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與供應管理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由13章組成,以加工制造類企業(yè)的采購與供應環(huán)節(jié)的各項業(yè)務內容為研究對象,基于現(xiàn)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以及最先進的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分別從采購與供應環(huán)節(jié)的組織、策略與計劃、自制與外包決策、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等方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一般加工制造類企業(yè)采購與供應環(huán)節(jié)各項業(yè)務的內容、基本原理、相關法規(guī)和決策優(yōu)化方法等內容。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yè)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和從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工作的人員學習參考。版權所有,侵權必究。侵權舉報電話: 01062782989 13701121933圖書在版編目 (CIP) 數(shù)據(jù)采購與供應管理/趙道致,王振強等編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6
(普通高等學校物流管理專業(yè)系列教材)
本書是“普通高等學校物流管理專業(yè)系列教材”之一。這套教材建設的構思,成形于2006年8月在清華大學召開的“工業(yè)工程教學研討會”。在這次研討會上,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等8所大學的工業(yè)工程與物流類專業(yè)的學者同行一致認為,在物流在經濟系統(tǒng)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物流實踐快速成熟、物流學科快速發(fā)展、專業(yè)人才需求迅速增長的情況下,為了使我國的物流人才培養(yǎng)能夠適應經濟發(fā)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為了縮小我國在物流教育方面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有必要集中國內高校的優(yōu)勢力量,由國內在物流學科的教學和科研方面相對較強的高等院校聯(lián)合研討出版一套物流類專業(yè)本科教材。經過8所院校相關學者的多次研討,確定了本系列教材的總體框架和每本書的編寫大綱。本書就是上述工作的成果之一。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經濟系統(tǒng)中的制造和消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作用的物流與供應鏈的實踐創(chuàng)新也在快速發(fā)展,進而對相應專業(yè)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相關的研究百花齊放。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外高校紛紛創(chuàng)建物流類專業(yè)。我國至今已有二百多所院校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yè),近百所院校設置了物流工程專業(yè),還有許多院校在企業(yè)管理、工業(yè)工程等專業(yè)設置了物流管理方向,隨之,相關教材也大量出版。然而,由于在經濟系統(tǒng)中,物流業(yè)務是一個快速成長、創(chuàng)新活躍的經濟領域,與加工制造、流通服務、國際貿易以及電子商務等業(yè)務領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和相互滲透的關系,這就使得物流的業(yè)務邊界很模糊,不同業(yè)務背景和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和學者,對物流都有著不同的理解,物流學科的教材也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然而,任何一個領域的科學和管理實踐的發(fā)展都有著本身內在的規(guī)律性,一項經營業(yè)務無論多么活躍和新穎,也都有其最基本的業(yè)務形式和內容。相應地,一個新的學科和實踐領域所包含或覆蓋的知識,在基本理論和方法工具層面也應該是科學和統(tǒng)一的。所以這套教材試圖在基本業(yè)務范圍、基本理論和工具等方面給出一個盡可能代表本學科的本質內容、實踐要求以及發(fā)展趨勢的知識框架和相應的理論方法體系。
