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鄭州年鑒》載錄的大事記為主要內容,采用大量新聞圖片,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年間鄭州市積極主動作為,持續(xù)精準發(fā)力,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xiàn)代化河南建設,綜合實力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闊步前行。
本書是王新生從事黨史工作30多年來發(fā)表過的研究性論文合集,本書共收錄了21篇。這些論文圍繞聯(lián)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系展開,對于讀者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會大有裨益。這些論文都曾在《中共黨史研究》《光明日報》《學習時報》等權威期刊上發(fā)表或在全國性的研討會上提交過,多篇獲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優(yōu)
《金輪千輻》為蒙古族年史,內蒙古扎魯特部高僧固什·答里麻撰,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成書,全書分為六卷,記述了成吉思汗迄清朝的蒙古族歷史。每卷內容分別如下:第一卷:敘述宇宙的形成及人類的起源、印度、西藏諸王簡史及蒙古皇室史第二卷:成吉思汗及其統(tǒng)一諸部史等;第三卷:術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等諸子和元朝諸帝簡史,還有明
本書收錄的作品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它們可以直接豐富我們民族的地域文化寶庫,有助于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較大的學術研究和資料留存價值。本書是對清末代直隸總督陳夔龍的部分詩文進行整理出版。直隸,因其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畿輔重省”延至民國初期。史載,直隸省總督權重位顯,更因直隸地處京畿,亦成為清代省府第一衙,人稱
本書是研究山西歷史的歷史專家山西師范大學原歷史系主任的論文集。作者將其論文按研究對象的時間順序進行了編排:從黃帝、炎帝及華夏名族的起源開始,一直研究到宋朝。關于山西晉南是華夏族、華夏文明的中心發(fā)祥地和華夏延續(xù)兩千多年君主專制體制起源地的研究,書中從炎黃文化到堯文化,再到晉文化三個層面上展開的。通過史實證明山西晉南不僅是
《興安府志》30卷(刻本),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知興安府(今陜西安康)事李國麒纂修。全志約20萬字,分13冊30卷。1圖13志為:府總圖,地理、建置、山川、食貨、職官、名宦、學校、祠祀、選舉、人物、史事、藝文、古跡。在沿革表中記載了夏代至清代興安府和所領各縣的史遷情況等!巴廉a志”不僅記載了地產谷、果、蔬、木、
本書是《甘肅鎮(zhèn)考見略》的校注本!陡拭C鎮(zhèn)考見略》成書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崇禎年間即刊印流傳于世!陡拭C鎮(zhèn)考見略》以明代眾多朝臣的奏議和撰者的實地考察為依據(jù),內容共涉及形勢、營衛(wèi)、兵馬、錢糧、剿撫、沿革、驛道、賞罰等八大門類,系統(tǒng)反映了明代甘肅鎮(zhèn)長城沿線地區(qū)的軍鎮(zhèn)建制、邊防體系、邊境貿易,是研究明代長城、歷史、地
《史海趣聞》為歷史通俗讀物,稿件共包含二十多篇,主要有:炎帝二陵何以在湖南、何為“奮六世之余烈”、戰(zhàn)國名將戰(zhàn)神、史上最牛老國丈、楊堅三兄弟、曹操身后事、大唐掘墓人朱溫、大宋名相寇準、龍圖大元帥等。內容涉及炎帝、舜、秦孝公、白起、蔡文姬、關羽、曹操、孫權、楊堅、李淵、杜甫、朱溫、楊家將、寇準、范仲淹等歷史人物,玄武門之變
土觀·洛桑卻吉尼瑪是藏族著名的文化學者。他出生于安多,成名后常駐北京,為藏、漢、滿、蒙古、土等中華民族兄弟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做出過巨大貢獻。其精深的文化和文學造詣為其后歷代學者所稱道。作為清帝御前行走,他曾參與章嘉國師主持的《五體清文鑒》《滿文大藏經(jīng)》的翻譯和編纂工作,個人也有文學、歷史、哲學、邏輯、民俗等方面的著作存
《青島文史資料(第二十七輯)》是青島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與學習委員會進行青島文史資料匯編的第二十七輯,包含中國收回青島100周年、青島東部開發(fā)建設30周年兩個主題,采取“三親”征文方式,由幾十位文史專家和“三親”作者所撰文稿匯編而成。中國收回青島100周年部分以五四運動為歷史節(jié)點,主要反映近代中國被動挨打、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