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啟蒙第一課”注音讀本是專門為少年兒童讀者策劃編輯的文史類叢書,主要從古代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菁華中選取當今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進行通俗易懂的講解,通過這些故事,傳達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風貌。
適讀人群 :7~10歲
本書以注音形式,通過大量插圖,用淺顯的語言介紹了百家姓的基本知識,同時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百家姓的來源,以及百家姓中的代表人物與事跡,對了解姓氏起源,以及傳統(tǒng)文化、民俗文化都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對歷史文化的普及以及愛國主義的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
“國學啟蒙第一課”注音讀本是專門為少年兒童讀者策劃編輯的文史類叢書,主要從古代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菁華中選取當今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進行通俗易懂的講解,通過這些故事,傳達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風貌!栋偌倚铡肪褪瞧渲械囊环N。
每個人都有姓名。姓,代表的是來自父母的親族血緣關系(有隨父姓,也有隨母姓);名,則是個人的標志性識別符號。
姓可以別親疏。春秋戰(zhàn)國時就有“同姓不婚”的規(guī)定,說明古人已經(jīng)懂得近親結婚的危害!耙还P難寫兩個乂字”,“五百年前是一家”,拉近了許多陌生人之間的距離。
《百家姓》本來只是一本蒙學讀物,是舊時教小孩子識字的課本。本書簡述了姓氏的來歷和發(fā)展演變的淵源,而各姓氏歷史上的優(yōu)秀人物的故事,會增加少年兒童朋友的自豪感,也為他們塑造了學習的榜樣。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百家姓》中的504個姓氏,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正是各姓氏的優(yōu)秀兒女,共同鑄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
本書以故事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百家姓》中重要的姓氏、人物及其事跡,使少年兒童讀者能夠無障礙地了解有關姓氏的歷史文化知識。
李誠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師范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四川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負責人、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負責人。1998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稱號,2002年獲“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1998年、2002年、2007年連續(xù)三屆在缺席的情況下被學術界推舉為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文化文學、巴蜀文化、俗文學。著述甚豐,承擔多項教育部重大課題,學術水平高,在國內(nèi)學術界有較大影響。
李誠教授同時長期關注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的教A育和普及工作,強調(diào)青少年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他認為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對孩子、對學生應該有平實客觀的評價,尊重孩子、學生的選擇和愿望,讓他們朝這些方向發(fā)展,這才是最好的教育。他在2008年被評為“四川省師德標兵”。
趙(陳橋兵變)1
錢(吳越王錢俶)3
孫(孫臏智勝龐涓)5
李(貞觀之治)7
周(火燒赤壁)9
吳(大澤鄉(xiāng)起義)11
鄭(鄭成功收復臺灣)13
王(書圣王羲之)15
馮(馮要債)17
陳(破鏡重圓)19
蔣(大度容下)21
沈(沈括與《夢溪筆談》)23
韓(背水一戰(zhàn))25
楊(楊震拒賄)27
朱(負薪苦讀)29
秦(名醫(yī)扁鵲)31
許(堅持道義)33
何(掛笏引舟)35
呂(奇貨可居)37
施(才子施耐庵)39
張(張良拜師)41
曹(曹沖稱象)43
嚴(隱士嚴光)45
金(怪才金圣嘆)47
魏(腹內(nèi)孕乾坤)49
姜(姜太公釣魚)51
謝(淝水之戰(zhàn))53
蘇(蘇秦刺股)55
潘(潘岳和翠柏的故事)57
葛(力戰(zhàn)不屈)59
范(功夫不負有心人)61
彭(傳說中的老壽星)63
魯(巧匠魯班)65
馬(馬革裹尸)67
方(方臘起義)69
任(為官清廉)71
袁(為豆腐折腰)73
柳(柳公權拜師)75
史(英雄史可法)77
唐(巾幗英雄) 79
薛(三箭定天山) 81
賀(金龜換酒) 83
畢(撐傘借箭) 85
于(神童于謙) 87
康(康有為變法) 89
顧(思想家顧炎武) 91
孟(斷機教子)93
黃(苦肉計)95
姚(姚崇治蝗)97
毛(毛遂自薦)99
戴(窮根究底)101
宋(名相宋璟)103
項(破釜沉舟)105
董(三年不窺園)107
梁(舉案齊眉)109
杜(“詩圣”杜甫)111
賈(苦吟詩人)113
江(江泌夜讀)115
郭(科學家郭守敬)117
梅(布袋詩人)119
林(虎門銷煙)121
徐(井中取物)123
蔡(倒屣迎客)125
田(火牛制勝)127
胡(紅頂商人)129
萬(布衣修史)131
宗(渡河遺恨)133
丁(血灑劉公島)135
鄧(甲午英雄)137
洪(金田起義)139
石(大義滅親)141
崔(人面桃花)143
程(舍身救孤)145
邢(邢進士遇盜)147
陸(火攻連營)149
段(老而好學)151
武(武松打虎)153
劉(劉恕苦讀)155
詹(鐵路先鋒)157
葉(良醫(yī)葉桂)159
白(白居易作詩)161
翟(瓦崗起義)163
譚(抗倭名將)165
牛(抗金名將)167
晏(晏子使楚)169
閻(剛正無私)171
文(洞中取球)173
司馬(砸缸救人)175
諸葛(草船借箭)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