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軍政要人、社會名流、書畫大家、學者文人以及野逸其人在書法方面的才情展示,本書予以著力開掘。以往很多不被注意的文化現象和人物藝術成就,在本書中有絕妙的展示。讀者會看到一個現代啟蒙后走向多元化的書法世界。
本書以全景式民國書法藝術展示和文化評述而具有獨到價值,精心選擇的圖版更增強了內容的欣賞性和資料性。同時,長于文史研究與鋪陳敘事的作者以散文筆調對書法人物軼事娓娓道來,使本書不獨對于書法愛好者,即便是一般讀者,也會帶來醇厚的閱讀趣味。
迄今為止,圖書界對民國書法在整個中國書法史中的地位、藝術特征以及輝煌成就的研究和揭示都是不足的,民國書法藝術類書籍甚少。這與民國書法的藝術成就極不相稱。 事實上,從清末到民國時期,是中國毛筆時代“*后的晚餐”。毛筆被鋼筆、鍵盤取代之后,中國再也沒有書法的全民普及性。歷史給中國全民書法*后的歲月是極為燦爛輝煌的,然而很多年以來,由于各種原因,這段藝術史始終封存,國人對民國書法往事和成就的認識遠遠不足。同時,近代文化的斷裂,又使得當代書法藝術缺少直接的繼承,亟需“補課”。 本書以繼絕學的精神,從解析文化現象入手,對民國時期書法人物的活動和成就進行展示、評析,重視社會環(huán)境對書法的作用,將人物放在時代坐標系中定位、考量。本書亦將人物的學養(yǎng)、閱歷和生活軌跡與其書法藝術的審美內涵聯(lián)系起來進行考察,力求實有所據地闡述這些書法家各呈異彩的藝術人生。文章立足書法本體而結合人生情趣及性格分析,向讀者展示民國時期書法人物斑斕多彩的藝術成就和追求歷程,使讀者得以從人生和社會角度認識那一時期整個書法成就和審美趨向的深層原因。同時,本書以特色鮮明的散文形式表達,敘述語言平易、通暢而富有可讀性,佐以人物書法例證,成為文圖并舉的讀物。
趙潤田,1951年出生于北京。首都師范大學1983年中文系畢業(yè),曾在數家學校、報社、雜志社任職。多年從事北京史志和書法繪畫藝術研究。主要著作有《古代小說鑒賞辭典》(主評明清小說部分)、《北漂白皮書――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演藝圈》(獲第17屆全國城市出版社優(yōu)秀圖書獎)、《尋找北京城》、《一門一世界》,發(fā)現絕版歷史著作并批注出版《撕裂北京的那一年》(原名《庚子外記》);策劃出版藝術圖書《陳文耀印譜》、《陳興杰畫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