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了內蒙古地區(qū)在當代文壇zui具影響力的十二位青年作家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家作品分別為:海勒根那的《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巴桑的大海》、趙卡的《你會游泳嗎》《殺縣簡史》、拖雷的《厄爾尼諾》《叛徒》、娜仁高娃的《門》《裸露的山體》、肖睿的《筋疲力盡》《暖陽》、阿尼蘇的《鐵布魯》《阿扎的江湖》、陳薩日娜的《一朵芍藥一片!贰对浦械暮魢O》、渡瀾的《傻子烏尼戈消失了》《在大車店里》、蘇熱的《金駱駝》《黃塘記》、田逸凡的《珍愛的你們》《乃玉的暗色灘地》、艾嘉辰的《腹鳴》《新年快樂》、曉角的《清冷之人》《淡綠色的馬》。本書稿內容均聚焦生態(tài)文化書寫,作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他們在草原生活的經(jīng)歷,再現(xiàn)了草原自然生態(tài)文化。
本書是由著名編輯阿霞主編的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書中所選取的十二位青年作家皆是在內蒙古本土成長起來的草原騎手,他們代表了內蒙古文學的新生力量!恫菰T手》依據(jù)代際劃分為七〇后、八〇后、九〇后、〇〇后四個章節(jié),著力體現(xiàn)不同代際的草原寫作者極具個人化的寫作風格,描繪了作家們在草原生活的方方面面。
序言:草原的底色與未來的光譜
為《草原十二騎手》而作
○邱華棟
在中國廣袤的文學版圖中,內蒙古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直以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歷史底蘊而備受矚目。從古代的游牧民族壯闊的史詩,到近現(xiàn)代的作家在新文學史上所樹立的標桿性作品,這片土地上的文學始終與中華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生存、發(fā)展和現(xiàn)代性追求緊密相連。
在中國當代文學的進程中,內蒙古的作家們更是以多元的風格面貌和豐富的題材書寫,展現(xiàn)了草原文化的獨特性和時代精神。在老一輩作家的筆下,我們看到了北方草原的遼闊與壯美,感受到了民族的堅韌與豪邁;而新一代作家則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和敏銳的感知,書寫著時代的變遷與個體的命運,并呈現(xiàn)出別樣的風采。
《草原》雜志編選的《草原十二騎手》,匯集了內蒙古十二位中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說佳作,可謂是珠玉滿盤。這些作家涵蓋了七○后、八○后、九○后和○○后四個以十年代差為代際時間的寫作群體。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題材多樣,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內蒙古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以及社會發(fā)展之下的人性豐富性的樣貌。
七○后的作家們,作為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群體的中堅力量,他們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生閱歷。比如,海勒根那的《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和《巴 桑的大!罚婢攥F(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特質,描繪草原生活的質樸與溫暖,不僅呈現(xiàn)了大草原的 自然之美,更通過人物的命運與精神追求,傳遞出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趙卡的《殺縣簡史》通過拼貼式寫作和荒誕性情節(jié),構建了一個超現(xiàn)實的殺縣世界,模糊了小說與詩歌的邊界,展現(xiàn)了人性的執(zhí)著與荒誕。拖雷的《厄爾尼諾》和《叛徒》都很精彩,前者切近現(xiàn)實,后者著眼歷史,從不同的視角揭開遮蔽或湮沒于其間的生命細節(jié),揭示了人性的掙扎和對歷史的思索。
八○后作家,正處于創(chuàng)作的黃金期,娜仁高娃的《門》和《裸露的山體》,以細膩筆觸記述了在草原上生活的女性的情感世界,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中女性的困惑與希望。肖睿的《筋疲力盡》和《暖陽》則以奇異的故事和情節(jié),展現(xiàn)了當代青年的獨特生存狀態(tài),反映了社會轉型期青年一代的迷茫與求索。此外,還有阿尼蘇的《鐵布魯》《阿扎的江湖》、陳薩日娜的《一朵芍藥一片!贰对浦械暮魢O》,都不同程度地展現(xiàn)了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有著幾千年生態(tài)與生活方式所維系的倫理關系的大草原,所面對的新矛盾、短陣痛與大變化,還有作家對故鄉(xiāng)的深沉而復雜的情感。
九○后作家,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生力量,他們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和獨特視角,為內蒙古文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渡瀾的《傻子烏尼戈消失了》和《在大車店里》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敘事手法,建構起了屬于 自 己的B612星球,顯示了年輕一代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還有蘇熱的《金駱駝》和《黃塘記》,以簡潔而冷峻的文字,構建起了一個苦澀、孤寂的西北小鎮(zhèn),并在敘事中不斷確立和強化這個地理空間的意義,帶給我們形式感和新鮮感。
○○后作家是文學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作品不僅充滿了活力,更有一種無所畏懼的創(chuàng)新精神。田逸凡的《珍愛的你們》《乃玉的暗色灘地》、艾嘉辰的《腹鳴》《新年快樂》 以迥異的風格切近社會問題,彰顯了更年輕一代作家對現(xiàn)實的觀照。曉角的出現(xiàn)給內蒙古文壇帶來了驚喜,她的經(jīng)歷和她的寫作都值得我們關注,在《清冷之人》和《淡綠色的馬》中,她面對自己所經(jīng)驗的現(xiàn)實與對生活的冷色觀察和剝離,讓人驚訝。她小說的語言詩意中透著孤冷,令人印象深刻。
總之,這種代際傳承不僅體現(xiàn)在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也體現(xiàn)在內蒙古文學的整體發(fā)展脈絡中。從老一輩作家一直到現(xiàn)在的新一代作家,內蒙古文學始終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不斷前行,展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草原》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學雜志,幾代作家在這本雜志的呵護下成長起來!恫菰T手》最初是《草原》開設的一個主要欄目,在推介年輕作家新銳之作方面非常有創(chuàng)意。我一直關注,并讀了其中一些作家的作品,而這些作家的作品能夠結集出版,確實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它不僅是對內蒙古中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對內蒙古文學多樣性和時代價值的一次深刻總結;同時,也體現(xiàn)了在新時代的引領和推動下,內蒙古文學開始走向復興與繁榮的嶄新氣象。
