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和氏璧、瀆山大玉海、翡翠扳指、清宮翠玉白菜等歷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名玉的產(chǎn)生、流傳及最終歸宿為線索,用大眾化的視角,生動地講述了圍繞這些名玉而發(fā)生的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語言辛辣幽默,極富老北京方言特色。
                                    
		 
	
收藏+文化+娛樂于一身的京味兒佳作  “現(xiàn)實主義史觀”倡導(dǎo)者高悅西蓄勢三年力作  暢銷書作家、著名文玩學(xué)者 “片兒白”大力推薦  將文玩與歷史完美融合,開辟“以物寫史”新視角,用蘊含哲理的常識為您解剖塵封的歷史,揭示潛藏在文玩深處的秘密  新派京味兒作家高悅西與您暢聊那些叫國寶的“玩意兒”
                                                                                                                                                  高悅西,北京人,中國非權(quán)威“白話流”文學(xué)沒有家(疑似老北京之說的“白話蛋”)。
  某原創(chuàng)小說網(wǎng)站寫手,以歷史小說見長。酷愛古董文玩,但從不染指收藏,長久以來沉浸在對于中西歷史文化狂熱的癡迷中,提倡“現(xiàn)實主義史觀”,主張以現(xiàn)實的邏輯和常識來解讀史料,質(zhì)疑一切不合邏輯或違背常規(guī)的記載。其作品京味兒濃厚而不乏時代氣息;其語言辛辣犀利而不失調(diào)侃幽默;雖多顛覆言論,卻亦在情理之中;貌似通俗,又蘊含深意。
                                    
 
                                                                                                                                                                                                        不遇之珍
秦始皇的天命
最意外的發(fā)現(xiàn)
華麗血時代
魂斷玄武樓
無法書寫的結(jié)局
瀆山大玉海
翡翠扳指
清宮翠玉白菜
后記
                                    
 
                                                                                                                                                                                                          不遇之珍第一章不遇之珍
  ——傳國玉璽:見證帝國政界的那些往事
  周有砥厄,宋有結(jié)綠,梁有懸黎,楚有和璞。
  ——《戰(zhàn)國策》
  下面將要為您講述的,便是有關(guān)和氏之璧的故事。
  不遇之珍
  這是春秋的事兒了。
  在楚國的楚山,(一說荊山,于今湖北南漳縣)卞和有幸目睹了“有鳳來儀”的奇觀。
  只見那鳳凰伴隨著霞光緩緩棲于山中青石之上,向西方鳴叫三聲,悅耳動聽,遂駕著祥瑞之氣騰空而起,消失在天外了。
  全過程不過幾分鐘。
  我說這話好像親眼看見了,我沒看見,卞和看見了,要不說他這人有福氣呢。
  親眼看見了鳳凰,那比我們今天出門看見喜鵲還吉利。
  更重要的,這一幕場面意味著在鳳鳥垂落的青石之下,必有財富或者寶藏蘊藏。
  有道是:“鳳凰不落無寶之地!
  這說明什么?說明鳳凰一般比較財迷,沒錢的地兒它不去。
  卞和拿著工具,上了山,尋到鳳鳥方才住腳的地方,插了個小旗子,開始挖……
  半日已過,卞和大汗淋漓,滿身塵土。
  此時,若有旁人問他:“哥們兒,你丫到底挖什么呢?!”
  他會說:“我也不知道!”
  不是他小氣,不告訴別人,主要是他真不知道!
  只曉得鳳凰落的地方一準(zhǔn)兒藏著寶貝,但是具體說這寶貝是什么,那哪兒有準(zhǔn)兒呀。保不齊是一張五百萬的彩票,亦或者是一張?zhí)煳臄?shù)字的支票……
  夕陽西下,眼瞅著就見不到亮光了,如果還挖不出點兒嘛兒來,今兒一天或許是白忙活了。
  但是,卞和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塊不尋常的石頭,埋藏在土中。
  他小心翼翼地放下鍬鎬,雙手用力將這塊石頭拔了出來,拂去泥土,借助黃昏的剩余日光,看清了這塊石頭的所有細(xì)節(jié)。
  卞和清楚地認(rèn)得,這就是傳說中的璞玉,未經(jīng)雕琢的玉坯,憑借自己對玉石的認(rèn)知,這確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珍寶。
  實踐告訴了我們: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傳說,看來真不是虛的。
  卞和大喜過望,一天的勞累頓消。
  他對著西方,那鳳凰飛去的方向,輕聲說了一句:“鳳姐……果然牛!真他媽靈啊——”
  卞和的高尚情操告訴他,有寶貝,一定要交公,不能夠據(jù)為己有,這是國家的財富,是重要的國寶,應(yīng)該把他上交給朝廷。
  于是,卞和帶著這塊璞玉,來到了楚國的王宮。
  當(dāng)時是楚厲王在位,厲王不認(rèn)識什么叫“璞玉”,他不認(rèn)識沒有關(guān)系,宮里頭有能人,叫來一個鑒賞專家,“來,給寡人看看這人獻(xiàn)上的寶貝是不是真的!”
  專家看了半天,說:“這無非就是一塊石頭,我看不出哪兒好來!
  厲王一聽,勃然大怒:“孫Z!你丫敢騙我?!欺君之罪!來人吶!肉刑伺候——”
  “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韓非子?和氏》)
  就這樣,厲王把卞和的左腳砍下來了,權(quán)當(dāng)作他戲弄君王的懲罰。
  卞和拿著這塊璞玉,蹦著回去了。
  璞玉和真正的玉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是“深藏不露”的,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瑋”,有人給自己的小孩起名字,喜歡用這個“瑋”字,可能是希望他將來做一個有內(nèi)涵、有道德的人吧。
  當(dāng)然了,那個鑒賞家也分不出好壞來,白白犧牲了卞和的一只左腳。
  等到厲王去世了,新一任的武王繼位,卞和又來獻(xiàn)玉了。
  武王一看有寶貝呈上,大喜,叫內(nèi)侍把寶物拿到眼前,武王看了半天,倆眼睛都快對上了,也沒看出有什么不一樣來:“不就一塊石頭嗎?你們家管這叫寶貝?你不虧心吶!”
  “稟大王,此乃鳳凰落于楚山一塊山巖之上,故我料定此地一定藏有寶物,經(jīng)過一天的發(fā)掘,終于采得此寶,愿我王明鑒!”
  “這玩意兒我看不懂,咱們宮里有行家沒有,叫個專家上來,看看這是真的假的!
  于是,幾年前的那個專家又來了。
  他看著這塊璞玉,嘴里嘟噥:“眼熟,眼熟……”
  最終認(rèn)定:“這就是上回那塊破石頭,大王,估計這小子看先王去世了,又來忽悠您來了,您可別信他!上回就是這丫!拿這塊石頭想要蒙蔽先王,結(jié)果讓在下一眼看出破綻來了!”
  武王大怒:“真蒙我啊,知道蒙我什么下場嗎,來人!砍丫左……左腳都沒啦?合著你不是第一次啊,那就更得重罰了,快把右腳也砍了!
  原文記載是:“又以為和誑,而刖其右足!保ㄍ希
  這回卞和右腳也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