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名句中國”叢書之一種,系著名修辭學家、語言學家,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禮權博士精思傅會,積數(shù)十年之功編撰而成!捌返滦摒B(yǎng)”卷,是“名句中國”叢書中的第二種,匯聚了中國歷代先哲有關品德修養(yǎng)方面的經(jīng)典名句近千條,都是傳誦千古并為無數(shù)仁人志士視為修身養(yǎng)性座右銘的至理名言。閱讀并牢記這些名句,將之落實到行動中,不僅有益于我們的為人處世,更能提升我們的人格境界,使我們能夠從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有格調、有追求的君子,從而有益于國家、有益于人民。
吳禮權,字中庸,安徽安慶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學博士(中國修辭學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現(xiàn)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復旦大學全國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博士生導師,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客員教授、專任教授,臺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學者”講座教授等,上海市語文學會秘書長、副會長。
學術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中國筆記小說史》、《中國言情小說史》、《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史》、《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
吳禮權,字中庸,安徽安慶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學博士(中國修辭學第一位博士學位獲得者),F(xiàn)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復旦大學全國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博士生導師,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客員教授、專任教授,臺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學者”講座教授等,上海市語文學會秘書長、副會長。
學術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中國筆記小說史》、《中國言情小說史》、《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史》、《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中國修辭哲學史》、《中國語言哲學史》、《中國現(xiàn)代修辭學通論》、《表達力》、《修辭心理學》、《現(xiàn)代漢語修辭學》、《委婉修辭研究》等16部。另有《闡釋修辭論》、《中國修辭學通史》、《中國修辭史》、《20世紀的中國修辭學》、《中國歷代語言學家評傳》、《大學修辭學》等合著8種。學術論著曾獲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獎7項,專業(yè)類全國最高獎1項,國家教育部科學研究一等獎1項。三十多歲即成為復旦大學百年史上最年輕的文科教授之一,也是唯一最年輕的語言學教授與博導。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講學或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等許多國際知名學府作學術演講。
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遠水孤云:說客蘇秦》、《冷月飄風:策士張儀》,2011年11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簡體兩種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峽兩岸讀書界與學術界產(chǎn)生了強烈反響。《文匯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南方日報》等全國各大媒體均有大量報道,新浪、搜狐、雅虎、香港鳳凰網(wǎng)等各大門戶網(wǎng)站亦有報道。另有歷史類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評點項羽》,2005年由臺灣著名出版機構遠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與日本“國民作家”司馬遼太郎的《項羽對劉邦》、臺灣作家陳文德的《劉邦大傳》為系列套書,是當年風靡于臺灣讀書界的暢銷讀物。另兩部長篇歷史小說《鏡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風:刺客荊軻》,分別于2013年10月與2014年1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暨南大學出版社以繁體與簡體兩個版本在海峽兩岸同步出版發(fā)行。
不以利祿為意,而以仁厚為心。
【注釋】出自宋·蘇軾《謝監(jiān)司薦舉啟》。
【譯文/點評】此言正人君子的做人標準:胸中常懷仁厚之念,從政不為升官發(fā)財。
公生明,廉生威。
【注釋】出自明·貞庵主人《官箴碑》。
【譯文/點評】公正就會明察,清廉就會有威信。此言做官堅守了“公”、“廉”兩條基本原則,沒有被人拿住的把柄,沒有愧疚在內(nèi)心,自然眼明心亮、明察秋毫,自然堂堂正正、
不怒自威。
禮之用,和為貴。
【注釋】出自先秦《論語·學而》。之,的。用,功用。
【譯文/點評】禮的功用,以達到“和” 為最高境界。這是孔子的弟子有子的觀點,闡明的是制禮作法對于治理天下的意義。認為先王制定一套“禮” 的制度,其意是在調和社會
矛盾,以達到萬民和諧的目標。這一觀點,對中國人、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皆影響甚深?陀^上說,強調“和為貴”,對調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wěn)定有積極意義;但若不講原則,一味
“和為貴”,消極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治國與做人,中國歷史上這方面的教訓都太多了。因此,我們今日談“和為貴”,也是要有所揚棄的。
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
【注釋】出自漢·馬融《忠經(jīng)·守宰》。在官,擔任官職。
惟,只。明察。蒞(lì),到。蒞事,指處理事情。平,指公平。立身,指做人。清,清白廉潔。
【譯文/點評】做官務求明察,處事務必公平,做人務必清廉。此言如何做官與做人。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注釋】出自唐·杜甫《再經(jīng)昭陵》。風塵,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社稷,國家。戎衣,戎裝、戰(zhàn)袍,此以戎衣代指著戎衣之人,即戰(zhàn)士。
【譯文/點評】雖身處江湖,但報國之心不泯,時刻想著提起手中三尺之劍,奔赴疆場,做保衛(wèi)國家社稷的一名戰(zhàn)士!帮L塵”對“社稷”,一顯地位之低,一顯目標之大; “三尺
劍”對“一戎衣”,以“劍”、“衣” 為數(shù)量詞組的中心詞,突出報國者的戰(zhàn)士身份。兩句對仗工整,韻律和諧,朗朗上口,一誦之下便讓人熱血沸騰,頓起滿腔報國豪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釋】出自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離騷》。漫漫,遠的樣子。其,句中語氣詞,無義。修,長。兮,語氣助詞,相當于“啊”、“呀”。求索,求,求取。
【譯文/點評】路途漫漫征程遠,我將努力探尋之。這是屈原以行路為喻,表達自己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努力的決心。其所體現(xiàn)出的崇高精神境界,一直激勵著中國歷代
無數(shù)志士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