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做了兩件事: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和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她的生命中有痛,卻痛而不悲;她的生命中有光,卻亮而不明。她就是三毛,一個漂泊的人生旅者。
三毛、荷西、撒哈拉,三毛一生的三個關(guān)鍵詞,荷西給予她的是至死不渝的愛情,撒哈拉給予她的是熱情奔放的人生。閱讀《永遠的紅塵追夢人:三毛傳》,就是品味愛情與人生。
我的這一生,豐富、鮮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滿意。過去,我愿意同樣的生命再次重演,F(xiàn)在,我不要了。我有信心,來生的另一種生命也不會差到哪里去。我喜歡在下次的空間里做一個完全不同的人,或許做一個媽媽。在能養(yǎng)得起的生活環(huán)境下,我要養(yǎng)一大群小孩,和他們做朋友,好好愛他們。假如還有來生,我愿意再做一次女人。
她,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全球華人世界紅極一時的臺灣著名女作家;
她,以與眾不同的人格氣質(zhì)和獨特的文筆,影響整整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她,用纖弱的肩膀,背起沉重的行囊,踏遍萬水千山,只為尋找夢中的“橄欖樹”,帶給讀者一個流浪遠方的夢;
她,一生游歷五十多個國家,掌握十幾種外語,讀過三千多部世界名著。
在她短暫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真情博愛的世界,也給世人留下了一串串難解的謎。
她就是三毛,一個一生都在流浪的行者。她曾那樣渴望愛情,卻毅然松開初戀的絲帶,選擇遠走;她一直鐘情浪漫,卻在無邊的撒哈拉沙漠營造心中的桃源;她無比珍視和 我的這一生,豐富、鮮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滿意。過去,我愿意同樣的生命再次重演,F(xiàn)在,我不要了。我有信心,來生的另一種生命也不會差到哪里去。我喜歡在下次的空間里做一個完全不同的人,或許做一個媽媽。在能養(yǎng)得起的生活環(huán)境下,我要養(yǎng)一大群小孩,和他們做朋友,好好愛他們。假如還有來生,我愿意再做一次女人。
她,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全球華人世界紅極一時的臺灣著名女作家;
她,以與眾不同的人格氣質(zhì)和獨特的文筆,影響整整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她,用纖弱的肩膀,背起沉重的行囊,踏遍萬水千山,只為尋找夢中的“橄欖樹”,帶給讀者一個流浪遠方的夢;
她,一生游歷五十多個國家,掌握十幾種外語,讀過三千多部世界名著。
在她短暫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真情博愛的世界,也給世人留下了一串串難解的謎。
她就是三毛,一個一生都在流浪的行者。她曾那樣渴望愛情,卻毅然松開初戀的絲帶,選擇遠走;她一直鐘情浪漫,卻在無邊的撒哈拉沙漠營造心中的桃源;她無比珍視和守護著婚姻,卻最終因一場意外而成了荷西的未亡人;她熱愛生活,真誠待人,卻無法驅(qū)散內(nèi)心的寂寥和落寞……
三毛的好友曾直言她是個有著多面人格的女子,臺北的她,馬德里的她,西柏林的她,撒哈拉的她,都有著不一樣的魅力。或是柔弱與敏感,或是冷漠與淡然,或是自強與果敢,或是堅韌與挺立。三毛的性格便是如此,于簡單中藏匿著復(fù)雜,于單一中孕育著豐富,于平靜中掙扎著嘶吼,從而組成這樣一個棱角分明的多面女子。
曾有一位讀者說,自己在讀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后,放棄了輕生的念頭,重新開始了人生。而她自己卻在走過一程程精彩絕倫的人生后,選擇了歸彼大荒。
或許,她的世界是一分為二的,一邊是她筆下勃勃生機的世外桃源,一邊是她內(nèi)心里那個如地獄般死寂的精神世界。她的文章讓世人感到溫暖和力量,她卻獨自在內(nèi)心流淚。
