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嘗試性梳理了自古希臘以來西方哲學家們通過語言批判探討形布上學問題的種種努力及成就,重點介紹了高爾吉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洛克、霍布斯、貝克萊、萊布尼茨、維特根斯坦、奎因、卡茨等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們的工作,描繪了一條粗略的線索,旨在凸顯他們的語言批判策略與傳統(tǒng)形而上學問題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呈現(xiàn)出西方哲學發(fā)展歷程中一道別致的風景。
第一章 古代哲學家的語言批判
第一節(jié) 高爾吉亞和他的三個命題
第二節(jié) 柏拉圖的語言批判
一 《克拉底魯篇》對名稱的分析
二 《智者篇》關(guān)于“存在”與“非存在”的探討
三 柏拉圖對哲學病的診療
第三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語言批判
一 《工具論》中的邏輯分析
二 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知識的邏輯分析
三 亞里士多德的日常語言分析
四 亞里士多德的語言批判與他的存在論
第二章 近代哲學家的語言批判
第一節(jié) 前洛克的語言批判
一 培根的語言批判
二 霍布斯的語言批判 第一章 古代哲學家的語言批判
第一節(jié) 高爾吉亞和他的三個命題
第二節(jié) 柏拉圖的語言批判
一 《克拉底魯篇》對名稱的分析
二 《智者篇》關(guān)于“存在”與“非存在”的探討
三 柏拉圖對哲學病的診療
第三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語言批判
一 《工具論》中的邏輯分析
二 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知識的邏輯分析
三 亞里士多德的日常語言分析
四 亞里士多德的語言批判與他的存在論
第二章 近代哲學家的語言批判
第一節(jié) 前洛克的語言批判
一 培根的語言批判
二 霍布斯的語言批判
第二節(jié) 洛克的語言批判
一 語言批判的總目標
二 語詞的意義:私人性與公共性
三 實體的名稱:名義本質(zhì)與實在本質(zhì)
四 口頭真理與實在真理
第三節(jié) 近代哲學家對洛克的回應(yīng)與批判
一 貝克菜的《人類知識原理》
二 萊布尼茨的《人類理智新論》
三 小結(jié)
第三章 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
第一節(jié) 維特根斯坦與語言批判
第二節(jié) 前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及其形而上學預設(shè)
一 事實本體論
二 形而上學命題的無意義性
三 關(guān)于不可言說者的形而上學
第三節(jié) 后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與形而上學的終結(jié)
一 治療型哲學
二 意義即用法
三 簡單性是一個神話
四 存在問題的消解
五 反本質(zhì)主義
第四章 維特根斯坦之后的語言批判
第一節(jié) 奎因的意義理論與本體論許諾
第二節(jié) 卡茨的意義形而上學
第三節(jié) 分析哲學與形而上學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