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讀的中華智慧故事》通過“講一則故事,闡發(fā)一種智慧,點撥一個道理”的形式說古道今,集中展現(xiàn)了古人在品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治國安邦、軍事謀略等方面的高超智慧,融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體。這些故事蘊含著古人的聰明才智和文韜武略,既可以啟迪青少年的智慧、增長才智,又可以提升應(yīng)變能力,伴隨著青少年一步步地成長。                                            
		
	
一條妙計,可以贏得一場戰(zhàn)爭;一則良策,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一番智答,可以反敗為勝,化險為夷!肚嗌倌瓯刈x的中華智慧故事》中那古老的典故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智慧,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絢爛多彩的人生畫卷。追本溯源,知古鑒今,讀中華智慧故事既可以開闊視野,啟迪多元思維,又能夠引發(fā)新的思考和探索。海報:
                                                
謝安破敵  001
修德平叛  002
大度的呂端  002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  003
宋真宗親征  004
意志堅定成大器  004
貪心的下場  005
孫臏脫困  006
題字留念  007
熊渠子射石  007
漁夫辭賞  008
仲虺諫成湯  009
九方皋相馬  009
瘦羊博士  010
杞人憂天  011
為何不稱“左曾”  011
各自的本事  012
楚王見利忘義  012
城濮之戰(zhàn)  013
忍常人所不能忍  014
持之以恒方能氣定神閑  015
平常心即道  015
朱克融敗績  016
別用外表衡量人  017
宓子賤舍麥有道  018
楚人過河  018
心的齋戒  019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020
薛譚學(xué)歌  020
肉食者鄙  021
齊人偷金  022
驚弓之鳥  023
鄭公伐胡  024
買鹿弱敵  024
鸛鳥移巢  025
第二章 品格的魅力
忍讓  026
寬嚴(yán)適度  026
罪與功  027
子罕不受玉  028
鄒忌比美  028
巫馬其買鴆  029
不拾遺金  029
范宣子減賦  030
商鞅守諾  030
朱云冒死直諫  031
馮買義  032
為官清廉  033
迂腐的陳仲子  034
晏嬰譏笑齊景公  035
列子學(xué)射  035
好好先生  036
不軾降民  037
正人先正己  037
晏子移風(fēng)  038
不失約  039
鄧禹之德  039
打即是不打  040
諱疾忌醫(yī)  040
具有善心的人  041
墨子勸退魯班  042
好壞之分  042
諂媚丟命  043
清正的夏統(tǒng)  043
周處自新  044
柳季與岑鼎  045
楚地梁澆  046
皇甫績守信求責(zé)  047
誠實守信的君子  048
第三章 處世的風(fēng)范
裝老虎  049
高價馬鞭  050
攜技去越  050
王琺鑒才  051
固執(zhí)是禍  052
糟糠之妻不下堂  053
諸發(fā)使魏  053
孔子聞言識曾晳  054
留母降子  055
為王之道  056
釋車而走  056
特長  057
丑惡有什么可愛的呢  058
晏嬰勸主  058
給螳螂讓路  059
得饒人處且饒人  059
道法自然  060
剛正不阿的吳良  061
戲妃  061
晏子贖越石父  062
莊王禁欲  063
鼓聲  064
晉獻公滅虞  065
屠羊說拒賞  065
散財結(jié)客  066
私恩與公法  066
東施效顰  067
得隴望蜀  067
不說人之過  068
揖讓救火  068
三種不幸  069
致富之道  070
負荊請罪  070
梁上君子  071
天子之怒與百姓之怒  072
志在四方  073
解不開的結(jié)  074
囊螢和映雪  074
自以為是  075
列子家貧  075
宣王好射  076