三毛的一生,無需杜撰就已經(jīng)足夠精彩。她追求的是一方凈土,靈魂可以在那里自由飛翔,思想可以在那里肆意遨游。
“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就現(xiàn)在吧,一同去尋找那夢中的橄欖樹、那柔情的雨季、那永遠的撒哈拉……
翟曉斐 80后 天津人,畢業(yè)燕山大學(xué)東北分院,法學(xué)專業(yè)。作為80后大軍的一員,我經(jīng)歷了從業(yè)大軍的激流,競業(yè)的殘酷,生活的打磨,對文學(xué)的愛好和執(zhí)著,始終如一。在不斷地學(xué)習(xí)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味生活,感悟生命,尋找新的寫作靈感。期望可以用文字與讀者和世界做靈魂的溝通,傳遞出生活和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讓文字成為承載希望和能量的無形載體。
林學(xué)武 2015-1-13 10:27:01
出版作品有:《人生不過是一場春花秋月——李煜傳》、《靜畫紅妝等誰歸——李清照傳》、《青少年一定要讀的演講精選》、《哈佛思維課》、《定心的智慧》等。
第一章夢始金陵,芳華初現(xiàn)
1943年,硝煙未盡
倔強之"陳平"
舊城歲月,古怪的孩子
初識"三毛",書中尋根
第二章豆蔻年華,倔強薔薇
與文字解不開的緣
拾荒之趣
心靈囚牢
沉重的友誼
懵懂的情愫
逃學(xué)之殤
掙扎的Echo
第三章青春伊始,含苞待放
鐘情畢加索
第一章夢始金陵,芳華初現(xiàn)
1943年,硝煙未盡
倔強之"陳平"
舊城歲月,古怪的孩子
初識"三毛",書中尋根
第二章豆蔻年華,倔強薔薇
與文字解不開的緣
拾荒之趣
心靈囚牢
沉重的友誼
懵懂的情愫
逃學(xué)之殤
掙扎的Echo
第三章青春伊始,含苞待放
鐘情畢加索
人生導(dǎo)師
文壇小秀
紅色皮鞋的青春
重返校園
第四章絲雨如紙,心有所牽
最好的時光里遇見你
初戀,痛并甜蜜著
愛情,漸行漸遠
遠走馬德里
初識荷西
第五章百轉(zhuǎn)千回,情定荷西
途經(jīng)的戀情
輾轉(zhuǎn)歸鄉(xiāng)
半途新娘
重返西班牙
海神的癡心
第六章前世鄉(xiāng)愁,沙漠摯愛
撒哈拉之夢
沙漠婚禮
幸福的沙漠城堡
撒哈拉威人
沙漠文學(xué)
哭泣的駱駝
第七章天人永隔,此恨綿綿
告別撒哈拉
臺灣的鮮花
丹納麗芙的神仙眷侶
死亡之島
沒有了你,我是誰
通往天國的階梯
第八章孤身靈魂,寂寥行者
剪不斷的流浪
隱居
南美輪回
華岡農(nóng)夫
大陸尋根
第九章一生詩情,歸彼大荒
在那遙遠的地方
滾滾紅塵
荷西,我來了
歸彼大荒,回聲猶在
附錄:
人物評價
《永遠的紅塵追夢人--三毛傳》
她覺得在這個島嶼多待上一天,她就愈加接近死亡。
敏感的三毛預(yù)言著自己即將死去,于是倍加珍惜與荷西在一起的每一分時光。清晨,當荷西去上班,她就去菜市買菜。三毛不愿意獨自在家中面對空空的房間。白天的時間里,她時常騎著單車到荷西工作的地方。而每次荷西的助手看到三毛時,就會開心地給水底作業(yè)的荷西發(fā)信號,然后荷西會潛出水面來朝三毛笑笑。
然后他們并坐在一起,分享三毛剛剛買來的水果。陽光、海浪、沙灘,如此美好的場景,即使下一刻就死去,也會死而無憾吧。吃過東西之后,荷西就要返回自己的崗位上繼續(xù)工作。而三毛會坐在沙灘上呆呆地望著海水,就在那海面下自己的丈夫此刻正在努力工作著。
有一日,三毛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去送水果,荷西想肯定發(fā)生什么事,不然三毛是不會無緣無故就不來的。他連潛水衣也沒來得及換就急匆匆地開著車回家了。來到家中,他看到三毛忍受著病痛躺在床上。
荷西焦急萬分,他想減輕妻子的痛苦,但是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做。他真想替妻子承受這一切。
荷西愿意為三毛承受一切,包括生活的凄苦和身體的病痛,甚至也包括死亡。
這個時候,三毛想起了自己多日以來的預(yù)感,并把它告訴了荷西。三毛說自己也許即將離他而去了。
“荷西,”三毛說,“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答應(yīng)我再娶一個溫柔些的女孩子,聽見沒有?”
