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鐘藝兵藝術文集》該書為鐘藝兵藝術文集,上編收錄《紅珊瑚》等四個劇本、相聲作品,約10萬字,借用辛棄疾的詩句“燈火闌珊處”為欄題,是回望50年前舊作之意。下編為藝術評論文章,包括對舞臺戲劇、廣播影視、小品曲藝、文學的評論及其它。
作者是長期活躍在影視界的著名評論家。作為一部回顧性的結集,本書有著跨時代的歷史縱深。其中許多觀點至今仍不失啟發(fā)性或能引起當代從業(yè)者深長思之,有些則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鐘藝兵,筆名金丘、石浩,中共黨員,山東濟寧人。1930年11月出生,抗日戰(zhàn)爭時隨父母到重慶。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事部隊文藝工作三十年。1979年6月轉業(yè)到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社工作,歷任編輯、藝術評論組組長、編輯部副主任。1984年12月任副主編,業(yè)務職稱編審。1992年退休后曾任北京電影學院音像出版社總編輯、中國電視戲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副會長。為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著有歌劇劇本《紅珊瑚》(合作)、相聲《昨天》(合作)、歌舞劇劇本《姑嫂渡》(合作)、《中國電視藝術發(fā)展史》(主編并參加撰稿)、《鐘藝兵藝術評論選》等。
1序胡可
上編燈火闌珊處(劇本、相聲)
紅珊瑚
昨天
黑嫚
姑嫂渡
下編橙黃橘綠時(藝術評論)
戲劇評論
要正視當前話劇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問題
看《公正輿論》所想到的
關于真實性和傾向性
——看話劇《快樂的單身漢》、《路》、《在這片土地上》有感
真實與創(chuàng)新
——看劇斷想
寫中華民族的靈魂 1序胡可
上編燈火闌珊處(劇本、相聲)
紅珊瑚
昨天
黑嫚
姑嫂渡
下編橙黃橘綠時(藝術評論)
戲劇評論
要正視當前話劇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問題
看《公正輿論》所想到的
關于真實性和傾向性
——看話劇《快樂的單身漢》、《路》、《在這片土地上》有感
真實與創(chuàng)新
——看劇斷想
寫中華民族的靈魂
——歌劇《沂蒙兒女》觀后感
上海兩度觀劇有感
一部承前啟后的佳作
——在話劇《桑樹坪紀事》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與黎民百姓共憂樂
——看話劇《旮旯胡同》
中日文化交流的結晶
——看昆曲《夕鶴》
端正黨風的一面鏡子
——看話劇《張鳴岐》
謳歌新時代的弄潮兒
——看話劇《廠長馬恩華》
論話劇《地質師》的人物塑造
大江東去英雄砥柱
——看話劇《大江東去》
追求藝術感染力
——看話劇《圣旅》
令人矚目的大學生話劇新作——《愛的犧牲》
茅威濤與《孔乙己》
《賀方軍》:真實又親切
題材重大獨具風姿
——看話劇《元朝帝師八思巴》
以史詩之氣度寫英雄之真情
——觀話劇《和平之翼》
是螢石,總會發(fā)光
——看瓊劇《蘇東坡在海南》
可貴的覺醒
——贊話劇《青山不老》
王佳納導演藝術的成因
題材未變新意無窮
——看滇劇《京娘》
更上一層樓的關鍵是創(chuàng)新
——在河北戲劇發(fā)展研討會上的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