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經(jīng)典書法碑帖》是一套精選中國歷代書法大家和碑帖杰作的大開本(8開)系列叢書,每冊呈現(xiàn)一幀著名碑帖或精選一位書法大家的經(jīng)典作品,并配有書家或碑帖簡介、釋文等。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書畫家。董其昌擅于山水畫,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
《傳世經(jīng)典書法碑帖》是一套精選中國歷代書法大家和碑帖杰作的大開本(8開)系列叢書,每冊呈現(xiàn)一幀著名碑帖或精選一位書法大家的經(jīng)典作品,并配有書家或碑帖簡介、釋文等。北魏《司馬昞墓志銘》又稱《司馬景和墓志銘》,全稱為《魏故持節(jié)左將軍平州刺史宜陽子司馬使君墓志銘》,正光元年(520)立。全18行,行17字。清乾隆二十年(17
《傳世經(jīng)典書法碑帖》是一套精選中國歷代書法大家和碑帖杰作的大開本(8開)系列叢書,每冊呈現(xiàn)一幀著名碑帖或精選一位書法大家的經(jīng)典作品,并配有書家或碑帖簡介、釋文等。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
《傳世經(jīng)典書法碑帖》是一套精選中國歷代書法大家和碑帖杰作的大開本(8開)系列叢書,每冊呈現(xiàn)一幀著名碑帖或精選一位書法大家的經(jīng)典作品,并配有書家或碑帖簡介、釋文等。趙孟頫(1254—1322),元代畫家、書法家。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字子昂,號松雪、水精宮道人,中年曾署孟俯。他博學多才,能詩文,
《傳世經(jīng)典書法碑帖》是一套精選中國歷代書法大家和碑帖杰作的大開本(8開)系列叢書,每冊呈現(xiàn)一幀著名碑帖或精選一位書法大家的經(jīng)典作品,并配有書家或碑帖簡介、釋文等。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今福建省東山縣銅陵鎮(zhèn))人。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與劉宗周并
本教材從硬筆楷書、行書、隸書的基本筆畫開始、到結(jié)構(gòu)和章法,再到硬筆書法的臨摹、粉筆字的書寫,比較全面系統(tǒng)循序漸進、圖文并茂地講解了硬筆書法的基礎知識及相關書寫技法,是一本集知識性、資料性于一體,實用性與藝術性并重的硬筆書法教材。不僅可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學生學習硬筆書法的教材,亦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職業(yè)院校、硬筆書法培訓機
《隋龍藏寺:端方藏本、啟功藏本合輯》,《龍藏寺碑》今在河北省正定縣隆興寺內(nèi),隋開皇六年(568)立,楷書,碑陽正文三十行,行五十字,記述了恒州刺史鄂國公王孝仙勸獎眾人修龍藏寺事,歷代特為寶重,康有為有“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獨為隋碑第一也”之譽。是碑明代拓本最為稀少,今據(jù)以影印的有兩本,一為端方藏本,一為啟功藏本。前者“張
《唐杜牧書張好好詩:未入土前影本》出版的是杜牧所書《張好好詩》墨跡,白麻紙本,縱28.2cm,橫162cm,全文48行。此詩又載于《樊川集》,內(nèi)容記敘歌伎張好好的坎坷際遇,但流傳刻本與墨跡本在文字上頗多不同處,今人研究此詩多將二者對勘,有較大的文獻學價值。是帖曾經(jīng)《宣和書譜》《悅生所藏書畫別錄》《清河見聞錄》《珊瑚網(wǎng)書
本書分為:“當代視野(專題報告&項目研究)”“學術研究(學科研究&理論研究)”“嶺南經(jīng)典(嶺南墨跡碑刻金石&鑒賞)”“書法教育(案例&課堂)”等欄目。具體內(nèi)容包括:書法展覽與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從晚明巨軸行草說起;《集字圣教序》在清代的接受研究;書法新領域?qū)嵺`的探索發(fā)現(xiàn)——王冬齡亂書的啟示等
本書是作者近十幾年研究吳門篆刻史論的專題論述,共有18篇論文,以三個專題展開研究,分別是概論與雜論、印譜與印學、印派與印人。本書圖文并茂,分別以有影響的吳門篆刻家或印學活動為主線,以吳門區(qū)域經(jīng)濟文化、文學書畫藝術的發(fā)展為背景,專題闡述吳門篆刻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生態(tài)、吳門篆刻流派及其影響,以及吳門印論家及其印學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