荷西半開玩笑地說:“你最近真是神經(jīng)質(zhì)了,不跟你說了,要是你死了,我一把火把家燒掉,然后上船去漂到老死。”
這一次,也許荷西只是在安慰三毛,也許荷西已經(jīng)注意到了三毛剛提到的預(yù)感,也許……他已經(jīng)在心中默默向上帝禱告,無論三毛遇到怎樣的事情,都由他來代替。
或許三毛的預(yù)感是真的。在這個死亡之島上,死的人真的應(yīng)該是三毛,然而,最終卻是荷西永遠離開了。這或許有一種解釋,那就是荷西太愛三毛,他代替三毛承受了死亡的詛咒。沒有了你,我是誰
和天下所有的眷侶一樣,三毛和荷西也希望能夠一路相扶著走到白頭,然而他們又與其他人不一樣,他們不貪戀安寧,他們與平庸對抗。
就在三毛努力地試圖平復(fù)心情,試著讓思想安靜下來的時候,似乎又有一場詛咒悄然而至。一本雜志向三毛約稿,題目是:“假如你只有三個月可活,你要怎么辦?”看著這些文字,三毛的心里一陣絞痛。
荷西似乎看出了三毛情緒不對,于是關(guān)切地問她究竟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難題。三毛便將其中的緣由都告訴了荷西。聽后,荷西叫三毛不要理會這個不吉利的題目。他說:“我們要一直在一起,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兩個人都走不動也扶不動了,穿上干干凈凈的衣服,一齊躺在床上,閉上眼睛說:‘好吧!一起去吧!’”說著說著,荷西的眼睛泛出了淚光。三毛急忙安慰道:“傻子!我不肯死,因為我還要替你做餃子!闭f完,她就跑去廚房了,可轉(zhuǎn)身的瞬間早已淚流滿面。
三毛終沒有接下那家雜志的約稿。不僅如此,她甚至還中斷了所有的寫作。因為她發(fā)現(xiàn)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每當自己熬夜寫作時,荷西都會在一旁陪伴,或者看著遠方的夜色,或者看著三毛發(fā)呆,眼神里滿滿的愛意,甚至還有不舍。足足十個月,三毛沒有再接受約稿。
停止了寫作,三毛卻依然被噩夢困擾,她愈發(fā)害怕失去荷西。無數(shù)個夢境似乎都在預(yù)示著可能發(fā)生的一切。三毛感覺到周身發(fā)冷,她甚至覺得那個潛意識里的可怕的念頭,那些夢境中預(yù)示的可怕事情,一定會發(fā)生。
常常在夢中驚醒的三毛,總是急急地望向荷西,看看他是不是在自己身邊。她讓自己更靠近荷西,直到感覺到他就在自己的耳畔呼吸,她才會感覺安穩(wěn)些。而感覺到三毛靠近的荷西,睜開蒙眬的睡眼,看著三毛,不知道三毛怎么了。
“荷西,我愛你!比髦鴾I說道。
荷西無限憐愛地將三毛攬入懷中,“我早已愛上了你!笔畮啄甑母星榻K究得到了三毛肯定的回應(yīng),只要兩顆心相通,不算晚。
三毛是個奇怪的女子,她早已接受了那些命運在冥冥中的預(yù)示,只是她僅僅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jié)局。三毛一直以為那個要死去的人是自己,所以她偷偷地把遺囑都立好了,還去公證處做了公證。
