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高僧傳》,或稱《唐高僧傳》,三十卷,唐釋道宣(596—667)撰。收錄從南北朝至唐麟德年間僧人共七百余人。按傳主修持法門或所作貢獻類別,全書分為譯經、義解、習禪、明律、護法、感通、遺身、讀誦、興福、雜科聲德共十篇。此次整理,以再雕高麗藏本為底本,磧砂藏本為主要對校本,以日本藏天平年間寫本殘卷、日本藏興圣寺寫本、初雕
阿彌陀經·國學經典典藏版 全本布面精裝
金剛經·國學經典典藏版 全本布面精裝
探究佛教的史實,不可只引據、信受某特定學派的史獻記載,必需經過多方史獻的引據、比對、耙梳、整治。除此以外,若只探知史獻,易流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處境,故有必要參究“經律”與“經律演變”,輔以現(xiàn)實佛教的演變史實,這才較能得知“佛教演變的表里關涉”,盡最大程度地接近佛教史實。本書不僅涉及“第一次經律結集”之《七事
本書是“太虛大師圓寂七十周年紀念研討會暨第三屆佛教義學研討會論文集”,集中探討了中國佛教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時期的佛教領袖太虛大師的佛教思想!墩撐募贩殖蓛刹糠郑阂皇恰八枷胪ㄕ摗保灿7篇論文,從總體上闡明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建立的文化與社會背景,以及“人生佛教”的性質、內容及其對中國佛教和中國社會的意義;二是“專題
(在2020年11月公開發(fā)行圖書選題目錄中)《地藏經》屬于地藏三經之一。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中贊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涉及世間法的方方面面,從出生到死亡,從居家到出行,從消災到免難等,足以證明佛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11月圖書備案目錄中)《安士全書》是清朝昆山玉峰周安士居士所著,印光大師稱其為“善世第一奇書”,并將其列入蘇州弘化社常備流通書籍。全書共分《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萬善先資》《欲;乜瘛贰段鳉w直指》四部,約六十萬字,其中匯集了很多的歷史故事,深刻詮釋了中國儒釋道三家文化。《安士全書》被認為
《佛國記》,東晉法顯撰,成于義熙十二年416年。一卷,全部記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經歷,體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記,也屬佛教地志類著作。講述了中國人篤信佛家,他們把一切因緣際會、聚散離合,以及人世間的千絲萬縷復雜而微妙的關系,都歸結在了一個“緣”字上。這部書是研究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交通和歷史的重要史料。伴隨
本書主要記述了措如·次朗大師的生平事跡,包括出生成長、求學修行、學成利眾、傳播藏醫(yī)等四部分。主要對措如·次朗大師對藏文化的傳播,尤其是藏醫(yī)藥的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進行了詳細記述。
《現(xiàn)證莊嚴論》是藏族傳統(tǒng)經典五部大論之一,藏族歷代大德們依據自身研學所得,留下了大量注疏文字,其數(shù)量可謂汗牛充棟,不勝枚舉!冬F(xiàn)證莊嚴論釋至尊彌勒口傳難處辯析》即是此論的藏文版注疏新作,作者通過參考傳統(tǒng)注疏,并對各版本內容加以對比、論證,對其中的難點、疑點作了細致的闡釋,文末附錄了書中所涉的各類名詞術語,有助于讀者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