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在原鐵道部科技開發(fā)重點科研課題和中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基礎上,結合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工程理論和結構特點,調研收集了國內外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資料,結合相關拱橋的科研的理論研究、設計復核計算分析、鋼橋的制造工藝過程了解、實橋的施工試驗監(jiān)測控制、養(yǎng)護維修方法等關鍵技術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地歸納分析與總結提煉編寫而成。
全書共由十一章組成,主要內容為:論述了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國內外的發(fā)展與技術特征、計算分析理論;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結構體系、設計流程、主要結構形式、構造特點、構造細節(jié)、結構特性、結構設計參數優(yōu)化選擇和靜動力分析與結構效應;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制造和施工的關鍵技術研究;新型鋼箱組合拱橋的施工監(jiān)控理論和方法研究;新型鋼箱組合拱橋的施工監(jiān)測控制實例;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病害和損傷分析;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養(yǎng)護維修對策研究等。
本書作為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著作,內容豐富,可供從事鐵路橋梁、公路橋梁、城市橋梁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科研工作者以及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由于其造型美觀和結構穩(wěn)定、跨越空間的能力和剛度大等特點,而廣泛應用于鐵路橋、公路橋和城市橋梁的建設之中。本書作者在原鐵道部科技開發(fā)重點科研課題和中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基礎上,結合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工程理論和結構特點,調研收集了國內外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資料,結合相關拱橋的科研的理論研究、設計復核計算分析、鋼橋的制造工藝過程了解、實橋的施工試驗監(jiān)測控制、養(yǎng)護維修方法等關鍵技術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地歸納分析與總結提煉編寫而成。
雷俊卿,女,1956年出生,河南南陽人,工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得《橋梁工程》北京市和國家精品課程獎勵,獲得2011年“中國交建2011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大跨度鋼箱疊拱橋“先梁后拱”綜合施工技術與測試技術研究。
1 緒論
1.1 國內外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發(fā)展
1.2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技術與美學特征
1.2.1 橋梁結構的跨度與高度的特征
1.2.2 橋梁空間形態(tài)的動態(tài)連續(xù)性與平順性和安全性特征
1.2.3 橋梁結構的景觀美學設計特征
1.2.4 橋梁施工技術的可行性特征
1.2.5 橋梁結構的養(yǎng)護維修方便性特征
2 拱橋的計算理論
2.1 概述
2.2 撓度理論
2.2.1 基本假定
2.2.2 幾何方程
2.2.3 平衡微分方程
2.2.4 約束方程
2.2.5 撓度理論的計算求解
2.3 有限元理論
2.4 拱的面內和面外穩(wěn)定理論
2.4.1 拱橋穩(wěn)定性的基本概念及分類
2.4.2 穩(wěn)定問題的計算方法
2.4.3 **類穩(wěn)定問題的有限元分析
2.4.4 第二類穩(wěn)定問題的有限元分析
3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結構特征與靜力分析
3.1 概述
3.2 拱橋結構形式的分類
3.3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靜力分析
3.4 不同拱肋形式結構分析
3.5 不同系梁形式結構分析
3.6 不同吊桿形式結構分析
3.6.1 實心圓桿吊桿
3.6.2 型鋼吊桿
3.6.3 平行鋼絲束吊桿
3.7 不同橋面結構形式結構分析
3.7.1 結合橋面
3.7.2 明橋面
4 新型鋼箱組合拱橋設計參數比選分析
4.1 新型鋼箱組合拱橋設計流程
4.2 結構設計參數與結構構造分析
4.2.1 矢跨比
4.2.2 拱肋內傾角
4.2.3 橫撐布置形式
4.2.4 吊桿布置形式
4.2.5 拱肋系梁剛度比
4.3 拱腳結構構造細節(jié)與計算分析
