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的財政國庫存量資金在金融危機以來逆勢上升并一度超過4萬億人民幣,中國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財政現(xiàn)金的國家。巨額財政國庫存量資金高位運行盡管有助于提升財政支付能力,但國庫現(xiàn)金存放于央行國庫并未服務實體經濟發(fā)展,凸顯了財政現(xiàn)金的體外循環(huán)與巨大的時間價值損失。為此,《激活中國財政存量資金:基于貨幣政策視角的研究》重點研究如何激活財政存量資金的問題。通過中國現(xiàn)實制度背景探討財政國庫現(xiàn)金出現(xiàn)巨額閑置的內在原因,分析不同國庫現(xiàn)金管理制度下財政現(xiàn)金波動對宏觀貨幣政策的影響機制,在此基礎上,提出激活財政存量資金并且規(guī)避其對宏觀貨幣政策負面影響的制度選擇,尋求財政部門與央行均能接受的折中方案,目標是推動中國現(xiàn)代國庫現(xiàn)金管理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促進財政現(xiàn)代化以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激活中國財政存量資金:基于貨幣政策視角的研究》適合關注公共財政、貨幣金融及宏觀經濟的讀者。
伴隨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中國財政國庫現(xiàn)金持續(xù)飆升,甚至一度突破4萬億人民幣,激活財政存量資金已成為當前社會極為關注的熱點話題。然而,類似國庫現(xiàn)金等財政存量資金的相關概念生僻難懂,或者由于財政存量資金研究領域相對狹窄,阻礙了學界對其深入的討論與研究;同時,21世紀之前,中國財政現(xiàn)金并不充裕的現(xiàn)實情況也預示財政存量資金問題的研究并不迫切。但近年來在世界經濟格局加速變革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逐步顯露中國因素,中國不僅占據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而且成為擁有最多外匯儲備的國家,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超過美聯(lián)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而躍居首位。上述問題都引發(fā)了激烈的討論與大量的研究,但相比上述一系列光環(huán),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財政國庫現(xiàn)金則不被外界所熟知,但相關事實已足以說明本書研究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財政存量資金問題的研究頗為生僻,為何我會選擇這個問題呢?這與我的工作經歷具有較大的聯(lián)系。2000年以來財政部在全國開展國庫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福建省作為試點省份獲得了率先開展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機會,我于2002年進入福建省財政廳工作并有幸參加了省級財政部門的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這為我熟悉并參與現(xiàn)代財政國庫業(yè)務改革及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也為我積累提升對財政存量資金的認識奠定了重要的基礎。2007年我到浙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陳凌教授和李金珊教授建議我結合自身的背景對財政國庫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近年來我與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張原副教授等持續(xù)合作發(fā)表了關于財政特別是國庫現(xiàn)金的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對激活財政存量資金的研究觀點。
相關研究成果的發(fā)布引發(fā)了業(yè)界的關注,也引起了財政部國庫司的重視。2008年年底,受財政部國庫司國庫現(xiàn)金管理處的邀請,我有幸作為財政部國庫司與聯(lián)合國發(fā)展計劃署國際國庫現(xiàn)金管理課題研討會的中方專家,在會上做“關于設置財政最優(yōu)國庫庫底現(xiàn)金余額的模型選擇”的報告。此后與財政部國庫司、亞洲開發(fā)銀行及部分地方財政部門合作,研究中央及地方政府財政國庫現(xiàn)金最優(yōu)余額及制度優(yōu)化,多次在財政部國庫司舉辦的地方國庫現(xiàn)金管理座談會上做主題演講,并于2010年受聘亞洲開發(fā)銀行地方國庫現(xiàn)金管理專家,到黑龍江、山西、甘肅、重慶、上海、深圳等六省市進行較為深入的國庫現(xiàn)金管理課題調研,逐步形成了國庫現(xiàn)金等財政存量資金問題的新思路。
陳建奇,經濟學博士、博士后,F(xiàn)任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世界經濟室副主任、副教授,兼任教育部北京大學人力資本與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13年獲得中國青年經濟學人稱號。先后在福建省財政廳、交通銀行總行、北京大學工作。2008年以來先后受聘擔任財政部國庫司國庫現(xiàn)金管理專家、亞洲開發(fā)銀行地方國庫現(xiàn)金管理專家、財政部國際司G20國際財經問題顧問。承擔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培訓班、中青年干部培訓一班、中青年干部培訓二班、地廳局干部進修班、中央機關司局級干部選學班、新疆地廳班、西藏民族班等主體班次教學。擔任《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等雜志匿名審稿專家。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金融研究》等雜志上發(fā)表論文80多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多類項目。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1.2 研究思路與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關概念界定及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
2.2 文獻綜述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國庫資金管理制度變遷
3.1 國庫資金管理制度內涵與功能
