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頂級設計建筑師內藤廣的個人作品集、訪談集最全收錄
\\t★書中所有建筑作品均配有翔實的建筑項目數據及珍貴的平、剖面圖
\\t★匯集內藤廣不同時期代表作,并配有百余幅全彩圖片及精彩跨頁
\\t★獨家匯集內藤廣與眾多建筑大師對話,揭示內藤廣創(chuàng)意理念
\\t
\\t《內藤廣》將建筑類專業(yè)雜志“日經建筑”迄今為止所刊載的內藤廣專訪、談話、標志性建筑物的竣工報告等新聞報道以及新作,分門別類重新編排,集結成書。
\\t
\\t書中所收錄的建筑作品的時間跨度很大從1990年至今,作者將其根據時代特色分為“海博時期”“牧野時期”“益田時期”“走向土木”四個篇章,將內藤廣的經典建筑作品和專訪談話等內容巧妙的柔和在一起,帶領讀者逐步走進內藤廣的建筑世界。
\\t《內藤廣》中展現了內藤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其中包括海洋博物館、伊東·織之家、安云野知弘美術館、金澤之家、牧野富太郎紀念館、島根縣藝術文化中心、旭川站等共計16個建筑作品。
\\t
\\t此外,在“特別對話”一章中,內藤廣更是與加賀田正實、大川郁夫、岡村仁、太田理加等人開誠布公地就施工、
《內藤廣》是“NA建筑家系列”的第一冊。本冊所選人物內藤廣,與伊東豐雄、隈研吾,在設計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建筑界,內藤廣是一位頂級建筑設計師,這一點一直沒有改變,然而,他對于時代發(fā)展所持的態(tài)度,與上述兩位建筑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本書所選取的建筑作品之中,讀者便能感受到內藤廣的設計作品存在著某些共通之處。那就是“不追逐前衛(wèi),而是要經得住歲月的考驗”的設計理念。這樣的設計理念,在他的揚名之作“海洋博物館”中即已確立。 2001年10月,旭川站試運營期間,在旭川市舉行的一場演講中,內藤廣先生對聽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我將逐漸有越來越多的建筑作品,能夠支撐起旭川這個城市一百年、兩百年的時間。”能夠面對著市民,胸有成竹地說出自己的建筑作品可以支撐城市一百年,這樣的建筑家在日本屈指可數。 建筑界長期處于閉塞狀況之下。希望本書能夠超越一本普通的作品集,使讀者通過本書看到“建筑的希望”。
第一章 “海博”時期(1950-1995年)
010 訪談01 『三十七歲時,才決定把建筑繼續(xù)下去』—回顧那些被關注卻也迷茫的日子
016 建筑作品01 海洋博物館·收藏庫(1990年)
024 閱讀01 海洋博物館:委托方與建筑家的二十五年—吸取舊館教訓基礎之上產生的活的建筑
038 訪談02 『透過建筑能夠看到社會和經濟的變遷』—海洋博物館﹄所折射出的獨特建筑觀
第二章 “牧野”時期(1996-2000年)
044 訪談03 『經濟低迷與建筑界的興衰無關』—需要告訴那些從事建筑的人,希望在哪里
048 建筑作品02 安云野知弘美術館
058 建筑作品03 茨城縣天心紀念五浦美術館
068 建筑作品04 古河綜合公園管理樓
078 建筑作品05 牧野富太郎紀念館
092 訪談04 『若要存續(xù)百年,便要重新審視建筑物的結構』—建筑設計者與建筑物的壽命之間存在何種關聯?
第三章 “益田”時期(2001-2005年)
100 建筑作品06 倫理研究所富士高原研修所
110 建筑作品07 最上川故鄉(xiāng)綜合公園游客中心
120 建筑作品08 東京知弘美術館
130 建筑作品09 益子森林
138 建筑作品10 港未來線馬車道站
144 建筑作品11 春日溫泉·雅樂俱酒店配樓
154 建筑作品12 島根縣藝術文化中心
167 對話 特別對話
167 特別對話01 暢談施工—最重要的是:建筑物是由人建造的
180 特別對話02 暢談結構—結構工程師的真正作用并不僅僅是結構分析
192 特別對話03 暢談住宅—住宅設計是與他人的對決,所有建筑師都需要自我修煉
第四章 走向“土木”(2006年至今)
206 訪談05 『虛擬化的建筑將告別歷史的舞臺』—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紀念訪談:暢談建筑師與社會的變化
214 建筑作品13 日向市站
226 訪談06 『知土木,始知建筑之扭曲的個人主義』—跨領域活動之所見
230 建筑作品14 高知站
240 建筑作品15 虎屋京都店
250 建筑作品16 旭川站
第五章 設計手法與教育觀
262 閱讀02 內藤廣建筑設計事務所的成本管理方法—通過內部核算培養(yǎng)所內人員的成本意識
268 訪談07 『直面新技術,自然而然會產生新的建筑方法』—詳解建筑的細節(jié)
278 閱讀03 從設計圖紙看內藤廣作品—重視內外關系的虎屋京都店
282 閱讀04 東大十年教育觀—相對于設計方案,更想把不會改變的本質教給學生
292 履歷 內藤廣年譜
299 后記
302 員工 內藤廣建筑設計事務所員工名單
302 執(zhí)筆者、新聞報道刊號
304 作品名筆畫順序索引 顯示部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