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經學的終結及變遷的角度,討論中國近現代轉折過程中的一些思潮、人物與學問。作者以西學的沖激為背景,從經學經世、考據與義理三個層次的功能在后經學時代的分化,觀察、描述失去經世作用之后,經學的考據與義理向現代史學(古史辨運動)與哲學(現代新儒家)過渡的軌跡,以及由此開啟或以此為戰(zhàn)場的文化保守主義與激進主義之爭。本書內容
本專著系國學研究叢書中的一種,是華中科技大學國學研究院主編的大型學術集刊。本書除了收錄華中科技大學國學院同仁自己的代表作,還兼收海內外學術名家的佳稿,年代跨度上起秦漢,下迄近代,內容涉及中國史、中國哲學、中國古典文學、文獻學、語言學和語言史等。國學研究叢書從前三年每年出一種到目前每年出版2種,已經累計出版9卷,初步形成
《經學通論》是清末今文經學代表皮錫瑞晚年的重要著作。長期以來,《經學通論》的許多內容被列入教科書,呈現出以皮錫瑞所言是非為準的局面,不論其論證背后是否有堅實的理論依據和深入的剖析。這也是今日經學研究無法走向成熟的原因之一。基于此,本書將從皮錫瑞“《春秋》改制”思想為討論的起點,分別從素王立法、經史之分、微言大義、借事明
經學與儒道思想研究(上、下卷)
《國學經典誦讀》是戴建業(yè)教授主編的一套國學啟蒙讀物,根據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精選了豐富多彩的國學內容。從名言佳句到詩詞對聯,從國學故事到趣味游戲,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孩子體驗優(yōu)美的傳統(tǒng)文化,從小養(yǎng)成高雅的審美意趣,同時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新經學講演錄
四庫學(第七輯)
為展示“經學·禮學與中國社會”學術研討會的成果,本書精選論文共三十四篇,分為“經學研究”和“禮學研究”兩部分。主要內容涉及經學文獻、經學思想、經學歷史、經典詮釋方法、禮學文獻、禮學思想、禮學史、禮學與社會的互動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書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通史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相信本書的出
國學是什么?簡言之,便是中國的傳統(tǒng)學術文化。朱自清先生曾指出,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對于本國的經典“有接觸的義務”。他為此撰寫了《經典常談》一書,開啟了以通俗話語講解國學經典的模式。本書的寫作,意在向朱先生致敬,并嘗試為“常談”續(xù)寫新篇!欢思茏,不轉文,力求使嚴肅的經典露出親切的微笑,讓佶屈聱牙的文字變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