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27 元
叢書名:21世紀全國應用型本科土木建筑系列實用規(guī)劃教材
- 作者:金康寧,謝群丹主編
- 出版時間:2006/1/1
- ISBN:9787301104859
-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B301
- 頁碼:287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本教材共分為12章,內容包括概述,桿件的應用與壓縮,剪切與扭轉,梁的內力,梁的應用力,梁的位移,應力狀態(tài)理論,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wěn)定,能量法,材料性能研究中的其他問題。
本教材各章的編寫由五部分組成:前言,基本內容,小結,思考題,習題。
本教材可用于高等學校工科土木工程專業(yè)科學生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建議學時數(shù)為74學時,其中理論教學68學時,實驗6學時。
《21世紀全國應用型本科土木建筑系列實用規(guī)劃教材:材料力學》特點:
1.按照寬口徑土木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注重加強學生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知識結構,向培養(yǎng)土木工程師從事設計、施工與管理的方向拓展。
2.把握土木工程相關學科、課程之間的關系,各課程教材既反映本科學發(fā)展水平,保證教材自身體系的完整性,又避免內容的重復,全系列叢書形成一個完整緊密的體系架構。
3.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特性和性能,又注得現(xiàn)行設計方法的理論依據(jù)和工程背景,最大程度參照了1999~2002年完成修訂的土木工程規(guī)范,國家和行業(yè)相關標準,習題也都精選自各職業(yè)資格考試參考書,利于學生獲得資格證書。
4.按照科學發(fā)展觀,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根據(jù)課程特點,反映學科現(xiàn)代新理論、新技術、新教材、新工藝,以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新近成果充實、更新教材內容。
第1章 緒論基本概念
1.1 材料力學的任務及其與相關課程的關系
1.2 材料力學的基本假設
1.3 桿件的幾何特征
1.4 桿件的變形
1.4.1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1.4.2 應變的概念
1.5 桿件的內力
1.5.1 桿件的內力截面法
1.5.2 應力的概念
1.6 小結
1.7 思考題
第2章 桿件的拉伸與壓縮
2.1 軸向拉伸和壓縮的概念
2.2 拉(壓)桿的內力計算
2.2.1 軸力的概念
2.2.2 用截面法求軸力
2.2.3 軸力圖
2.3 橫截面及斜截面上的應力
2.3.1 橫截面上的應力
2.3.2 斜截面上的應力
2.3.3 應力集中的概念
2.4 胡克定律
2.5 材料在拉伸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2.5.1 材料的拉伸與壓縮試驗
2.5.2 低碳鋼拉伸時的力學性能一
2.5.3 其他材料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5.4 材料在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2.6 強度條件與截面設計的基本概念
2.6.1 許用應力
2.6.2 強度條件
2.7 拉壓超靜定問題
2.7.1 超靜定問題的概念
2.7.2 超靜定問題的解法
2.7.3 溫度應力問題
2.7.4 裝配應力
2.8 小結
2.9 思考題
2.10 習題
第3章 剪切與扭轉
3.1 剪切
3.1.1 剪力和切應力
3.1.2 連接中的剪切和擠壓強度計算
3.2 桿件扭轉時的內力扭矩
3.3 薄壁圓筒的扭轉
3.4 剪切胡克定律與切應力互等定理
3.4.1 剪切胡克定律
3.4.2 切應力互等定理
3.5 等直圓桿的扭轉
3.5.1 橫截面上的應力
3.5.2 斜截面上的應力
3.5.3 等直圓桿的扭轉變形
3.6 非圓截面等直桿的自由扭轉
3.6.1 矩形截面桿
3.6.2 開口薄壁截面桿
3.6.3 閉口薄壁截面桿
3.7 小結
3.8 思考題:
3.9 習題
第4章 梁的內力
4.1 梁的計算簡圖
4.2 粱的平面彎曲
4.3 梁的內力、剪力和彎矩
4.4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4.5 內力與分布荷載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4.5.1 彎矩、剪力和分布荷載集度間的關系
4.5.2 常見荷載下梁的剪力圖與彎矩圖的特征
4.6 用區(qū)段疊加法作梁的彎矩圖
4.7 小結
4.8 思考題
4.9 習題
第5章 梁的應力
5.1 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5.1.1 純彎曲時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5.1.2 橫力彎曲時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5.2 梁橫截面上的切應力
5.3 梁的強度條件
5.3.1 梁的正應力強度條件
5.3.2 梁的切應力強度條件
5.4 梁的合理強度設計
5.5 非對稱截面梁的平面彎曲
5.5.1 非對稱截面梁的平面彎曲.
