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倉鎮(zhèn)志》2017年5月動筆,至2020年9月,歷時3年,完成專家和江蘇省東臺市方志部門終審稿。鎮(zhèn)志共設22章84節(jié)276目,志書涉及東臺市三倉鎮(zhèn)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歷史和現(xiàn)狀,記述時間上限盡量追溯事物發(fā)端,下限斷至2018年12月。自2017年正式啟動以來,堅持求真存實、實事求是的原則,系統(tǒng)、客觀、
《豐都歷代方志集成》收錄現(xiàn)存清康熙至民國時期的豐都縣舊志8種,分別為《(康熙)豐都縣志》《(嘉慶)豐都縣志》《(同治)重修豐都縣志》《(同治)豐都縣新志》《(光緒)豐都縣志》《(民國)重修豐都縣志》《(民國)豐都縣鄉(xiāng)土志》《(民國)豐都縣通省志采訪冊》,其中《(嘉慶)豐都縣志》為孤本,《(民國)豐都縣通省志采訪冊》為孤
史記論叢(8集)(精)
西南聯(lián)大的通識教育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一代學者,為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本套圖書力圖通過在西南聯(lián)大擔任過教授的15位大師的優(yōu)質文章,從多個角度呈現(xiàn)西南聯(lián)大通識課的面貌,并展現(xiàn)西南聯(lián)大的學術風采,以及朱自清、馮友蘭、陳寅恪等諸位大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修養(yǎng)。這些文章都是大師們在各自擅長領域所寫下的,從中不但能看到大
本書主要以中國傳統(tǒng)古建裝飾藝術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建筑學、藝術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民俗學、人類學、文獻學的研究方法,通過文獻爬梳、實地調查、深入訪談等研究手段,考察兩岸古建裝飾的重要作品、主要工藝技法、裝飾特色及文化內涵。探討中國傳統(tǒng)古建裝飾的題材、內容、分類,并對古建裝飾技藝的運用、傳承與創(chuàng)新進行深入挖掘,對
《鳳出東方——古代華夏“君子之國”、“昆侖之丘”考論》以考古資料為基礎,以文獻資料為依歸,自覺運用“二重證據法”原則,注重傳說資料與歷史事實的對讀,注重地理優(yōu)勢與人文歷史解讀,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從多學科、多層面、多視角,探討顓臾古國前世今生,發(fā)現(xiàn)“東方伊甸園”——“東方君子之國”及“昆侖之丘”,本是
《百年雅安檔案珍賞》以原始檔案圖片為主勾勒了百年來雅安市從新中國成立前的貧窮落后到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翻身當家做主,再到改革開放、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歷經的脫胎換骨的涅槃歷程。
本書為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集刊第四輯,是2019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高層論壇”部分會議論文、名家特約稿及自然來稿組成,開設“詩文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文本與圖像研究”“經學研究”“小說戲曲研究”“海外中國文化研究”“思想史研究”等專欄,收錄專題論文20余篇。本書在詩學研究、經學研究、思想史研究,齊魯文化研究、
《炎黃學概論(精)》包括緒論和上、中、下三編!熬w論”是全書的總綱,主要論述炎黃學學科中應遵循的基本問題。上編“炎黃學本體論”,包括“炎黃學古典文獻概述”“炎帝”“黃帝”“炎黃與東夷、苗蠻的關系”“炎黃與五帝”及“炎黃時代的輝煌創(chuàng)造”共六章。本編論述了炎黃學最基本的問題,既對以往的研究和各種觀點作了總結,又闡述了作者新
《屈原故里大庸考》是在眾多專家學者的參與努力下,歷經10多年的廣泛深入研究完成的。該書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宋鎮(zhèn)豪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研究員王中興等寫序并推薦,已經被列入2019年度湖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中心的重點規(guī)劃項目。本書運用發(fā)現(xiàn)的古史典籍、方志族譜,關于屈原出生地在今張家界市永安區(qū)陽湖坪鎮(zhèn)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