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主要研究當代文學,力爭回到現場,凸顯一種現場感。既有理論的深入探討,也有文本細讀,對當下熱點的文學現象、文學思潮,都有直接而敏捷的反應,發(fā)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聲音。對那些知名的作家、作品,一分為二,不虛美,不隱惡,敢于批評,敢于肯定,在當代文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書作為作者的第三本著作,顯示了作者一定的理論能力,尤其對當下文學的發(fā)言,都是頗見功力,有著鮮明的批評精神。
                                              楊光祖,男,漢族,筆名蕭冰、陽光等,1969年生,甘肅通渭人,文學評論家、作家、學者。2000—2001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學,2004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晉升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甘肅作家協會理事,甘肅省文學院特約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委。魯迅文學院第五屆高級研討班(全國中青年文學理論評論家班)學員,甘肅省委宣傳部“四個一批”人才。2007年參加全國青年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F任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漢語系兼職教授。
                                            
 
                                                第一章  形式是自由的象征
  一  形式與文學的神語
  二  文學的技術與靈魂
  三  網絡文學:靈光消失與復制技術
第二章  當代小說解讀
  一  《小團圓》與張愛玲的創(chuàng)傷記憶
  二  張愛玲:恐懼陰影里的天才
  三  《兄弟》的惡俗與學院批評的癥候
  四  莫言:這樣的小說讓我們恐懼
  五  余秋雨: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
第三章  微觀西部文學
  一  田小娥論
  二  莊之蝶論
  三  楊顯惠論
  四  《帶燈》:修辭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技巧問題
  五  張賢亮:罪感的缺失與苦難的傾訴
  六  《平凡的世界》中的創(chuàng)作誤區(qū)與文化心態(tài)
  七  《絕秦書》論
第四章  文學評論與真理呈現
  一  雷達:富于穿透力的聲音
  二  李建軍:時代需要這樣的批評家
  三  王鵬程:文學批評是真理的呈現
  四  何英:女性視點下的當代文學
第五章  文學現象分析
  一  電影/文學的分與合——從電影《白鹿原》《蕭紅》談起
  二  底層敘事如何超越
  三  鄉(xiāng)土文學如何現代
  四  文學創(chuàng)作與作家氣象
  五  文學批評與底線倫理
  六  作家主體與文學的生長
  七  長篇小說熱與作家的文體意識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