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心挑選了曾經(jīng)影響過世界的100位名人,將他們的生平濃縮在了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字里,一一呈現(xiàn)他們?nèi)松械闹匾獣r刻,學習、求職、事業(yè)方向與抉擇、命運轉折以及臨終百態(tài)。這些曾經(jīng)屹立于世的名人的一生,讓我們感悟他們對夢想的執(zhí)著,對命運的抗爭,對苦難的淡然,以及對美好人生的眷戀。希望你在閱讀他們?nèi)松耐瑫r,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發(fā)現(xiàn)共鳴,找到智慧。 
                                            
		 
	
觀臨終百態(tài),品千種人生。   100位曾經(jīng)對世界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人,100段令后人感慨的臨終感悟,這是他們對世界*后的留言,也是對后人的拳拳忠告。  閱讀他們?nèi)松耐瑫r,你也在閱讀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Part1   思想哲人的愴然離世
003  伊壁鳩魯:生命的最后時光是快樂的
005  柏拉圖:直至死亡我仍舊在思考
008  亞里士多德:關于他死亡的諸多謎團
011  伏爾泰:笑一笑吧,一笑泯恩仇
014  讓-雅克·盧梭:我終將得到心靈的寧靜
017  卡爾·馬克思:思想的最后時光
020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我的精神從此獲得永恒安寧
023  勒內(nèi)·笛卡爾:他獲得了永遠的休息
026  德尼·狄德羅:我會懷疑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029  孔多塞:生命至死我終于可以結束流亡
032  奧古斯特·孔德:讓我死在愛人的祭壇前吧 
Part2   政治領袖的臨別命題
037  馬基雅維利:為什么我沒能拯救自己
040  馬丁·路德:就讓我就此睡下吧
043  路易十四大帝:太陽王緣何在夜晚入葬
046  拿破侖·波拿巴:孤島上的最后時光
049  亨利四世:我真的將死于一場意外嗎
052  路德維希二世:相信我,我沒有發(fā)瘋
055  拉雪茲神父:他是一位讓法國痛苦的偉人
057  黎塞留:我始終熱愛我的祖國
060  亞伯拉罕·林肯:去我魂牽夢縈的南方吧
063  菲力克斯·福爾:共和國總統(tǒng)的凄慘離世
066  皮埃爾·賴伐爾:死亡讓我自由
069  維多利亞一世:女王陛下的最后時光
072  撒切爾夫人:鐵娘子的最后柔情
075  本杰明·富蘭克林:一個垂死之人的最后一搏
Part3   經(jīng)濟英才的離世贈禮
081  亞當·斯密:我知道,我可以笑到最后
084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往后我將永遠不必再辛勞
088  安德魯·卡內(nèi)基:我把所有的財富回饋給社會
092  卡爾·本茨:我不能夠再繼續(xù)奔馳
095  亨利·福特:長眠于故鄉(xiāng)德寶的汽車大王
098  華特·迪士尼:某一天我會突然出現(xiàn)在你們面前
101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我終于可以休息了
105  山姆·沃爾頓:直到最后我才愛惜自己的身體
109  梅耶·羅斯柴爾德:我以自己的猶太身份為傲
112  史蒂夫·喬布斯:我只想讓妻兒陪伴身邊
Part4   文學巨擘的抒情謝幕
117  但丁:我到底在地獄,還是在天堂
120  威廉·莎士比亞:我想長眠于大樹之下
123  莫里哀:我不只是一個地毯商
127  司湯達:我只想要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墓地
130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我的夢想始于20歲
134  漢斯·克利斯蒂安·安徒生:在神話與現(xiàn)實中穿梭
137  費多·米哈依洛維奇·陀斯妥耶夫斯基:
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最后時刻
140  維克多·雨果:生命的最后一刻,讓我們祈禱吧
143  埃米爾·左拉:這神奇的大腦終于停止了運作
146  儒勒·凡爾納:我仍將繼續(xù)天馬行空
149  馬塞爾·普魯斯特:終于,我寫完了這一本書
152  保羅·魏爾倫:我永遠保有我的童真
155  居伊·德·莫泊桑:到底該瘋狂,還是該死亡
158  列夫·托爾斯泰:我只希望可以寧靜地死去
161  埃德加·愛倫·坡:那一本未完成的神秘小說
164  夏爾·波德萊爾:讓我這樣默默地離去
167  洛特雷阿蒙:病態(tài)狂人的死亡檔案
170  讓·尼古拉·阿蒂爾·蘭波:就讓我來去自如
Part5   科學巨人的遺憾離席
175  喬爾丹諾·布魯諾:為信仰我寧愿死去
178  艾薩克·牛頓:關于生命的種種思考
181  馬可·波羅:關于生命的最后旅行
184  克利斯多弗·哥倫布:我很高興我是一位航海家
187  伽利略:他的目光永遠投向星空
191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一個進化論者的尸檢報告
194  托馬斯·阿勒瓦·愛迪生:這一盞不朽的燈光
197  布萊斯·帕斯卡:上帝最終還是沒有拋棄我
200  路易·巴斯德:現(xiàn)代醫(yī)學之父的最后時刻
203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怎樣做才能使我的遺產(chǎn)更有意義
Part6   藝術天才的華美凋謝
209  米開朗基羅:這一身皮囊終將交付大地
212  倫勃朗:畫布上的生命輪回
215  讓-巴蒂斯特·呂里:一根生命的指揮棒
218  皮耶羅·達·芬奇:死在國王懷里的曠世奇才
221  呂德溫·馮·貝多芬:請再為他敲響鐘聲
225  弗蘭茲·李斯特:我知道,我會在周五死去
228  文森特·威廉姆·梵高:悲劇一生的自我了結
231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死后我將到達更美麗的地方
234  克勞德·莫奈:色彩與命運的糾纏
237  弗雷德里克·肖邦:好吧,讓我就這樣離去吧
240  奧古斯特·羅丹:雕塑家的專屬陳列館
243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原來死亡之路也有諸多坎坷