3.2 國庫資金管理制度分類與比較
3.3 國庫資金管理制度變遷一般特點分析
3.4 中國國庫資金管理制度變遷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財政國庫存量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Ⅰ)——從單一金庫制角度考察:外生貨幣供給和內生貨幣供給模型擴展分析
4.1 國庫資金對基礎貨幣的影響分析
4.2 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外生貨幣供給模型擴展分析
4.3 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內生貨幣供給模型擴展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財政國庫存量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Ⅱ)——從銀行存款制角度考察:影響機制分析和Hollenhorst分析框架擴展
5.1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
5.2 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影響機制分析
5.3 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綜合分析:Hollenhorst分析框架擴展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財政國庫存量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Ⅲ)——從混合金庫制角度考察:影響機制分析和案例分析
6.1 閑置國庫資金投資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分析
6.2 國庫資金赤字融資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分析
6.3 國庫資產結構變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分析——基于美國的案例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財政國庫存量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實證研究:來自中國的證據
7.1 中國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的初步考察
7.2 中國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方法選擇
7.3 變量選擇、數(shù)據來源及變量平穩(wěn)性檢驗
7.4 中國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影響的實證研究
7.5 中國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影響的實證研究
7.6 中國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信貸傳導機制影響的實證研究
7.7 本章小結
第8章 激活中國財政國庫存量資金的制度選擇
8.1 激活中國財政存量資金規(guī)避其對貨幣政策影響的制度選擇
8.2 中國政府國庫最優(yōu)資金存量水平的確定
8.3 熨平中國國庫資金波動影響的閑置國庫資金投資方式選擇
8.4 熨平中國國庫資金波動影響的短期國債融資制度選擇
8.5 熨平中國國庫資金波動對貨幣政策影響宏觀政策協(xié)調
8.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激活中國財政存量資金:基于貨幣政策視角的研究》:
按照預算安排撥付,那么一個財政年度的國庫資金與政府預算差額的關系式是:國庫資金=國庫資金上年結余+當年納入國庫管理的債務收支差額+當年納入國庫管理的政府財政預算差額。因而容易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政府預算差額與國庫資金可能呈現(xiàn)同方向變化,然而必須說明的一點是國庫資金的范圍更廣,因而政府預算差額赤字只是意味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國庫資金也可能下降,但并不能說明國庫資金會出現(xiàn)赤字。當然預算赤字與國庫資金赤字對經濟的影響極為相似,都將體現(xiàn)為赤字融資,因而可以將預算赤字作為國庫資金赤字的工具變量,研究國庫資金赤字對經濟的影響,這在本書后面的研究中將作更深入的討論。
上面的討論說明,國庫資金比一般財政預算收支的范圍廣,它不僅由年度財政預算所決定,而且與國債管理政策有關,與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有關。國庫資金雖然來源于財政預算收支余額,具有容易度量和測定的特點,但它卻是財政多種行為的綜合反映,體現(xiàn)出潛在的復雜性。
2.2 文獻綜述
現(xiàn)有相關文獻中,國外的相關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20世紀80年代之前,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還沒有成熟的現(xiàn)代國庫資金管理制度安排,有關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研究大都集中在這個階段,特別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相關問題引起了激烈的理論爭議。二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前一階段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逐步建立起較為高效的國庫資金管理制度,相關研究逐步轉向具體制度安排的應用操作層面,這個階段的研究較多集中在具體的制度安排方面。與國外不同,中國到20世紀90年代才逐步開始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國內相關研究集中在2001年以后,特別是近年來國庫資金的高速增長引起了學術界的一些討論?傮w而言,國外關于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研究大致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國庫資金對貨幣政策影響機制的相關研究;二是激活財政存量資金規(guī)避其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相關研究。接下來文獻綜述將首先闡述這兩方面的內容,接著闡述國內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