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十六輯共收錄15篇文章,除1篇為會議綜述外,其余14篇皆為學術文章,總共約25萬字。這14篇學術文章可以分為五類:全真道歷史方面的文章有2篇、道教文學方面的文章有3篇、全真道思想方面的文章有4篇、全真道文獻研究方面的文章有2篇、其他方面的有3篇。
本書對我社2012年版《道教常識答問(插圖本)》進行了修訂,以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通俗的文字系統(tǒng)介紹了道教的基本常識和歷史。全書共十章,涉及道教的創(chuàng)立、教義、經(jīng)籍、神仙、組織、教制、科儀、修煉、宮觀、傳播等方面。作者對道教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做了總結(jié),并思考和展望了道教的未來發(fā)展。
全真道創(chuàng)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為中國社會兩大核心道派。學界主要立足新道教的視角,從多學科維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書共收錄13篇文章,除一篇為會議綜述外,其余12篇皆為學術文章,總字數(shù)約25萬字。這12篇學術文章,有的來源于作者投稿,有的來源于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全真道歷史、思想與經(jīng)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總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屬于全真道文學方面的文章有4篇、屬于全真道歷史方面的文章有6篇、其他方面文章有2篇。這些文
本書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意義,將道教提升到學術層面來探討,期在重新建構道教思想體系。書中指出,道教作為一種宗教,雖然不同于儒家與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卻又離不開這兩家,它從一開始就是以儒道互補為特征的。
“大家精要·典藏版”叢書簡介:“大家精要”叢書以近300位在史學、哲學等領域?qū)θ祟愇拿饔凶吭截暙I的古今中外“大家”為對象,著重擷取與體現(xiàn)他們的思想精要。叢書作者都是各領域?qū)W術前沿的學者、教授,他們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以短短10萬字,清晰、簡練地闡述中外“大家”生平與思想,讓讀者能快速讀懂“大家”!按蠹揖さ洳匕妗眳矔
本書是本類文獻首次大規(guī)模集中影印整理。壯族師公經(jīng)書,多采用古壯字或壯漢合璧的形式抄寫而成,內(nèi)容融入了壯族、漢族民間經(jīng)典的故事、傳說、神話、諺語等,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結(jié)晶。本次影印整理體量大,涉及地域廣。版本多樣,內(nèi)容豐富,研究價值大。較好地呈現(xiàn)資料本身的抄寫特色、文獻本身形制特征。
《感應篇》是中國古代勸善書的典范,在規(guī)范人們?nèi)粘P袨,止惡勸善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本書作者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結(jié)合思想史、社會史等研究方法,考察《感應篇》對明清政治、社會的影響,但又不局限于對文獻本身的闡釋,而是對文獻背后蘊含的深刻的社會價值和內(nèi)涵進行考察,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在結(jié)構上,以時間順序,緊密把握從宋元到晚清
本書作者選取明清及民國年間內(nèi)丹學文獻匯編點校成書,所選資料包括《丹道概論》《大成捷要》《修身正印》《地仙玄門秘訣》《覓玄子語錄》《金丹妙訣》《玄機口訣》《葛仙翁太極沖玄至道心傳》《仙學真詮》《丹經(jīng)指南》《補天髓》《先天氣功筑基要訣》,共計12種。這些資料的特點是比較通俗易懂,或講解原理清晰,或解釋術語明了,或敘述丹法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