荷西在三毛生日的時候,送給她一只老式的羅馬字手表,他說:“以后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不能忘掉我,讓這只表來替你數(shù)!焙晌髡f了一句后來看來不詳?shù)脑挕?br /> 1979年秋,陳嗣慶夫婦計劃遠足歐洲,順路看看遠方的女兒女婿。父母來歐,三毛視為頭等大事。得到消息的三毛早早地就開始準備。她希望荷西能像她一樣叫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然而,西班牙的習(xí)俗卻都直呼某某先生或某某太太。對于三毛的要求,荷西顯得頗為無奈,直到陳嗣慶夫婦到了,他仍然叫不出爸爸、媽媽。三毛也不再勉強。
一天,三毛和往常一樣在洗碗筷,卻清楚地聽到荷西與父親的對話:“爸爸,你叫Echo準許我買摩托車好不好?我一直很想要一輛摩托車,但Echo說要經(jīng)過她批準才行。”三毛的眼淚便再也忍不住了,她深深地明白,荷西肯這樣叫出“爸爸”,都是緣于對自己的愛。
兩年后,三毛在接受一次采訪時,這樣說道:
如果以我十八歲的時候,我絕對不會嫁給他,我會認為他膚淺,因為我自己膚淺。今天我長大了,我就不會再嫁給我初戀的人,因為荷西比那個人更有風度,而且是看不出來的風度與智慧。
雖然荷西的名字在臺灣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陳嗣慶夫婦還是頭一回看到他們的女婿。陳嗣慶夫婦在這里住了約一個月,他們從心里喜歡這個厚道的女婿。他和女兒興趣相投,一樣的浪漫無涯。
多年后,陳嗣慶在致三毛的一封信中這樣評價:
在一個普通而安適的環(huán)境里,你們這種族類,卻可以把日子搞得甚富情趣,也可以無風起浪,演出你們的內(nèi)心突破劇,不甘庸庸碌碌度日子,自甘把自己走向大化。我不知,到底這是太愛生命,還是什么旁的東西。對于你的未來,我沒法給你什么建議。為父的我,無非望你健康快樂。而今你已走到這大徹大悟的空間里,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你自會順其自然地過下去。
他還說,倘若將人類分成三種:等死型、怕死型、找死型,那么,他的二女兒和二女婿,都屬于第三種。
一個月后,陳嗣慶夫婦打算到英國旅游,三毛也要一同前往。于是,荷西到機場送他們,一路上他們說笑個不停。荷西囑咐三毛要早點回來,他會想她的。三毛點頭應(yīng)允。登上飛機后,荷西仍沒有離去,而是跑向高處,拼命地沖飛機揮手。這時,三毛的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句話,那句在夢里的話:“再見了,你要乖乖的!彼邕^電一樣,渾身充滿了異樣的不安。
“那是你的丈夫嗎?”三毛身邊的一位中年婦女問道。
