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遺忘——《魯迅雜文精選》導讀
文/鄧冠群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仿佛處處在告白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調(diào)和!薄茝|《瑣憶》
這是一段堪稱經(jīng)典的描摹魯迅先生肖像的文字,相由心生,先生的確如此:睿智而倔強,孤獨而犀利。
五四時期,以創(chuàng)作實績顯示了新文學的強大生命力,并為之奠定基礎的正是先生!棒斞浮笔撬1918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先生原名周樹人,生于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他的祖父因科場作弊案身受囹圄,此后父親一病不起直到病逝,作為長子年僅15歲的魯迅遭受經(jīng)濟上、心靈上的重創(chuàng)和打擊。在這個敗落過程中,前倨后恭的世人毀滅了這顆幼小心靈對人生童話式的解讀,讓他飽嘗那個禮治之國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
魯迅從小就受到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熏陶,父親的故去、家族的敗落并沒有讓魯迅在這些文化汲養(yǎng)中找到醫(yī)方和答案,進而去南京求學又考取官費到日本留學,在此期間他廣泛地接觸西方文化,在經(jīng)歷了社會、思想、文化巨大變遷以后,先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日本仙臺學醫(yī)時的“幻燈片”事件正是改變魯迅人生軌跡的契機,“棄醫(yī)從文”,改變國民精神,醫(yī)治“看客”的靈魂才是第一要事,而這把手術(shù)刀正是文藝。
先生的雜文卻是這把手術(shù)刀的刀鋒。在先生的一生中,特別是思想最成熟的后期,他把大部分心血傾注在雜文創(chuàng)作上,其實無論在先生生前還是直到今天,對先生雜文的嘲諷和否定就從未停止過,也有無數(shù)人無數(shù)次宣布,魯迅先生連同他的雜文在這個“小時代”里已經(jīng)過時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先生的雜文始終為一切關(guān)心與思考社會、歷史、思想、文化、人生、人性等問題的中國人所鐘愛。魯迅的雜文仍對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有著活生生的影響,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感受和啟示,常讀常新。
先生的雜文也絕非包治百病的救世靈丹,他是和我們一同的尋路人,在錢玄同邀請先生“出山”那段著名的談話中,有一則眾所周知的“鐵屋子”的譬喻,叫醒熟睡著的人們卻發(fā)現(xiàn)無路可以走是不是殘忍的呢?“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保ā赌壤吆笤鯓印罚┫壬窍扔X者也是先鋒,在那個時代他已感受到痛苦和絕望,卻仍在爝火以代光明,尋求更多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給后代。
……
誠然,讀書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魯迅雜文精選》就在這里,你讀出了那個時代文字論戰(zhàn)的刀光劍影,還是讀出了人生感悟,或是讀出了哲學意蘊,抑或嬉笑怒罵和謀篇布局,都是你的收獲。每個人讀書都像盲人摸象,我們的閱讀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預期,搭建了我們的精神家園。讀魯迅的文章無外乎是一種直面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過程,這也契合我們渴望成長過程中孤獨而高傲的心境。
☆讓經(jīng)典名著融入孩子們的生活——“新悅讀之旅”叢書以高品質(zhì)、低定價的特色,讓更多的孩子買得起、讀得上質(zhì)優(yōu)價廉的世界文學名著,特別攜手新閱讀研究所隆重推出“新悅讀之旅”經(jīng)典名著叢書,希望以更精準的內(nèi)容、更專業(yè)的指導,更科學地幫助青少年走進經(jīng)典名著,讓經(jīng)典名著能夠融入孩子們的生活。
☆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號豫山,后改名為周樹人,號豫才,“魯迅”是他的筆名。他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多有只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種族,禍哉禍哉!(P10)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P14)
只是這犧牲的適意是屬于自己的,與志士們之所謂為社會者無涉。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P17)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P17-18)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P20)
瓦礫場上還不足悲,在瓦礫場上修補老例是可悲的。我們要革新的破壞者,因為他內(nèi)心有理想的光。(P22)
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資格,至多不過是奴隸。(P32)
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P36)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P43)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涂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P46)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P55)
倘若一定要問我青年應當向怎樣的目標,那么,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可是還得附加幾句話以免誤解,就是:我之所謂生存,并不是茍活;所謂溫飽,并不是奢侈;所謂發(fā)展,也不是放縱。(P56-57)
月球只一面對著太陽,那一面我們永遠不得見。歌頌中國文明的也惟以光明的示人,隱匿了黑的一面。(P66-67)
幻想飛得太高,墮在現(xiàn)實上的時候,傷就格外沉重了;力氣用得太驟,歇下來的時候,身體就難于動彈了。(P69)
蒼蠅們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P72)
中國人的自討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卻在于挖。(P78)
多有“不恥最后”的人的民族,無論什么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P79)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P95)
蜜蜂的刺,一用即喪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則茍延了他自己的生命。他們就是如此不同。(P102)
自稱盜賊的無須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稱正人君子的必須防,得其反則是盜賊。(P103)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P105)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diào)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diào)和,愿意開窗了。(P108)
笑里可以有刀,自稱酷愛和平的人民,也會有殺人不見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謠言。(P153)
“白描”卻并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diào):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P158)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燈前,常常顯得兩樣。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不知不覺的自己漸漸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際的黑絮似的大塊里。(P177)
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P299)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P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