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依據教育部《理工科非物理類專業(y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教學基本要求》,結合教學實踐以及教學改革的成果和經驗,適應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理工科非物理專業(yè)大學物理課程改革的需要而編寫的。教材以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為主線,在保證物理學體系完整的前提下,注意從物理學原理衍生出的技術生長點來討論.本教材選材精煉,結構
本書是在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大學物理實驗》的基礎上改編的。本書增加了演示實驗并對原教材的實驗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以反映設備的更新和實驗內容的改革。全書共5章。第1章為物理實驗基本知識,介紹測量、誤差及不確定度的相關概念,給出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和測量結果表達形式,并介紹有效數字的一般規(guī)定及常用的數據處理
本書主要介紹了太赫茲光譜在自旋電子學中的應用,包括三個部分,分包括1~3章,介紹了太赫茲概述和光譜技術;第二部分為本書的重點,包括第4~6章,主要介紹了太赫茲波與磁有序介質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包括第7、8章,介紹了太赫茲強場與電子自旋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進而實現(xiàn)自旋波的太赫茲非線性調控。本書可作為太赫茲光譜、太赫茲自旋電
本書是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基礎部物理教研室編寫的《大學物理》系列教材的下冊。主要內容有第五篇電磁學、第六篇近代物理學基礎。第五篇電磁學包括真空中的靜電場、靜電場中的導體和電介質、穩(wěn)恒磁場、磁場中的磁介質、電磁感應、電磁場和電磁波。其中將穩(wěn)恒電流放在靜電場中的導體和電介質之中以備某些章節(jié)調用;電磁波的輻射與傳播,沒有采用
《趣味物理學》(PhysicsEntertainment)是一本經久不衰、多年來廣受各國讀者歡迎的科普名作。該書初版于1913年,最后一版是1936年的第13版,但是在這之后也不斷地以各種語言重印。該書作者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是蘇聯(lián)著名科普作家,生于1882年12月4日,1909年畢業(yè)于圣彼得堡林學院的林學專
本教材是遵照教育部頒發(fā)的工科本科物理實驗課程教學要求編寫而成的。全書共四章,系統(tǒng)介紹了與大學物理實驗有關的數據處理知識,全面闡述了物理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測量方法。本書的特點是雙語教材,每個物理實驗均用雙語來寫。在總體設計上,力求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注重基礎性、實踐性、探索性、開放性的有機統(tǒng)一。在突出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
本書共包括10章,第1章詳細地說明了電偶極矩(EDMs)的可測量程度可能表示標準模型不完善的程度;第2章簡要介紹了一些已經實行的EDMs實驗;第3章討論了磁場中的磁偶極矩(MDMs)的進動;第4章包含“足夠多的加速器物理學的知識”,以便理解本書后續(xù)各章中描述的儲存環(huán)EDM測量的相關內容;第5章介紹了需要EDM測量儲存環(huán)
《非線性波數學物理學入門(英文)》是一部英文版的數學物理學專著,中文書名或可譯為《非線性波數學物理學入門》,《非線性波數學物理學入門(英文)》的作者為藤本實(MinoruFujimoto),他是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退休教授,從事結構相變的磁共振實驗工作,他的著作《經典電磁學物理》和《結晶態(tài)熱力學》曾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
《洛倫茲方法的變分:二維與三維洛倫茲方法(英文)》是一部英文原版數學專著,中文書名可譯為《洛倫茲方法的變分二維與三維洛倫茲方法》!堵鍌惼澐椒ǖ淖兎郑憾S與三維洛倫茲方法(英文)》的作者為安娜瑪利亞·登特(AnamariaDent)博士,她出生于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阿娜瑪利亞·登特博士
本書為張三慧編著的《大學基礎物理學》(第三版)(A版)的改編版,分上、下兩冊,共6篇。上冊為力學和熱學,以及振動和波動;下冊為電磁學、波動光學和量子物理基礎。本書還包含了大量來自生活、實用技術以及自然現(xiàn)象等方面的例題、思考題和習題。本書內容涵蓋了大學物理學教學的基本要求,可作為高等院校理工科非物理類專業(yè)大學物理課程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