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到1997年,這是當代中國改革史上具有獨特意義的九年!冻粮(中國經(jīng)濟改革備忘錄1989-1997)》用手記備忘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了中國經(jīng)濟改革在這一歷史時期沉浮曲折的艱難歷程。全書以時間為序,用宏觀觀察和微觀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分九章記述了中國改革在這九年間的大局與大事,透析了若干特別人物和事件在這一歷史時期的背景意義,清晰地再現(xiàn)了中國社會不斷發(fā)展變革的脈絡(luò),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較強的可讀性。同時,由于《沉浮(中國經(jīng)濟改革備忘錄1989-1997)》系作者凌志軍當時當?shù)貙Ξ斒碌恼鎸嵱涗,因而也具有較為特別的學(xué)術(shù)價值。
                                    
		 
	
本書用手記備忘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了中國經(jīng)濟改革在1989年到1997年間沉浮曲折的艱難歷程。全書以時間為序,用宏觀觀察和微觀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分九章記述了中國改革在這九年間的大局與大事,透析了若干特別人物和事件在這一歷史時期的背景意義,清晰地再現(xiàn)了中國社會不斷發(fā)展變革的脈絡(luò),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較強的可讀性。
                                                                                                                                                   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于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nóng)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三年后獲得法學(xué)碩士學(xué)位。現(xiàn)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fēng)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xù)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1989年:
緊日子
 1月:前所未有的嚴重局面
 2月:歲末歲初間
 3月:舊歷新年的若干征兆
 4月:一個怪異的“倒金字塔”
 5月:緩和還是危機
 6月:十三大的方針改不改
 7月:市場上空是否有一朵烏云
 8月:平而不穩(wěn)的夏天
 9月:小兆頭 大意義
 10月:經(jīng)濟起伏后面的政治走勢
 11月:鄧小平告別政治生涯
 12月:如此輪回 何日轉(zhuǎn)世
1990年:                                                                                                                
1989年:
緊日子
 1月:前所未有的嚴重局面
 2月:歲末歲初間
 3月:舊歷新年的若干征兆
 4月:一個怪異的“倒金字塔”
 5月:緩和還是危機
 6月:十三大的方針改不改
 7月:市場上空是否有一朵烏云
 8月:平而不穩(wěn)的夏天
 9月:小兆頭 大意義
 10月:經(jīng)濟起伏后面的政治走勢
 11月:鄧小平告別政治生涯
 12月:如此輪回 何日轉(zhuǎn)世
1990年:
治理整頓的難題
 1月:第三代領(lǐng)導(dǎo)集體的“經(jīng)濟宣言”
 2月:兩種“穩(wěn)定觀”
 3月:步履蹣跚的中國農(nóng)業(yè)
 4月:治理整頓的處境
 5月:名與實之間
 6月:小道消息預(yù)兆的大局風(fēng)云
 7月:發(fā)展的代價
 8月:擺脫了通貨膨脹的中國
 9月:一個盛會 兩種福音
 10月:“理想王國”的轉(zhuǎn)捩
 11月:兩種聲音日漸分明
 12月:用什么衡量我們的進步
1991年:
左顧右盼的中國
 1月:兩年來的中國經(jīng)濟
 2月:中國是否患了亦喜亦憂癥
 3月:再來一次思想解放
 4月:上海對北京的沖擊
 5月:人民公社制度的大同思想淵源
 6月:中國的溫州問題
 7月:艱難的癥結(jié)與人心之向背
 8月:世界震撼中國
 9月:“反和平演變”的潮頭與暗涌
 10月:不能干擾“一個中心”
 11月:改革重振昔日氣概
 12月:姓“社”姓“資”:“問不問”和“怎樣問”
1992年:
“鄧旋風(fēng)”
 1月:中國回到既定的軌道
 2月:南呼北應(yīng)之勢
 3月:改革無禁區(qū)
 4月:春季的“反‘左’”呼聲
 5月:一首不大協(xié)調(diào)的二重奏
 6月:“防‘左’”的來因與去勢
 7月:是否“過熱”
 8月:盛夏的股市風(fēng)暴
 9月:走向市場的坎坷
 10月:中共十四大怎樣繼往開來
 11月:1992年的中國經(jīng)濟
 12月:結(jié)束是不是又一個開始
1993年:
“第三代”承前啟后
 1月:總結(jié)五年來的中國經(jīng)濟
 2月:風(fēng)平浪不靜
 3月:欲應(yīng)天下之務(wù) 先審天下之勢
 4月:外松內(nèi)緊的收縮之策
 5月:中國的價格改革和通貨膨脹
 6月:震動朝野的金融問題
 7月:宏觀調(diào)控的第一幕
 8月:一個農(nóng)民的命運何以震撼全國
 9月:夏秋之交的形勢
 10月:關(guān)于三峽工程的移民問題
 11月:由緊縮到寬松的轉(zhuǎn)折點
 12月:1993年的中國經(jīng)濟
1994年:
中國怎樣“軟著陸”
 1月:大潮之下 潛流爭湍
 2月:通貨膨脹何以卷土重來
 3月:我們怎樣談“穩(wěn)定”
 4月:目前中國的收縮之勢
 5月:春夏之交 爭論再起
 6月:何以糧市比股市更重要
 7月:中國人的第二職業(yè)
 8月:無處不在的“黑色經(jīng)濟”
 9月:經(jīng)濟大局是否回到“紅燈區(qū)”中
 10月:滬上敲響的警世鐘
 11月:潛流勢成大潮
 12月:歲末形勢的焦點所在
1995年:
不想爭論也不行
 1月:多種多樣的可能性
 2月:城里的失業(yè)與新貧困
 3月:“流失”與“消失”,哪個更壞
 4月:地球的煩惱
 5月:“公”與“私”能否殊途同歸
 6月:國有企業(yè)是否山窮水盡
 7月:解讀物價形勢的最新報告
 8月:此時無形勝有形
 9月:中國能養(yǎng)活中國人嗎
 10月:特區(qū)之爭緣何又起
 11月:京城流傳的“萬言書”
 12月:兩種觀念短兵相接
1996年:
余韻繚繞
 1月:我們會不會重蹈蘇聯(lián)覆轍
 2月:看“九五”怎樣開端
 3月:邏輯比計劃更重要
 4月:道德能否彌補制度缺陷
 5月:改革正處在關(guān)鍵時刻
 6月:劣幣驅(qū)逐良幣
 7月:欲快不能的局面
 8月:從80年代的世界主義到90年代的民族主義
 9月:破產(chǎn)法頒行十周年記
 10月:作為文明的經(jīng)濟
 11月:余韻繚繞的紛爭
 12月:朱镕基有感而發(fā)
1997年:
后偉人時代
 1月:厲有為是不是“走資派”
 2月:中國進入“后偉人時代”
 3月:究竟誰是“理論迷霧”
 4月:超越理論的實踐
 5月:義無反顧地開通必經(jīng)之路
 6月:不僅僅是正義的勝利
 7月:“老左派”和“新左派”
 8月:無可回避的正面交鋒
 9月:姓“公”還是姓“私”
 10月:人心所向
 11月:攻克“禁區(qū)”的最后一役
 12月:是不是第三次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