互作用及其演變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基礎學科,同時負有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能源、資源、環(huán)境、地質災害等問題的重任。
在人類社會中,資源開采、能源勘探、河流治理、環(huán)境保護、氣候變化,乃至城市發(fā)展與交通規(guī)劃,這些地球科學的研究內容與人類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基礎學科,地球科
學恰似開啟地球奧秘寶庫的鑰匙,不僅揭示地球過往,更啟迪我們思考地球的未來。
普及地球科學知識,讓更多人領略其魅力,意義非凡。近年來,地球科學科普主題的內容引起了公眾關注,尤其在礦物、氣候、自然災害、古生物等領域佳作頻出。然而,關于地球科學發(fā)
展史的科普圖書卻屈指可數(shù)。這猶如欣賞了一座宏偉建筑的輝煌外觀,卻對其建造過程一無所知,未免令人遺憾。從地球科學的傳承發(fā)展來看,正是全球多學科的科學家在地球科學的迷霧中不斷探索前行,才成就今日之地球科學。作為博物學分化出來的一門學科,地球科學的起步較晚,現(xiàn)代地質學更是直到19世紀初期才見雛形。但從那時起,萊伊爾、洪堡、維爾納、阿加西等早期學者,在艱苦的科研環(huán)境下,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為地球科學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鸪烧撆c水成論之爭、開爾文提出的地球年齡問題、奧斯特羅姆的恐龍文藝復興,以及從大陸漂移假說到板塊構造理論的科學革命,這些當年的探索、如今的軼事如同接力賽,一棒接一棒,展現(xiàn)了地球科學的傳承與進步。
從文化認知角度而言,地球科學發(fā)展史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科學發(fā)現(xiàn)和理論突破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科技水平。例如,瑪麗·撒普在海洋地貌領域的成就不僅改變了人類對海底擴張的認知,也打破了當時科學界對女性的偏見,展現(xiàn)了科學探索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這些故事中蘊含著堅持、突破和無數(shù)感人至深的瞬間,彰顯了科學與人文的交融,幫我們從科學的角度認識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正因如此,我尤其希望能有一本關于地球科學發(fā)展史的科普書籍與大眾見面,為讀者打開一扇窗戶,去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當我第一次翻閱這本書的書稿時,十分欣喜。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講述了地球科學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人物和精彩紛呈的故事。閱讀這本書,仿佛跟隨科學家一同踏上了地球探索之旅,既能學到豐富的知識,又能感受到地球科學的無窮魅力和科學先驅的風采。
在氣候和資源危機日益嚴峻的今天,讀者了解19世紀奠定的地層學研究模式對當代碳排放測算的影響,20 世紀深海鉆探對揭示氣候變化規(guī)律的作用,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獲得了審視科學發(fā)展的新視角。書中那些在得克薩斯烈日下辨認儲油構造的身影,在太平洋上追蹤海水循環(huán)的航跡,都訴說著一個道理:地球科學從來不是實驗室里的智力游戲,而是關乎人類命運的共同敘事,是文明存續(xù)的必修課。
每一代人都要站在前人的知識階梯上眺望未來。當電視屏幕上的地震預警倒計時能夠拯救生命時,別忘了龐巴爾侯爵在里斯本記錄的第一批地震數(shù)據(jù);當颶風路徑預測精度提升0.1%時,別忘了哈德利近300年前構想的大氣環(huán)流模型;當虛擬現(xiàn)實設備能實時顯示三維地質構造時,別忘了從威廉·史密斯手繪地層柱狀圖開始的數(shù)字化征程。我推薦本書,是因為它介紹了這些重要階梯的鑄造過程,讓讀者明白:我們今日享有的對地球家園的認知,是無數(shù)探險家、學者、工程師以智慧和勇氣鑄就的人類文明基礎。
我誠摯地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地球科學感興趣的朋友,以及希望了解更多地球科學知識的讀者。這本書將從人類探索地球歷史的角度,引領你走進一個神奇的地球科學世界,讓你收獲頗豐。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
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葉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地球科學系博士,GISphere平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擁有交叉學科背景,專業(yè)涉及地球科學、人工智能、軟件工程、空間數(shù)據(jù)科學等多個領域,科研成果發(fā)表于Nature Geoscience等著名學術期刊。在知乎、澎湃等平臺從事科普創(chuàng)作多年,著有《路上的美國史》《化石獵人》(電子書)等,F(xiàn)為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AI工程師,曾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學院任教。
推薦序 VII
自序 X
PART 1 第一章
資源與征戰(zhàn):塑造人類文明的學科 001
1.探索,為了更好地生存 003
2.黑歷史:石油的發(fā)現(xiàn)與工業(yè)時代 012
3.戰(zhàn)爭中的地質學 026
PART 2 第二章
大地之怒:揭露地震與火山的真相 043
4.地震學:從廢墟中崛起 045
5.火山與文明:從羅馬帝國到殖民時代 058
6.當巖漿冷卻時 072
PART 3 第三章
化石傳奇:演化、滅絕與重生 089
7.古生物學的探索 091
8.最后一個無所不知的人 110
9.長滿羽毛的中國恐龍 133
PART 4 第四章
演化與構造:時間深處的滄海桑田 145
10.地球的年齡是多少? 147
11.山為什么在那里? 162
PART 5 第五章
開拓者們:探尋未知的自然遺跡 185
12.偉大的滯銷書作家 187
13.地質學家的朋友圈 195
14.無畏的女性:瑪麗·撒普 217
15.荒野探險家和國家公園 225
PART 6 第六章
科學新邊疆:破解大氣和海洋的密碼 243
16.海洋高速公路:洋流、信風與新航線 245
17.氣候變化的推手:米蘭科維奇旋回 269
18.地球的體溫計 279
后記:地球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290
附錄 1:地質年代表 300
附錄 2:地球科學大事年表 302
附錄 3:參考資料 305
附錄 4:科學家及其著作中外文對照表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