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通俗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簡要介紹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的基礎知識。中國漢字一書將帶領讀者朋友在“漢字王國”中做一次輕松而有趣的漫游。漢字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古文字。漢字是方塊形的表意體系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古文字。漢字的存在,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今
中國文學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它包括一脈相承、綿延至20世紀初葉的古代文學,也包括20世紀以來在文學觀念、內容、語言諸方面已經發(fā)生全方位轉型的現當代文學。本書分為上下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中國文學從古至今數千年的發(fā)展歷程,包括散文、詩詞、戲劇、小說等各文體興盛的時代背景,第二部分講述了中國現當代文學
到過中國的外國人,不僅常常驚嘆于中國各地食品種類之繁多,而且更加艷羨中國菜口味的變化多端。盡管各地菜肴的口味不同,但“色香味”俱佳的菜品準則是一致的。講吃福的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體現著吃的樂趣、吃的悠閑,追尋著中國人自己的“吃的藝術”。這種飲食文化對于世界多元文化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飲食本身。關于飲食,中國有一句流
中國人習慣把日常生活概括為“衣食住行”,服飾排在了第一位,可見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在這個歷史悠久的衣冠大國,從古至今,伴隨著民族間的相互融合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服飾的樣式和穿著習俗始終在不斷演變。服飾反映了人們的社會身份、生活習俗、審美情趣,以及種種文化觀念,是社會歷史風貌最直觀、寫實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服飾的歷
《中國文化·節(jié)日》是一次對當下中國節(jié)日蜻蜓點水式的觀察。我們從眾多的節(jié)日中選出21個節(jié)日,然后從節(jié)日的內在精神出發(fā),分為堅韌的記憶、神圣的祭拜、世俗的狂歡、生產的節(jié)律等七大主題進行書寫。在進行歷史的追溯的同時,更加著力于現狀的展呈,希望為讀者勾勒出中國節(jié)日的進行時。中國是一個節(jié)日大國。在悠久的歷史、廣闊的疆域和多樣的生
口號,是供口頭呼喊的、有目的、有綱領、有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中國是一個口號大國,歷朝歷代逐漸積累,使中國的口號成為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清代就有《古謠諺》一書,但于今已過于遙遠。本書約15萬字,以歷史學、語言學、傳播學等多學科視角,系統(tǒng)歸納、整理與闡述中國古代史與中國近代史(從遠古到“五四”)中的口號113條,以時間為順
本書精選了在南京市文化館中最受歡迎和反響最熱烈的20多場精品講座,這些講座以思想為魂、以文化為本,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歷史、音樂、民俗等各個領域。講座主講人均為學養(yǎng)深厚、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他們學富五車、旁征博引,以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映照社會現實,令人盡享知識與思想的盛宴。本書的出版可以讓沒有時間到現
本書是一本歷史類通俗讀物。該書研究視角由歷史研究者眼中占據重要研究地位的“宏大敘事”轉向民眾日常的歷史學敘事,從衣、食、住、行四個維度出發(fā),通過對傳世文獻以及出土文獻的爬梳,接近有血有肉的社會生活,還原一幅幅可能已被歷史遺忘了的微觀生活場景。唐朝人的絕代風華、味覺盛宴、詩情畫意、壯志豪情都蘊藏于衣食住行的文化之中。作者
本書是一本歷史類通俗讀物。唐代藩鎮(zhèn)割據的表現形式多樣,本書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主要圍繞著割據藩鎮(zhèn)發(fā)動的代表性叛亂活動展開,將這些叛亂事件分為兩類:一是既稱王但又承認唐天子的“謀叛”事件,如唐德宗時期的“四王”事件;二是旨在取代唐王朝的“謀逆”活動,如唐德宗時期的“二帝”事件、唐末的藩鎮(zhèn)混戰(zhàn)。書稿注重趣味性、可讀性,以生
《東北舊志中松花江流域自然與風俗史料匯編》主要研究對象是清代、民國及東北淪陷時期舊志中的松花江流域相關史料。研究范圍涵蓋中國建國前簽修的東北地區(qū)的舊方志,并限于其中相當于今省、市(地區(qū)級)、縣三級綜合性志書,其他如山川、寺廟等專業(yè)性方志不收入此目錄,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松花江流域自然地理史料匯編,共包含自然地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