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狂悖的王室”“傲岸的文人”“剽悍的將軍”“任性的名字”“爛漫的文化”等五個部分,記述南北朝宮廷政治、文人情懷、人性本真、武將謀略以及對后世影響深遠的璀璨文化成就。通過對這段復雜歷史的梳理,我們可以窺見南北朝人對事業(yè)的追逐、對夢想的追求、對文化的追尋,始與終,真與假,好與壞,點滴之間崢嶸即現(xiàn)。
本書圍繞公共圖書館的使命和事業(yè)發(fā)展、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等問題展開討論,包括四個部分:一是重點調研報告,收入廣東省“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fā)展策略研究報告簡報、廣州建設全球區(qū)域文化中心城市的若干問題探討、中國城市圖書館發(fā)展研究:基于2018年度業(yè)務統(tǒng)計數據的分析、公共圖書館年度報告信息質量指數(2018年簡報)
本書由梵蒂岡圖書館、羅馬智慧大學孔子學院、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北京外國語大學、大象出版社幾方聯(lián)手,精心遴選、復制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漢籍,整理、匯編而成,分四輯依次影印出版,共計300冊。第一輯(44冊)、第二輯(22冊)已分別于2014年、2019年出版。第三輯共70冊,從梵蒂岡圖書館藏352部中國傳統(tǒng)古籍中精選品種、版
本書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黨史、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2023年修訂版充分體現(xiàn)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準確地反映中央關于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
本書講述了上自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近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華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曾經孕育出多少豪杰:他們當中有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還有婦女的杰出代表。本書遴選對中國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以典型人物的事跡為中心加以介紹。我們根據史實,以講故事的形式,用生動的語言講述。
《形象史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面向海內外征稿的中文集刊,自2021年起每年出版四輯。本刊常設欄目有理論動態(tài)、名家筆談、器物研究、圖像研究、漢畫研究、服飾研究、文本研究、跨文化研究等,主要登載專題研究文章,。對于反映文化史研究前沿動態(tài)與熱點問題的綜述、書評、隨筆,以及相關領域國外學者的最新研
本書所論為廣義新史學,既包括王國維“開山”的“新史學”,又含有郭沫若“開辟草徑”的馬克思主義新史學,有別于其他關于“新史學”的著論。最精彩之處,在“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縱論各史學大家。詳述王國維、陳垣、陳寅恪、郭沫若等史學家的學術成就和治學理路。注重歷史細節(jié),郭沫若造訪史語所的生動場景,以及郭沫若與
碧海潮生是故鄉(xiāng)----青島100個故事連環(huán)話,由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與青島日報社于2020年4月聯(lián)合策劃推出,從青島地區(qū)的史前文明一直寫到當下,時間跨度超過4500年,內容涵蓋歷史源流、文脈記憶、民間傳說、非遺文化、城市景觀、文人學者、紅色文化和美麗鄉(xiāng)村等八大板塊,共計108個故事,故事篇幅平均僅約1600字,卻于細節(jié)間
第一講《堯典》;第二講《皋陶謨》;第三講《湯誓》;第四講《益稷》《甘誓》;第五講《西伯戡黎》《微子》;第六講《泰誓》;第七講《牧誓》;第八講《洪范》;第九講《大誥》;第十講《康誥》;第十一講《酒誥》;第十二講《梓材》;第十三講《召誥》;第十四講《洛誥》;第十五講《多士》;第十六講《無逸》;第十七講《立政》;第
本書是著名漢學家武內義雄為初學者所寫的研究入門著作,全書分三部分:在總論中講述資料的鑒別、輯佚、校讎、訓詁、整理,為處理古代文獻的必備程序;在文字學部分,作者分別介紹文字的形、音、義,新見迭出;在目錄學部分,作者簡要介紹古代文獻的知識,強調文獻批判與思想批判相結合。全書集中展現(xiàn)作者一生研究的心得,可謂京都中國學的核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