筆者曾經問過有多年物流實踐工作經驗的同行、MBA學生以及工程碩士學生,用中文理解物流和供應鏈兩個術語,其中的核各落在哪個字上,幾乎100%的回答都是,前者強調的是“流”,后者強調的是“鏈”。其實,這兩個字都充分體現(xiàn)了管理中的系統(tǒng)思想,即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動態(tài)變化”的思想,F(xiàn)代的企業(yè),無論是否有意識,都處于全球供應鏈的某個環(huán)節(jié)。“相互聯(lián)系”在這里就表現(xiàn)為企業(yè)與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的聯(lián)系,而與供應商之間的聯(lián)系環(huán)節(jié)所發(fā)生的所有決策和運營活動,就是本書所覆蓋的“采購與供應管理”的業(yè)務范圍。
采購作為一種經濟行為--購買行為,是人類社會文明和經濟關系發(fā)展的產物。采購是通過交換方式獲取生存和生產資料的一種商業(yè)行為,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到社會分工和交換的階段時就已經出現(xiàn)了。作為生產性組織的購買生產資料的業(yè)務,采購管理也一直是企業(y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yè)化程度的提高,采購在企業(yè)經營活動和社會經濟系統(tǒng)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采購與供應管理前言在網絡化制造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生產經營模式的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市場的成熟,一方面使產品壽命周期日益縮短,進而導致市場的不確定性提高;另一方面使得企業(yè)在市場通過交易方式配置資源的成本降低,進而使得企業(yè)越來越多地通過集成外部資源來獲得效率和競爭優(yōu)勢。這就使得現(xiàn)代企業(yè)比傳統(tǒng)的高度縱向集成生產經營方式的企業(yè)更加重視采購與供應管理,同時,也賦予了采購與供應管理更多的內容,使采購與供應管理不僅包括生產資料采購的業(yè)務,還包括資源運營戰(zhàn)略層面的內容。隨著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實踐和理論的發(fā)展,采購與供應管理的實踐創(chuàng)新也在不停地出現(xiàn)和完善。因此,采購與供應管理的內容也沒有清楚的定義,不同的教材在涉及的內容上也不統(tǒng)一。其實,所有學科都有這樣的特點,越是新興的學科,越是專業(yè)性的教材,其內容就越難明確地確定和統(tǒng)一。采購與供應管理教材就是一門新興學科的專業(yè)課程教材。
本書根據(jù)教材編寫委員會多次討論的結果,考慮到目前生產型企業(yè)中采購與供應管理中帶有共性的業(yè)務內容,從供應鏈管理的視角,確定了現(xiàn)在的內容框架。本書的編寫本著從管理實踐出發(fā),從問題到理論與方法的原則,力圖幫助讀者了解相關業(yè)務的組織、計劃、決策以及控制的方法和理論,向讀者提供采購與供應管理領域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的介紹、解決問題的方法、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等內容。
本書共13章。第1章簡單介紹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定義以及采購與供應管理在企業(yè)供應鏈管理中的地位;第2章介紹了企業(yè)采購與供應管理的組織;第3、4兩章分別討論了采購策略和決策問題;第5、11兩章分別介紹了供應商的選擇與評價和供應商績效與關系管理方法;第6、7兩章分別討論了采購環(huán)節(jié)的價格和計劃問題;第8、9兩章介紹了采購業(yè)務中的招投標和合同管理的程序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第10章介紹了采購質量管理方法;第12、13兩章介紹和分析了國際化采購和采購與供應管理的發(fā)展趨勢。本書在闡述中盡量考慮到本科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能力,并盡可能將采購與供應管理的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本書的學習需要讀者具有一定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礎知識,了解運營管理的專業(yè)理論和方法。
