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教育部"新世紀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教學內(nèi)容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計劃"資助項目研究成果之一,將傳統(tǒng)的無機、分析、有機化學三門課程整合而成。共22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溶液和膠體、物質(zhì)結構基礎、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吸光光度分析法、電勢分析法,烴、鹵代烴及光學異構,醇、酚、醚、醛、酮,羧酸及衍生物、取代酸,含氮、磷有機物,生命有機化學,幾類重要的天然有機物,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環(huán)境。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緒論1
第一章 溶液和膠體4
§11溶液5
§12稀溶液的依數(shù)性8
§13膠體溶液13
§14高分子溶液和乳濁液16
習題17
第二章 物質(zhì)結構基礎知識19
§21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20
§22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25
§23元素基本性質(zhì)的周期性28
§24化學鍵31
§25雜化軌道理論與分子空間構型35
§26分子間力和氫鍵37
習題40
第三章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42
§31化學反應速率43
§32化學平衡47
習題52
第四章 化學分析概論54
§41化學分析概述55
§42誤差與數(shù)據(jù)處理57
§43滴定分析法63
習題67
第五章 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法69
§51弱電解質(zhì)的解離平衡70
§52酸堿質(zhì)子理論72
§53酸堿溶液pH的計算75
§54同離子效應與緩沖溶液77
§55酸堿滴定法82
習題92
第六章 沉淀平衡與沉淀滴定法95
§61溶度積原理96
§62溶度積規(guī)則的應用98
§63沉淀滴定法103
習題106
第七章 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法107
§71氧化還原反應108
§72電極電勢111
§73電極電勢的應用115
§74氧化還原滴定法117
§75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124
習題125
第八章 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法128
§81配合物129
§82配離子的配位解離平衡132
§83配位滴定法136
§84配合物的應用143
習題144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146
§9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47
§92光度分析法及其儀器152
§93吸光光度法的應用155
習題156
第十章 電勢分析法158
§101電勢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59
§102電勢分析法的應用161
習題164
第十一章 有機化合物概論166
§111概述167
§112有機化合物的分類168
§113有機反應的基本類型170
§114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分類171
習題172
第十二章 脂肪烴173
§121烷烴174
§122烯烴和炔烴181
§123共軛二烯烴187
§124烯烴高聚物及其應用189
習題191
第十三章 環(huán)烴193
§131環(huán)烷烴194
§132芳香烴195
習題201
第十四章 鹵代烴光學異構203
§141鹵代烴204
§142光學異構212
習題219
第十五章 醇酚醚222
§151醇223
§152酚229
§153醚233
§154硫醇和硫醚236
習題238
第十六章 醛酮醌239
§161醛酮240
§162醌246
習題247
第十七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249
§171羧酸250
§172羧酸衍生物257
§173取代酸261
習題266
第十八章 含氮和含磷有機化合物269
§181胺270
§182重氮鹽及偶氮化合物275
§183含磷有機化合物276
習題279
第十九章 生命有機化學280
§191糖281
§192蛋白質(zhì)287
§193核酸295
習題299
第二十章 幾類天然有機化合物300
§201雜環(huán)化合物301
§202生物堿307
§203萜類和甾體310
第二十一章 化學與生活315
§211化學與衣食住行316
§212化學與健康322
§213藥物與疾病330
§214日用化學品333
第二十二章 化學與環(huán)境339
§221化學與環(huán)境概述340
§222水污染及其防治342
§22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345
§224大氣污染及其防治346
§225綠色化學概論350
參考文獻353
附錄354
附錄Ⅰ一些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354
附錄Ⅱ弱酸、弱堿在水中的解離常數(shù)357
附錄Ⅲ難溶電解質(zhì)的溶度積(298.15K)358
附錄Ⅳ標準電極電勢表(298.15K)359
附錄Ⅴ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shù)(298.15K)362
附錄Ⅵ國際單位制(SI)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