5.5.2 開口薄壁截面梁的彎曲中心
5.6 考慮材料塑性時梁的極限彎矩
5.7 小結
5.8 思考題
5.9 習題
第6章 梁的位移
6.1 梁的撓曲線微分方程
6.2 用積分法求梁的位移
6.3 按疊加原理求梁的位移
6.4 梁的剛度條件
6.5 超靜定梁的初步概念與求解
6.6 小結
6.7 思考題
6.8 習題
第7章 應力狀態(tài)
7.1 應力狀態(tài)的概念
7.1.1 點的應力狀態(tài)(state of stresses at a given point)
7.1.2 主平面和主應力的概念
7.2 平面應力狀態(tài)分析--解析法
7.2.1 任意斜截面上的應力
7.2.2 主平面和主應力的確定
7.2.3 最大剪應力
7.3 平面應力狀態(tài)分析--圖解法
7.3.1 主應力和主應力方位
7.3.2 主剪應力及方位
7.4 梁的主應力與主應力跡線
7.4.1 梁的主應力
7.4.2 主應力跡線
7.5 三向應力狀態(tài)
7.6 廣義胡克定律
7.7 三向應力狀態(tài)下的變形能
7.7.1 體積應變
7.7.2 三向應力狀態(tài)下的彈性變形比能
7.8 小結
7.9 思考題
7.10 習題
第8章 強度理論
8.1 強度理論的概念
8.2 四個強度理論
8.2.1 最大拉應力理論
8.2.2 最大伸長線應變理論
8.2.3 最大切應力理論
8.2.4 形狀改變比能理論
8.3 莫爾強度理論
8.4 各種強度理論的適用范圍
8.4.1 強度理論的選用原則
8.4.2 強度計算的步驟
8.5 小結
8.6 思考題
8.7 習題
第9章 組合變形
9.1 組合變形的概念
9.2 斜彎曲
9.3 拉伸(壓縮)與彎曲組合變形
9.4 偏心壓縮與偏心拉伸
9.5 截面核心
9.6 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
9.7 小結
9.8 思考題
9.9 習題
第10章 壓桿穩(wěn)定
10.1 壓桿穩(wěn)定的概念
10.2 兩端鉸支中心壓桿的歐拉公式
10.3 不同約束條件下壓桿的歐拉公式
10.4 臨界戍力與歐拉公式應用范圍
10.4.1 計算臨界應力的歐拉公式
10.4.2 歐拉公式的應用范圍
10.4.3 超過比例極限時壓桿的臨界應力
10.5 壓桿的穩(wěn)定校核
10.6 提高壓桿穩(wěn)定性的措施
10.7 小結
10.8 思考題
10.9 習題
第11章 變形能法
11.1 基本概念
11.2 變形能的計算
11.2.1 軸向拉伸(壓縮)桿彈性變形能
11.2.2 受扭圓軸的彈性變形能
11.2.3 桿在彎曲情況下的變形能
11.2.4 彈性變形能的一般公式
11.3 卡氏定理
1 1.4 小結
11.5 思考題
11.6 習題
第12章 材料研究的其他問題
12.1 材料的疲勞破壞與疲勞極限
12.1.1 材料在交變應力下的疲勞破壞與疲勞極限
12.1.2 材料在對稱與非對稱循環(huán)交變應力下的疲勞破壞疲勞極限
12.2 材料在動荷載作用下的力學性能
12.3 材料在長期荷載作用下的蠕變現(xiàn)象
12.4 小結
12.5 思考題
12.6 習題
附錄1 截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附1.1 截面的靜矩與形心
附1.2 慣性矩與慣性積、極慣性矩
附1.3 平行移軸公式
附1.3.1 平行移軸公式
附1.3.2 組合截面的慣性矩和慣性積
附1.4 轉軸公式
附1.5 截面的主慣性矩和主慣性軸
附錄2 型鋼規(guī)格表
附錄3 簡單荷載作用下梁的撓度和轉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