第四章 謀略的天空
巧言救父  077
因小失大  078
鼠屎斷案  079
半文錢的官司  080
華佗拜師  080
殺身之禍  081
計解秦圍  081
忠孝之人  082
開門退敵  082
巧計救主  083
老馬識途  083
假借外力  084
御史察奸  086
巧計廢太子  086
智者郗超  087
王戎談李  087
兩追曹軍  088
卦者識貴賤  089
巧探實情  089
任文公避難  090
子胥破麥城  090
唐太宗嫁女  091
趙咨答曹丕  092
完璧歸趙  093
曹瑋破敵  094
晏子智斗楚王  095
以愚挫智  096
劉郇金蟬脫殼  097
宇文憲詐取晉州  097
王僧虔評字  098
阮籍避禍  099
王羲之巧諫“放糧”  099
鄉(xiāng)下人的志向  100
暗度陳倉  100
為社稷忍羞  102
二桃殺三士  102
曹沖稱象  103
第五章 膽略的強大
晏子無畏鎮(zhèn)崔杼  105
孔夫夾谷會盟智懾齊景公  106
齊貌辨舍己救主  106
侯嬴竊符救趙  107
背水一戰(zhàn)勝趙兵  108
寇恂果斷斬敵使  109
破釜沉舟敗章邯  110
耿純智殺真定王  111
寒朗秉公察冤獄  111
程昱拒增兵  112
曹操以弱擊強  112
劉裕大言對秦使  113
王鎮(zhèn)惡奇襲江陵  114
韋放脫盔鼓士氣  115
李光弼制奸邪  116
段秀實治郭晞  116
溫造計斬叛軍  117
馬燧施威鎮(zhèn)回紇  118
顧少連不畏權(quán)臣  119
柴克宏建奇功  119
閻文應(yīng)固寵之術(shù)  120
張詠威制悍吏  121
韓世忠絕境平叛  121
陶魯善用精兵  122
楊暄斥責(zé)門達  122
海瑞買棺上書  123
劉璽不怕丟官  124
陳星卿大義扶弱  124
丁寶楨除安德海  125
李知縣犯忌  126
第六章 應(yīng)變的能力
屠戶拒娶丑公主  127
韓桓惠王花錢消災(zāi)  128
商鞅察微知著  128
劉邦借機封韓信  129
劉邦傷胸摸腳  130
張良妙計穩(wěn)軍心  130
陸賈妙計誅呂后  131
直不疑不與人爭  132
李廣處亂不驚  133
劉坦活用空城計  133
張遼以靜制擾  134
高歡巧策兵變  134
曹丕計賺楊修  135
郭淮遲到有理  135
火上澆油拒敵兵  136
韋孝寬堅守玉壁城  137
令狐楚一言降米價  138
裴度失印不驚  139
崔安潛以盜治盜  139
假造圣旨安民心  140
敬新磨的應(yīng)變之智  141
趙匡胤不為利所動  141
趙昌言巧防毀堤  142
兵器庫失火  143
文彥博一語消怒氣  143
穩(wěn)定貨幣市場的妙計  143
劉舜卿治偷鎖者  144
曾鞏智治群盜  144
趙從善不怕宦官刁難  145
詔書掉包妙計  146
朱勝非不拒而絕  146
朱祁鈺力挽狂瀾  147
張居正智救線人  148
梅國楨拒開鐵禁  149
韓雍裝聾取證  150
王世貞計服盜匪  150
何義門巧釋“老頭子”  151
于三勝善詼諧權(quán)變  152
第七章 制勝的關(guān)鍵
周武王伺機伐紂  153
楚軍痛擊驕庸軍  154
荀偃用計退敵軍  154
田嬰的專權(quán)術(shù)  155
寧越文武并用  156
趙奢出奇兵制勝  156
劉邦吊民伐罪  157
呂后保太子之計  158
司馬相如智求岳父  158
吳漢移兵扭戰(zhàn)局  159
楊彪施計除奸邪  160
曹操巧援東武陽  161
陸遜火攻劉備  161
陸抗神算破敵  162
劉裕奇計敗譙縱  163
臧質(zhì)施激將法誘敵  164
蕭衍攻齊建梁  164
宇文泰聲東擊西敗高歡  165
賀若弼的用兵之智  166
楊堅果斷誅叛將  167
竇建德詐降敗敵  167
李世民一旗輕取白巖城  168
武則天殺雞儆猴  169
李泌布局拖叛軍  169
張巡設(shè)計傷敵將  170
李光弼計勝史思明  171
柴榮以智破城  172
狄青鳴鉦破敵  172
金太祖激勵士氣  173
明宣宗一舉平叛  174
沐英計敗達里麻  175
明成祖設(shè)套潰敵  175
朱棣一舉克滄州  176
先佯后真克天險  177
李自成誘敵破敵  178
第八章 明辨的哲思
煮魚  179
鄭燮改詩  179
鑿湖容水  180
衛(wèi)玢問夢  181
炒栗子  181
同樣的靴子  182
好人壞人  182
陽虎的報答  183
孔子索馬  183
曾參殺人  184
說大話  184
真假伏神  185
遠水不救近火  185
魯侯養(yǎng)鳥  186