246  吉奧爾西諾·羅西尼:讓我最后再做一曲吧
249  阿爾弗雷德·格雷萬:他留下了自己的博物館
Part7   社會名流的最后異彩
255  諾查丹瑪斯:我早就預見了自己的死亡
258  巴亞爾騎士:死比生要容易百倍
261  卡薩諾瓦:一個風流浪子的臨終自傳
264  查爾斯·亨利·桑松:他砍下了國王的頭
267  約瑟夫·伊尼亞斯·吉約坦醫(yī)生:我希望死亡
能變得人道一點
270  馬爾奇·德·薩德:情色作家最后的孤獨
273  魯熱·德·利爾:法國人民會記得這一首歌
276  皮埃爾-雅克-艾蒂安·康布羅納:一座銅像的永久紀念
280  佛朗科斯·尤根·維多克:偵探大師的最后時光
284  皮埃爾·阿塔內(nèi)斯·拉魯斯:我的名字是詞典
Part8   偉大女性的綺麗篇章
289  克利奧佩特拉:愛情與權力我更愛哪個
293  圣女貞德:她將在灰燼中獲得永生
296  喬治·桑:一個女人筆下的世界
299  居里夫人:死于科學的偉大女性
302  拉法耶特夫人:我要探究靈魂的最深處
305  德·蓬皮杜侯爵夫人:路易十五目送她的靈柩遠去
309  約瑟芬·德博阿爾內(nèi):她永遠是一位純潔的天使
312  瑪塔·哈麗:接受我的飛吻吧
315  沙拉·伯恩哈特:巴黎一代巨星的隕                                            
                                              柏拉圖——直至死亡我仍舊在思考
  姓  名:柏拉圖,原名為亞里斯多克勒
  國  別:古希臘
  生 卒 年: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死亡原因:正常死亡
  地位影響: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創(chuàng)始人,影響整個西方文化的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柏拉圖的哲學觀點可歸結為認識論,即世界由“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恒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其借老師蘇格拉底之口撰寫的《理想國》,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法律、教育、倫理觀,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
  柏拉圖出生于古希臘貴族家庭,天賦異稟,擁有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口才。據(jù)說他原名亞里斯多克勒,后因具有流暢寬廣的口才而改名柏拉圖。在希臘語中,“流暢寬廣”正與“柏拉圖”發(fā)音類似。
  受家族影響,柏拉圖原本打算從政,但雅典貴族勢力失利,以及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因政見與當局不和被判死刑,導致他對政治完全失望,開始四處游學、傳道授業(yè)解惑。約公元前387年,已逾不惑之年的柏拉圖結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城外西北角創(chuàng)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柏拉圖學院。這所學院的成立開創(chuàng)了歷史先河,它是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fā)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該學院的課程設置可以說是近現(xiàn)代雛形,囊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體系全面科學,對后世影響深遠。柏拉圖學院存在了九百多年,培養(yǎng)出了眾多知識分子,亞里士多德是其中的佼佼者。
  柏拉圖一生著作頗豐,在不同領域都有所建樹。
  首先,哲學方面。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博大精深,最核心的就是討論人的認識與客觀世界的關系問題。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兩個層次構成,理念世界可知不可感,而可感世界可感不可知,這是他整個哲學的邏輯起點。他認為理念是事物的基礎,事物是在理念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事物存在的目的就是實現(xiàn)理念的本質。柏拉圖這一哲學觀點的積極意義在于肯定了知識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重大意義,奠定了西方文化對知識尊重與追求的基因。
  其次,政治方面。柏拉圖的政治思想在其《理想國》一書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為推崇理念至上,柏拉圖認為理想的國家應由貴族精英統(tǒng)治,因為他們是正義和道德的化身,擁有崇高的靈魂和淵博的知識。國家統(tǒng)治者的合法性最終植根于對于知識的把握,統(tǒng)治的目的,以及其合理性與責任感,則體現(xiàn)在增加國家的利益,使被統(tǒng)治者受益。以現(xiàn)代的眼光看,柏拉圖的理想國的確是烏托邦,將國家利益、人民福祉建立在個人人品和能力之上,未免過于理想化。
  此外,柏拉圖的愛情觀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就是源于他的學說。柏拉圖認為愛情是從人世間美的形體窺見美的本體以后所引起的愛慕,這種情感能使人達到永恒之美,因此是高尚純潔的。他反對把愛情當成利害關系和情欲的滿足,具有反對庸俗愛情的意義,所以是一種理想化的愛情。這一學說令世人產(chǎn)生共鳴,追求柏拉圖式純潔愛情也是古往今來無數(shù)動人故事流傳的原始動力。
  柏拉圖可謂是西方世界的精神導師,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關于他的死亡,也因為史料記述頗有爭議而產(chǎn)生兩個版本。一種是死于自己寫作的過程中,一種是參加弟子的婚禮,在休息時安然逝去。目前我們無法考證究竟哪個是歷史的真實寫照,但我們都堅信,即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這位偉大哲人仍沒有停止思考。即使在參加婚禮的休息片刻,他也是在思考中平和地與這個世界訣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