三毛笑著點點頭,兩個人便開始聊了起來。原來對方是去倫敦看望孩子的,丈夫已經(jīng)在幾年前去世了。說完,那個婦女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張名片送給三毛,上面赫然寫著:某某的未亡人。這是西班牙的風俗,丈夫去世后,妻子要在自己的名片上標注上這一句話。
“某某的未亡人”,不過是幾個普通的字眼,卻在瞬間刺痛了三毛的心。
果然,幾日后,壞消息傳來。
一日,荷西閑來無事,像往常一樣到海邊捕魚散心。可是,他潛入海底便再沒有浮出水面。聞聽噩耗的三毛和父母火速趕回拉芭瑪。三毛一邊在海里尋找荷西,一邊整夜禱告,祈求上帝讓她失蹤的丈夫回家。
我說上帝,我用所有的懺悔,向你換回荷西,哪怕手斷了、臉丑了,都無所謂,一定要把我的荷西還給我。陪我的西班牙老太太告訴我,她看著我的頭發(fā)一夜間,一點點的都白了。
然而,沒有人回答她的呼救,除了大海不息的浪潮。兩天后,荷西的尸體被撈了上來。由于被海水泡了兩天,荷西的尸體已經(jīng)僵硬,臉部非常難看。陳嗣慶極力阻止女兒看見荷西的遺容,但三毛還是不顧一切地撲了上去。她跪在海灘上,凄慘地喊叫著荷西的名字,放聲大哭。這時,荷西的傷口,突然流出了鮮血。
自此,三毛失去了荷西,這一年她三十四歲,荷西才三十歲。他沒有來得及給心愛的妻子留下遺言。
入夜后,聞訊趕來的朋友們?yōu)楹晌魇仂`。但幾度哭至昏厥的三毛卻執(zhí)意不肯。
我不能忍受在他孤獨時,有那么多人在我身邊陪著他,我要那些朋友暫在外邊,我要陪他度過一段時光。荷西睡覺,喜歡牽著我的手,有時半夜翻了身,還到處找我的手。我輕輕撫摸著,仿佛看見覆在荷西身上的床單,一起一伏,荷西在呼吸,荷西沒有死。我大聲地叫著,他沒有死……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荷西真的死了。
三毛幾乎陷入了半瘋的狀態(tài),她不停地對著荷西的遺體自言自語:
你不要害怕,一直往前走,你會看到黑暗的隧道,走過去就是白光,那是神靈來接你了。我現(xiàn)在有父母在,不能跟你走,你先去等我。
荷西葬禮的前一天,三毛獨自來到墓園。
我要獨自把墳挖好,一鏟一鏟的泥土和著我的淚水,心里想,荷西死在他另一個情人的懷抱里——大海,應(yīng)也無憾了。
第二天,荷西被放進朋友們?yōu)樗腺I的棺材,一同被釘進棺材的還有三毛的心。三毛一邊痛哭著,一邊苦笑著,三毛想著:“感謝上天,今日活得是我,痛著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來忍受這一分鐘又一分鐘的長夜,那我是萬萬不肯的。幸好這些都沒有輪到他。要是他像我這樣地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爭了回來換他。”
下葬那一刻,三毛發(fā)了瘋一般痛哭著,這一生的淚水似乎都要在此刻流盡了。她痛得不能自已,甚至想隨荷西一同去了。父母拼命將她拉住,阻止她做出瘋狂的舉動。葬禮差點因為三毛而無法順利進行。然而,終于,一切都結(jié)束了。
葬禮之后,三毛被注射了鎮(zhèn)靜劑,躺在床上,她用僅存的一點意念仍然喊著:荷西回來!荷西回來!