以身作則  186
周瑜論勢  187
會走的石獅子  188
魯國少人才  189
大意失荊州  189
聽于無聲  190
愛人與害人  191
魯廟里的怪酒壺  192
顧左右而言他  192
心不在馬  193
歐陽詢讀碑  193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194
三人成虎  194
百聞不如一見  195
疑心之禍  196
司原氏打獵  196
詹何釣魚  197
文彥博抗命斬奸  197
幼女配老翁  198
二老釣魚  199
宓子賤論過  199
狐假虎威  200
圍魏救趙  201
田忌賽馬  201
楚丘除賊  202
第九章 生活的真諦
人云亦云  203
以為是水鬼  203
人品至上  204
景公飲酒  205
友情  205
王述性急  206
不義之財  207
南橘北枳  207
廢物也是寶  208
桓公喂蚊  209
珍惜  209
樂師巧諫魏文侯  210
魯嬰泣衛(wèi)  211
對朋友要真誠  212
管寧割席  213
忠義之臣  213
丞相公孫弘  214
伊尹為廚  214
酒足飯飽的方法  215
落井下石非君子  216
李離伏劍  216
吳裕與公孫穆  217
百擔(dān)榆柴  218
文子治盜  219
徒手斗虎  219
胡石塘的斗笠  220
五十步笑百步  221
傅嘏不與小人為友  221
孫登評嵇康  222
謹于言而慎于行  222
節(jié)儉的葬禮  223
古琴高價  224
量體裁衣  224
貪小便宜吃大虧  225
焦尾琴  226
第十章 勵志的人生
祖瑩之才  227
吳下阿蒙  228
兩小兒辯日  228
斷機誡夫  229
愛書的人  229
石勒讀漢書  230
周谷畫虎  231
越人造車  231
賢者當(dāng)為愚者師  232
抄襲的呈文  233
歧路亡羊  233
老翁捉蟬  234
孔子學(xué)琴  235
熟能生巧  236
造父學(xué)駕車  236
輪扁論讀書  237
鑿壁偷光  238
項橐難孔子  239
孔子訓(xùn)子貢  240
孔子訓(xùn)誡子路  241
傷仲永  241
天道酬勤  242
顏回學(xué)劃船  242
王羲之練字  243
活字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  244
食魚無反  245
不鼓不陳列  246
更珍貴的東西  246
紀(jì)夫人解難題  247
二人學(xué)弈  248
江淮大儒  248
鐵杵磨針  249
山海關(guān)的“一”字  249
第十一章 生命的真義
摔琴成名  251
楚童學(xué)齊語  252
和氏璧  253
次非殺蛟龍  253
曹劌論戰(zhàn)  254
施氏與孟氏  255
晉文公稱霸  256
林類論生死  256
所求何奢  257
兩虎相爭  258
望梅止渴  259
紙上談兵  259
張佳胤擒盜  260
禍福無門  261
楚王學(xué)箭  262
宋之富賈  263
張良撿鞋  263
秀才與鐵匠  264
樂不思蜀  264
巨鹿決戰(zhàn)  265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266
三兄弟的選擇  266
讓口水自己干  267
直鉤釣魚  267
破罐不顧  268
區(qū)寄殺盜  269
王翦出征  270
快刀斬亂麻  270
兩個書法家  271
蒯通勸韓信  271
實心葫蘆  272
張耳能忍小憤  272
斷箭  273
毛遂自薦  273
天時地利人和  274
呆若木雞  275
參考文獻  276
                                            
                                            華佗拜師
東漢末年,7歲的華佗到一位姓蔡的醫(yī)生家去拜師學(xué)藝。見過師父之后,華佗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那里靜聽老師的吩咐。
蔡醫(yī)生醫(yī)術(shù)精湛,前來拜師的人很多。蔡醫(yī)生想收一個聰明的孩子為徒,決定先考考他。
他把華佗叫到跟前,指著家門前的一棵桑樹提了一個問題:“你瞧,這棵桑樹最高枝條上的葉子,人夠不著,怎么才能采下桑葉?”
“那就用梯子唄!”
“我家沒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你能夠想出別的辦法嗎?”