對內蒙古文學來說,文學不僅僅是藝術與情感的表達,更是傳承多民族文化,書寫民族團結的重要載體!恫菰T手》中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承擔這種責任,它們以文學的形式,展現(xiàn)了內蒙古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反映了內蒙古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的和諧共生與進步發(fā)展。
中青年作家是中國文學的未來和希望,《草原十二騎手》的出版,就像是十二個騎手騎著駿馬向我們跑來,姿態(tài)矯健、英武而又瀟灑,讓我看到了 內蒙古中青年作家群體的創(chuàng)作實力和潛力,也讓我對內蒙古文學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最后,我衷心希望《草原十二騎手》能夠受到文壇和廣大讀者的特別關注與喜愛,也祝愿這十二位作家,騎著駿馬,奔赴更加遼闊的文學天地,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獨特的文學力量。
海勒根那,男,蒙古族,1972年生于內蒙古通遼市,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騎馬周游世界》《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巴桑的大!贰栋咨边_犴》等。曾獲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百花文學獎、詩探索·紅高粱詩歌獎、索龍嘎文學獎、敖德斯爾文學獎等;作品多次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北京文學》年度中國當代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
趙卡,本名趙先鋒,男,1971年生于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作家、編劇。
拖雷,本名趙耀東,男,1972年生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國內文學期刊發(fā)表百萬余字,著有長篇小說《尋仇記》《破霧者》等。曾獲內蒙古自治區(qū)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娜仁高娃,女,蒙古族,1980年生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獲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索龍嘎文學獎、《草原》文學獎;有作品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民族文學》年度排行榜等。
肖睿,男,1984年生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內蒙古文學院簽約作家、中南大學駐校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大學在讀博士生。出版有《一路嚎叫》《生生不息》《太陽雨》等長篇小說。曾獲2019夏衍杯優(yōu)秀電影劇本一等獎;另有編劇策劃作品《八月》《平原上的摩西》等多部影視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臺北金馬影展等多個著名電影節(jié),并獲得重要獎項。
阿尼蘇,本名趙文,男,蒙古族,1985年生于內蒙古興安盟。作品見于《民族文學》《青年文學》《長江文藝》《草原》《作品》《作家》《芙蓉》等刊,并被《小說月報》《長江文藝·好小說》《散文選刊》多次選載。出版有散文集《尋根草》、短篇小說集《西日嘎》。
陳薩日娜,女,蒙古族,1982 年生于內蒙古通遼市,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三十四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作品見于《草原》《花的原野》《民族文學》《青年文學》《上海文學》 等刊,被《小說選刊》《長江文藝·好小說》多次選載,入選 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之星叢書、《手稿、猴子,或行李箱奇譚:2023年中國短篇小說排行榜》等選本。
渡瀾,女,蒙古族,1999年生于內蒙古通遼市,武漢文學院簽約作家。作品見于《收獲》《人民文學》《十月》《青年作家》等刊。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傻子烏尼戈消失了》。曾獲華語青年作家獎、丁玲文學獎、十月文學獎、京師-牛津完美世界青年文學之星獎、索龍嘎文學獎等獎項,入選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2021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年度新銳青年作家榜。
蘇熱,男,蒙古族,1997年生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作品見于《草原》《北京文學》《上海文學》《青年作家》《青年文學》等刊,曾獲青春文學獎。
田逸凡,男,2002年生于山東省東營市,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哲學碩士生,本科畢業(yè)于內蒙古大學歷史學系文史哲基地。作品見于《香港文學》《北京文學》《草原》等刊,出版小說集《親嘴燒》。
艾嘉辰,男,2000年生于內蒙古包頭市,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教于準格爾旗職業(yè)高級中學。作品見于《草原》《文藝報》《山西文學》《藝術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并入選《內蒙古青年作家作品精選·小說卷》《內蒙古優(yōu)秀文學評論集》等選本。
曉角,本名李華,女,2003年生于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見于《人民文學》《詩刊》《草原》《中國校園文學》等刊,并入選《2020年中國詩歌精選》《中國女詩人詩選·2020年卷》《中國當代詩歌年鑒》等選本,出版有詩集《三天過完十六歲》。曾獲《中國校園文學》年度優(yōu)秀獎、重慶地質杯全國大學生自然寫作二等獎,入圍豐子愷散文獎等。
七〇后
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 / 003
巴桑的大海 / 012
你會游泳嗎 / 048
殺縣簡史 / 062
厄爾尼諾 / 095
叛徒 / 127
八〇后
門 / 165
裸露的山體 / 177
筋疲力盡 / 219
暖陽 / 268
鐵布魯 / 306
阿扎的江湖 / 314
一朵芍藥一片海 / 324
云中的呼嘜 / 342
九〇后
傻子烏尼戈消失了 / 355
在大車店里 / 371
金駱駝 / 379
黃塘記 / 392
〇〇后
珍愛的你們 / 407
乃玉的暗色灘地 / 418
腹鳴 / 430
新年快樂 / 445
清冷之人 / 471
淡綠色的馬 /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