最后,她來到木匠店里,請一位老工人給荷西的墳做一個十字架,那是她自己設(shè)計的。
老人用上好的木料,為她做好了一切。墓志銘上,刻著三毛親擬的銘文:
荷西·馬利安·葛羅。安息。你的妻子紀念你。
她一個人把沉重的十字架和木柵欄搬到荷西的墳前。她用手挖開黃土,搬來石塊,釘好木欄……這一切,三毛只愿意一個人默默地去做。黃土里、木欄上,都沾上了她的血和淚,三毛親手筑好了愛人的墓園。通往天國的階梯
荷西的離世于三毛來說,是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它滲透到了三毛身體的每一寸肌理,每一個細胞,時時刻刻都在劇烈地撕扯著她幾近崩潰的靈魂。這是在三毛的生命中最痛苦、最深刻、最永久的一道傷。
陳嗣慶夫婦知道三毛再在這里待下去,只會變得瘋魔,或者變回當年那個在閣樓里拒絕所有人的自閉的小女孩。于是,他們勸說三毛與他們一同回臺灣。三毛答應(yīng)了。臨行前,她到丈夫的墳上道別。
結(jié)婚以前,在塞戈維亞的雪地里,已經(jīng)換過了心,你帶去的那顆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我拿出縫好的小白布口袋來,黑絲帶里,系上了一握你墳上的黃土。跟我走吧,我愛的人!跟著我是否才叫真正安息呢?我替你再度整理了一下滿瓶的鮮花,血也似的深紅的玫瑰。
我最后一次親吻了你,荷西,給我勇氣,放掉你大步走開吧!我背著你狂奔而去,跑了一大段路,忍不住停下來回首,我再度向你跑回去,撲倒在你的身上痛哭。我愛的人,不忍留下你一個人在黑暗里,在那個地方,又到了哪兒去握你的手安睡?我趴在地上哭著開始挖土,讓我再將十指挖出鮮血,將你挖出來,再抱你一次,抱到我們一起爛成白骨吧!那時候,我被哭泣著的父母帶走了。我不敢掙扎,只是全身發(fā)抖,淚如血涌。最后回首的那一眼,陽光下的十字架亮著新漆。你,沒有一次告別的話留給我。那個十字架,是你背,也是我背。不到再相見的日子,我知道,我們不會放下。
沉浸在悲痛中的三毛終于在某天與父母聊天時,透露了自殺的念頭。她不知道還有什么力量能夠支撐自己繼續(xù)活下去。母親一陣痛哭,連那些安慰的話都說不出來,父親則激動得難以自控。
雖然預(yù)知死期是我喜歡的一種生命結(jié)束的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絕死亡。在這世上有三個與我個人死亡牢牢相連的生命,那便是父親、母親,還有荷西。如果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在世上還活著一日,我便不可以死,連神也不能將我拿去,因為我不肯,而神也明白。
前一陣在深夜里與父母談話,我突然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jié)束生命的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母親聽了這話,眼淚迸了出來,她不敢說一句刺激我的話,只是一遍又一遍喃喃地說:“你再試試,再試試活下去,不是不給你選擇,可是請求你再試一次!
父親便不同了。他坐在黯淡的燈光下,語氣幾乎已經(jīng)失去了控制,他說:“你講這樣無情的話,便是叫爸爸生活在地獄里,因為你今天既然已經(jīng)說了出來,使我,這個做父親的人,日日要活在恐懼里,不曉得哪一天,我會突然失去我的女兒。如果你敢做出這樣毀滅自己生命的事情,那么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要與你為仇,我世世代代都要與你為仇,因為是——你,殺死了我最最心愛的女兒!
這時,我的淚水瀑布似的流了出來。我坐在床上,不能回答父親一個字。房間里一片死寂,然后父親站了起來慢慢地走出去。母親的臉,在我的淚光中看過去,好似靜靜地在抽筋。
蒼天在上,我必是瘋狂了才會對父母說出那樣的話來。
我又一次明白了,我的生命在愛我的人心中是那么的重要,我的念頭,使得經(jīng)過了那么多滄桑和人生的父母幾乎崩潰。在女兒的面前,他們是不肯設(shè)防的,讓我一次又一次地刺傷,而我,好似只有在丈夫的面前才會那個樣子。
三毛還是每天都會想荷西,這種痛苦的思念讓她幾乎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幾次昏厥。母親心疼女兒,苦苦地勸她進一些流食,三毛仍然不肯。
她的那些讀者和朋友們也紛紛向三毛致電表達安慰。其中就有皇冠出版社出版人平鑫濤和作家瓊瑤夫婦。他們在聽聞荷西去世的噩耗時,第一時間給三毛發(fā)電:“Echo,我們也痛,為你流淚,回來吧,臺灣等你,我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