華佗找來了一根繩子,在繩子上系了一塊小石頭,然后將它往最高的樹枝上拋。繩子將那根樹枝拉了下來,華佗一伸手就把桑葉采下來了。
“好,很好!”蔡醫(yī)生高興地點點頭說。
過了一會兒,他們看見有兩只山羊在庭院旁邊打架。幾個孩子去拉,都沒有將它們拉開。
“你能夠讓那兩只羊不再打架嗎?”
華佗圍著桑樹轉(zhuǎn)了一圈,拔了一把鮮嫩的綠草。他把草送到兩只山羊的面前。這時,山羊的肚子也餓了,見了草就顧不上打架了。
“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很高興當(dāng)你的老師。”
后來華佗終于成了一代神醫(yī)。
智慧點評
凡事善于開動腦筋,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若是遇難而退,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平庸。
周瑜論勢
曹操攻下荊州之后,帶兵順著長江往下游推進,他給在東吳的孫權(quán)送去一封信,聲稱要以八十萬水兵和孫權(quán)在東吳決戰(zhàn)。
張昭等人對孫權(quán)說:“長江地勢險峻,但現(xiàn)在敵人與我們共同占有了,而且敵眾我寡,我們?nèi)绾蔚謸醪苘姷膸资f大軍呢?不如主動迎接他們。”
然而魯肅卻不這么認為,他勸孫權(quán)把都督周瑜從鄱陽湖召回來。周瑜回來后,對孫權(quán)說:“曹操自稱漢室丞相,實際是漢室的奸臣。將軍駐守在江東,兵精將強,糧草充足,應(yīng)當(dāng)替漢室剿滅殘渣余孽,曹操現(xiàn)在自來送死,怎么能迎接他呢?請允許我來為您分析一下形勢。”
周瑜接著說:“現(xiàn)在,曹操尚未平定北方,馬超、韓遂還在關(guān)西一帶,這是曹操的后患;曹操舍棄了車馬,駕起舟船,來和東吳爭高低,再加上天氣寒冷,馬吃不上水草,中原的士兵從中原趕到這里,在大江上作戰(zhàn),水土不服,肯定是會生病的,這幾點都是用兵的大忌。我請求您撥五萬精兵給我,保證大破曹操的軍隊。”
孫權(quán)聽罷大悟,他抽出佩刀砍下桌子一角說:“我和曹操這個老賊勢不兩立!有誰再敢說迎接曹操,就和這桌子一樣!”
后來孫權(quán)與劉備聯(lián)合,終于在赤壁打敗了曹操。
智慧點評
人們看問題往往會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zhì),在事物發(fā)展的過程中,內(nèi)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看透了事物的本質(zhì),你就成功了一半。
珍惜
宋代著名的書法家米芾,小時候曾經(jīng)跟村里的一個私塾先生學(xué)寫字。學(xué)了三年,費了好多紙,卻寫得很平常,先生一氣之下把他趕走了。
一天,有個趕考的秀才從米芾的家鄉(xiāng)路過。米芾聽說他的字寫得很好,就去求教。秀才說:“要我教你,就得用我的紙才行。我的紙五兩紋銀一張。”米芾聽后,嚇得目瞪口呆。
秀才又說:“不買我的紙就算了。”
米芾急了,忙說:“我找錢去。”母親經(jīng)不住米芾的苦苦哀求,只好把唯一的首飾當(dāng)了五兩紋銀。秀才接過銀子,把一張紙給了米芾,并囑咐他要用心寫字。
這只不過是一張普通的紙,米芾卻不敢輕易下筆,反復(fù)認真琢磨字帖。他用手指在書桌上畫著,想著每個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和筆鋒,漸漸入了迷。
半天過后,秀才找到米芾問:“怎么不寫呢?”
米芾一驚,筆掉在地上,說:“紙?zhí)F,怕廢了紙。”
秀才笑道:“你琢磨了這么半天,寫個字讓我看看。”
米芾寫了個“永”字,幾乎和字帖上的字一樣,可又好像不一樣,真的很漂亮。
秀才說:“寫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你已經(jīng)懂得竅門了。”
幾天后,秀才要走了,臨行前送給米芾一個布包,并叮囑要在他走后再打開。米芾目送秀才遠去,打開布包一看:原來是那五兩紋銀!米芾不禁掉下了眼淚。此后他一直把五兩紋銀放在書桌上,時刻銘記那位苦心教他寫字的秀才。米芾珍惜每一張白紙,勤學(xué)苦練,終于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
智慧點評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沉下心來,堅定不移地去做一件事,就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