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航空犯罪是影響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航空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對航空犯罪的防范與控制是國家層面犯罪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美國“9·11” 事件以來,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對航空犯罪的防控。 航空犯罪也成為世人共同關注的焦點。
犯罪,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在不同的學科范圍里會有不同的定義,內涵和外延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本書所使用的“犯罪” 概念是在犯罪學框架內的定義。大體上說來,包括一般刑法學意義上的犯罪,還包括違法和不良行為, 是比較寬泛的概念。刑法學研究犯罪的目的, 是為了精準地利用刑事法律對犯罪進行刑事處罰,而本書研究犯罪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對犯罪的預防和控制對策,在目的性方面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書中的航空犯罪我們也是采用比較寬泛的一個概念,并非單指刑法學意義上的犯罪。
航空犯罪的防控是保證民航正常運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維護國家安全、防范和打擊犯罪的重要組成部分。 航空犯罪具有一切其他犯罪的共同特征,但也具有十分鮮明的行業(yè)性特點。航空犯罪直接影響到航空安全,而航空安全又是社會一直以來關注的焦點,每每發(fā)生航空安全事件都會在全社會引起巨大的反響,有些航空犯罪甚至會引起整個國際社會的關注,因此,航空犯罪一旦發(fā)生,其影響力、影響的范圍以及社會的關注度往往會高于其他犯罪事件。航空犯罪發(fā)生的處警環(huán)境與其他犯罪也大不相同。飛機、候機樓都是非常敏感的地方, 也是非常脆弱的地方, 一旦發(fā)生犯罪事件,能夠利用的有效防控資源非常有限,也沒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而且如果發(fā)生在正在飛行中的飛機里的話,處警環(huán)境與地面大為不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甚至機毀人亡。在我國發(fā)生的航空犯罪呈現(xiàn)出“一多一少” 的狀況。“一多” 是指在日常民航運輸過程中,比較輕微的違法和滋擾行為比較多,甚至是大量存在,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各個機場內拒不配合安全檢查的,大鬧機場候機樓的,攜帶、隱匿民航禁止隨身帶上飛機的違禁物品的,機艙內爭搶座位的、打架斗毆的,隨口而出的“揚爆”、“詐機” 虛假恐怖信息的,機艙上飛機要起飛還拒不關閉手機的,甚至是機上盜竊的等等,這些行為,有的會對航空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有的則擾亂了機場或機艙內的秩序。因此, 需要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民航安保條例等行政法規(guī)對這些行為進行處罰。“一少” 是指嚴重危害航空安全的嚴重刑事犯罪、恐怖襲擊事件比較少見,諸如劫持民航客機、爆炸民航飛機、襲擊民航機場等等,而這類犯罪事件一旦發(fā)生,后果往往都十分嚴重。不但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還往往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害,甚至是機毀人亡的慘劇,給社會、國家,甚至國際關系等許多方面帶來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
對航空犯罪的防范,需要做好事前的預防工作,盡量避免其發(fā)生;在犯罪發(fā)生過程中, 要強化控制,盡量減少犯罪發(fā)生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在已經(jīng)發(fā)生了犯罪事件后,能及時處置,及時善后,整個航空犯罪防控工作要跟隨航空犯罪事件本身而進行全過程的防控。 航空犯罪防控的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是運用法律的武器進行有效的防范和處置。民航的國際性,決定了航空犯罪防控法律的國際性,國際公約、國際民航組織、聯(lián)合國以及地區(qū)性國際組織、國家之間簽署的多邊和雙邊協(xié)定,都是航空犯罪防范和處置應該首先考慮的法律手段。國內的憲法、刑法、航空法以及民航安全保衛(wèi)條例等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民航規(guī)章,甚至民航的一些技術標準都應該是進行有效防控航空犯罪的可利用資源。除了這些法律手段外,面向社會大眾的民航安全教育、反恐教育、法律知識和規(guī)矩意識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在防控航空犯罪過程中,有的時候還需要動員國家力量,例如外交、軍隊等方面的綜合力量,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民航是高科技行業(yè),航空犯罪也往往體現(xiàn)出高科技、高智能化的特點,因此,也必須利用高科技手段對航空犯罪進行有效的防控。
從理論上來講,犯罪學在我國的發(fā)展時間還比較短,學科發(fā)展還不是很成熟,尚未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各種學術觀點百花齊放,學科的體例差異很大。從實踐上看,目前對航空犯罪的認知尚在初級階段,對航空犯罪的防范與控制的研究尚未深入,理論觀點和理論體系有待完善,很多問題還需進一步規(guī)范,對很多實際問題還沒有一個比較全面而統(tǒng)一的認識。
航空犯罪問題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的基礎工作。作為航空犯罪防控的一項研究成果,本書按照犯罪學的基本框架展開,首先是對犯罪現(xiàn)象的分類研究,根據(jù)違法犯罪行為造成的危害程度,把航空犯罪分為三個層級,即違犯刑法的航空犯罪行為、可能危及民航安全的行為以及擾亂民航運營秩序的行為;在分類論述這些犯罪行為的過程中,探尋各類航空犯罪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防控對策,包括國際法、國際公約、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一些技術手段和社會措施等等。
本書是在«航空犯罪與預防» (林泉編著,2002年11月由中國民航出版社出版) 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而成,是隨著航空犯罪形勢的新發(fā)展新變化,對航空犯罪的認識和研究的進一步提升,是對航空犯罪研究成果與時俱進的總結。毫無疑問,航空犯罪也包括發(fā)生在民航領域里的恐怖主義犯罪,鑒于篇幅和體例問題,有關該問題的研究和論述,參見作者的另外一本著作«航空恐怖主義犯罪的防范與控制» (林泉著,2015年9 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為了避免涉及有關航空犯罪防控措施方面的保密內容,本書刻意回避了有關機場公安機關,航空公司保衛(wèi)部門,機上空中警察、安全員以及機組人員,地面安全檢查等民航安保執(zhí)法和工作方面的技術細節(jié),也回避了有關航空犯罪防控中所使用的一些技術手段和相關的設備設施等。
前 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違犯刑法的航空犯罪
第三章 可能危及民航安全的行為
第四章 擾亂民航運營秩序的行為
第五章 航空犯罪防控國際法律制度
第六章 我國航空犯罪相關刑事法律
第七章 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
第八章 航空犯罪防控機構及管理措施
第九章 航空犯罪防控的困境及解決途徑
附錄一 案例擴展閱讀
附錄二 公共航空旅客運輸飛行中安全保衛(wèi)規(guī)則
附錄三 民用航空運輸機場航空安全保衛(wèi)規(guī)則
附錄四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wèi)條例 (征求意見稿)
附錄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