本書的編寫分工為,王振強負責編寫第6~9章,其余由趙道致負責編寫。在本書的編寫工作中得到了天津大學研究生李廣、張鳳娟和黃健的參與和幫助,他們分別參與了本書第2、10、13章,第4、11章和第12章的編寫工作。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編委會成員的許多寶貴建議,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張秋玲老師自始至終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鞭策,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能一一列出,在本書的最后僅列出了其中部分參考文獻。在此,向本書參考文獻中未列出的文獻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最后,由于筆者的學識和能力所限,也由于采購與供應管理正在快速地發(fā)展,本書一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趙道致2009年元月于天津大學
第1章 緒論1
1.1 采購與供應的概念1
1.2 采購與供應管理的演化4
1.3 采購與供應管理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地位6
1.3.1 SCOR模型--采購與供應管理在供應鏈中的地位6
1.3.2 全球網絡化制造--采購與供應管理的重要性9
小結與討論11
習題與思考題11第2章 采購與供應組織13
2.1 采購的職能13
2.1.1 采購和供應的職能13
2.1.2 采購管理的目標13
2.2 采購組織15
2.2.1 采購組織的含義16
2.2.2 采購策略與組織16
2.3 采購組織設計17
2.3.1 采購組織的設計原則18
2.3.2 采購組織的類型19
2.4 采購人員21
2.4.1 采購崗位設置及其職責22
2.4.2 采購人員的選拔標準23
2.4.3 采購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24
2.5 面向供應鏈協(xié)調的采購模式25
2.5.1 VMI采購供應模式25
2.5.2 JIT采購模式26
2.5.3 CPFR模式下的采購29
2.6 供應組織31
小結與討論32
習題與思考題32采購與供應管理目錄第3章 采購策略33
3.1 采購流程33
3.1.1 傳統(tǒng)采購流程33
3.1.2 電子化采購37
3.2 采購物資分類41
3.2.1 帕累托原理41
3.2.2 Kraljic采購定位模型43
3.3 基本的供應戰(zhàn)略46
3.3.1 合作戰(zhàn)略46
3.3.2 競標46
3.3.3 供應的連續(xù)性46
3.3.4 系統(tǒng)合同47
3.4 項目采購48
3.4.1 項目和項目采購管理48
3.4.2 項目采購管理過程49
3.5 轉售采購51
3.5.1 批發(fā)和零售中貨物的再銷售51
3.5.2 零售業(yè)的采購與工業(yè)采購的區(qū)別51
3.5.3 零售商品采購過程管理52
3.6 商品采購53
3.6.1 商品價格波動性與穩(wěn)定價格方案53
3.6.2 利用期貨合同進行套期保值53
3.7 服務采購55
3.7.1 服務采購的概念55
3.7.2 采購部門從事服務采購的情況56
3.7.3 服務采購的特點56
3.7.4 服務的采購過程57
小結與討論59
習題與思考題60
第4章 自制與外包決策61
4.1 外包的基礎理論61
4.1.1 外包的概念和理論發(fā)展61
4.1.2 業(yè)務外包的方式65
4.1.3 業(yè)務外包中存在的風險66
4.2 自制與外包影響因素68
4.2.1 識別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68
4.2.2 成本70
4.2.3 質量71
4.2.4 時間72
4.2.5 技術72
4.2.6 供應商的能力73
4.2.7 其他因素73
4.3 自制與外包決策方法74
4.3.1 自制與外包決策中的盈虧平衡分析75
4.3.2 自制與外包決策分析矩陣76
4.3.3 基于MICK-4FI資源運營模式的自制與外包決策方法78
小結與討論82
習題與思考題83第5章 供應商選擇與評價84
5.1 供應商信息搜集84
5.1.1 信息來源84
5.1.2 調查內容86
5.1.3 信息搜集方式88
5.2 供應商選擇與評價指標89
5.3 供應商的認證93
5.3.1 國際認證標準93
5.3.2 供應商認證體系的建立95
5.3.3 供應商認證過程97
5.4 供應商選擇步驟和評價方法99
5.4.1 選擇步驟99
5.4.2 評價方法101
小結與討論112
習題與思考題113第6章 采購價格114
6.1 影響價格的因素114
6.1.1 供應與需求114
6.1.2 競爭和其他市場因素114
6.1.3 產品生命周期與定價115
6.1.4 價格與生產成本116
6.1.5 價格與需求價格彈性117
6.2 采購方確定價格的方法117
6.2.1 招標118
6.2.2 談判方法119
6.2.3 詢價采購方法119
6.3 價格分析和成本分析119
6.3.1 價格分析119
6.3.2 成本分析120
6.4 價格談判125
6.4.1 談判的方法126
6.4.2 采購談判過程127
6.4.3 談判戰(zhàn)略131
6.5 折扣131
6.6 學習曲線在定價中的應用132