5 新型鋼箱組合拱橋的動力行為分析
5.1 新型鋼箱疊合拱橋風荷載作用下的受力行為分析
5.1.1 無車時風荷載的計算分析
5.1.2 有車時風荷載的計算分析
5.2 橫向搖擺力和制動力作用下的受力行為分析
5.2.1 橫向搖擺力作用的受力行為分析
5.2.2 制動力作用的受力行為分析
5.3 鋼箱疊合拱橋溫度應力與變形分析
5.4 鋼箱疊合拱橋的抗震受力行為分析
5.4.1 模型的建立
5.4.2 自振特性分析
5.4.3 抗震分析
5.5 鋼箱疊合拱橋車橋耦合動力響應分析
5.5.1 計算模型和分析方法
5.5.2 計算參數
5.5.3 評判標準
5.5.4 橋梁動力響應計算結果及分析
6 新型鋼箱拱橋的制造關鍵技術研究
6.1 新型鋼箱拱橋的制造工藝流程
6.1.1 放樣、作樣及號料
6.1.2 切割
6.1.3 零件矯正與彎曲
6.1.4 邊沿加工
6.1.5 制孔
6.1.6 組裝、組焊
6.1.7 桿件整形
6.1.8 檢驗
6.1.9 試裝
6.1.10 除銹、涂裝、出廠和運輸發(fā)送
6.2 拱橋的焊接變形控制技術的理論研究
6.2.1 焊接變形分析機理
6.2.2 焊接接頭控制參數的主要影響因素
6.2.3 減小厚板焊接變形工藝控制的參數分析
6.2.4 焊接工藝要點
6.2.5 焊接關鍵技術
6.3 鋼箱系梁和拱橋的節(jié)段制造技術研究
6.3.1 加勁肋的選型與安裝
6.3.2 正交異性板的制造
6.3.3 橫隔板的形式與制造
6.4 剛性吊桿的制造技術研究
6.4.1 吊桿制造
6.4.2 吊桿在梁和拱上的錨固構造
7 新型鋼箱組合拱橋的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7.1 新型鋼箱組合拱橋施工安裝方案設計
7.1.1 鋼箱梁桿件施工應力分析
7.1.2 結構施工變形分析
7.1.3 施工荷載的合理確定
7.2 拱橋施工安裝技術研究
7.2.1 鋼箱梁的懸臂拼裝技術
7.2.2 鋼箱梁的拖拉架設技術
7.2.3 鋼箱梁的分段和整體浮運架設技術
7.2.4 支架上的鋼梁拼裝技術
7.3 拱橋工藝工法研究
7.3.1 鋼箱系梁安裝的工地連接技術要點
7.3.2 鋼箱梁工地焊接工藝
7.3.3 鋼箱梁的工地高強度螺栓施擰工藝
7.3.4 箱梁組拼工藝
7.3.5 吊桿安裝工藝
7.4 臨時系梁橋階段運架梁的安全穩(wěn)定性分析
8 新型鋼箱組合拱橋的施工監(jiān)控理論和方法研究
8.1 新型鋼箱組合拱橋施工控制理論與方法
8.2 參數識別和誤差調整方法
8.3 施工控制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分析
8.3.1 系梁臨時結構分析
8.3.2 預壓的施工荷載影響
8.3.3 運梁車的荷載效應分析
8.3.4 架橋機的荷載效應分析
8.3.5 拱的支架的變形
8.3.6 吊桿的安裝與張拉力
9 新型鋼箱疊合拱橋的實橋施工監(jiān)測控制
9.1 新型鋼箱疊合拱橋的施工階段的模擬計算分析
9.1.1 施工階段各構件位移計算分析
9.1.2 施工階段各構件內力與應力計算分析
9.2 施工監(jiān)測方案與內容
9.2.1 監(jiān)測控制工作內容
9.2.2 監(jiān)測控制方案
9.3 施工過程臨時結構的現場監(jiān)測
9.3.1 測試點及測試儀器的布置
9.3.2 預壓過程中結構的應力應變實測值
9.3.3 預壓過程中結構的應力應變實測值與計算值對比
9.3.4 過架橋機和運梁過程中結構的應力應變實測值
9.3.5 運梁過程中梁上動力測試結果
9.3.6 鋼管大型臨時支撐在運梁過程中應力應變的測量
9.4 施工階段各構件理論計算與實測值的對比分析
9.4.1 系梁、縱梁與橫梁
9.4.2 拱肋
9.4.3 吊桿
10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病害和損傷與分析
10.1 概述
10.2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腐蝕損傷分析
10.2.1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腐蝕損傷環(huán)境分類
10.2.2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腐蝕損傷分析
10.3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吊桿損傷分析
10.3.1 吊桿損傷對結構靜力性能的影響分析
10.3.2 吊桿損傷對結構動力性能的影響分析
10.3.3 吊桿損傷對結構穩(wěn)定性能的影響分析
10.4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橋面結構及力學性能分析
10.4.1 鐵路橋的橋面結構及受力性能分析
10.4.2 公路和城市橋梁的橋面結構鋪裝及受力性能分析
11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養(yǎng)護維修對策研究
11.1 新型鋼箱組合結構拱橋的養(yǎng)護維修
11.2 橋梁防腐蝕涂料及涂裝技術
11.2.1 橋梁鋼結構的防腐蝕涂料
11.2.2 鐵路鋼橋的涂裝體系
11.2.3鋼橋結構的涂裝技術與方法
11.3 橋梁鋼結構熱噴涂長效防腐蝕技術
11.3.1 熱噴涂技術的特點
11.3.2 熱噴涂長效防腐
11.3.3 電弧噴涂長效防腐蝕工藝
11.4 新型鋼箱組合拱橋的養(yǎng)護檢查車與平臺
11.5 CFRP(復合碳纖維)吊桿的研究與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