6.6.1 學習曲線的含義132
6.6.2 學習曲線的基本模型133
小結與討論134
習題與思考題134第7章 采購與供應計劃136
7.1 采購數(shù)量與庫存136
7.1.1 采購時間與數(shù)量的關系136
7.1.2 訂單數(shù)量和庫存控制136
7.2 經濟訂貨批量138
7.2.1 經濟訂貨批量的定義138
7.2.2 經濟訂貨批量公式139
7.2.3 庫存周轉率和經濟訂貨批量140
7.2.4 價格間斷和大量購買折扣模式141
7.2.5 庫存控制方法--再訂貨點法和定期檢查法144
7.3 基于MRP的采購計劃145
7.3.1 MRP的定義145
7.3.2 實施MRP的前提條件145
7.3.3 MRP的邏輯流程圖147
7.3.4 物料需求計算方法147
7.4 基于JIT的采購計劃148
7.4.1 JIT的定義及其特點149
7.4.2 JIT模式下的采購職責和優(yōu)點150
7.4.3 豐田公司的JIT計劃模式150
小結與討論152
習題與思考題152第8章 招標投標管理154
8.1 招標投標概述154
8.1.1 招標投標的概念154
8.1.2 招標分類155
8.2 招標程序157
8.2.1 招標的準備工作157
8.2.2 招標公告159
8.2.3 資格預審159
8.2.4 發(fā)售招標文件160
8.2.5 投標161
8.2.6 開標、評標和中標162
8.3 評標方法163
8.3.1 評標方法的基本要求163
8.3.2 評標的主要評審內容164
8.3.3 評標的主要方法166
8.4 相關法規(guī)171
8.4.1 世界貿易組織的《政府采購協(xié)議》171
8.4.2 世界銀行對工程項目采購的規(guī)定173
8.4.3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174
8.4.4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174
小結與討論174
習題與思考題175第9章 合同管理177
9.1 采購合同177
9.1.1 合同的法律性質和成立要件177
9.1.2 采購合同及其類型178
9.1.3 買賣合同的內容與格式181
9.2 采購合同管理182
9.2.1 采購合同的代理182
9.2.2 采購合同的訂立與生效184
9.2.3 采購合同的履行187
9.2.4 采購合同的變更與轉讓189
9.2.5 采購合同的擔保191
9.3 合同糾紛的解決192
9.3.1 合同仲裁193
9.3.2 訴訟196
9.4 合同法199
9.4.1 合同法的概念和適用范圍199
9.4.2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200
9.4.3 西方國家的合同法201
9.4.4 我國的合同法202
小結與討論203
習題與思考題203第10章 采購質量控制205
10.1 采購質量的概念205
10.1.1 質量205
10.1.2 采購質量206
10.2 采購質量管理207
10.2.1 采購質量管理概述207
10.2.2 采購質量保證體系209
10.2.3 質量檢驗210
10.3 質量檢驗和質量控制211
10.3.1 質量檢驗概述211
10.3.2 抽樣檢驗212
10.3.3 質量控制213
10.4 供應商的質量管理221
小結與討論224
習題與思考題225第11章 供應商績效與關系管理226
11.1 供應商績效評價準則226
11.2 供應商績效評價方法230
11.3 供應商關系管理230
11.3.1 供應商關系管理基礎230
11.3.2 供應商分類236
11.3.3 供應商開發(fā)241
11.3.4 供應商關系維護244
11.3.5 友好結束采供關系244
小結與討論247
習題與思考題247第12章 國際化采購248
12.1 國際化采購產生的背景和原因248
12.1.1 國際化采購產生的背景248
12.1.2 國際化采購產生的原因249
12.2 國際化采購的特點、準備工作和一般流程249
12.2.1 國際化采購的特點249
12.2.2 進行國際化采購的準備250
12.2.3 國際化采購的一般流程252
12.3 國際化采購的風險分析255
12.4 國際化采購的途徑257
12.5 信息技術在國際化采購中的應用259
12.6 國際化采購在我國的發(fā)展趨勢260
12.7 國際化采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261
小結與討論262
習題與思考題263第13章 采購與供應管理的發(fā)展趨勢264
13.1 采購內涵逐步發(fā)生改變264
13.2 采購模式的變化264
13.2.1 全球化采購日益普遍265
13.2.2 電子化采購手段的應用268
13.2.3 重視價值采購271
13.2.4 租賃或成未來采購趨勢272
13.3 供應商對策建議275
13.3.1 關注最終客戶需求275
13.3.2 關注質量和成本275
13.3.3 關注服務276
小結與討論276
習題與思考題277附錄A 供應商調查問卷范例278主要參考文獻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