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技法講話》,開創(chuàng)了中國工藝美術技術方式與圖案學并論的先河。是雷圭元以科學觀分析圖案的嘗試。他以“染、漆、玻璃”將本書分為三大塊分析,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提示工藝技法,探究各類工藝美術工具與技藝構成的裝飾美。
該書重視闡述圖案的目的和意義,同時從圖案的種類、圖案資料與模樣化、模樣的均齊與平衡、文字的圖案化、小品裝飾圖案、工藝品圖案等多方面介紹圖案的基本類別、應用及其價值,是民國時期圖案教材的代表作,在中國現代圖案學的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全面介紹現代藝術設計和設計理念的著作,并積極對外國同時期的工藝美術發(fā)展情況進行了研究和介紹,是評論介紹近代中外工藝美術的圖文評論集,呈現了張光宇業(yè)已成熟的設計思想體系。作為近代中國第一本關于工藝美術的理論書籍,不僅展開了對工藝美術理念的探討,也為探求中國美術在時代轉型中的生存、發(fā)展、創(chuàng)造,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做出了積極努力
本研究從文獻原典入手,側重總結俞劍華圖案理論觀念、俞劍華圖案學思想對基礎圖案教育的借鑒意義。
本書意在研究龐薰琹《圖案問題的研究》一書成書背景與圖案教育的成就,也以他的設計藝術經歷為線索對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開啟與形成、中國現代在中西融合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的文化特點等展開研究。龐薰琹將自己的設計藝術理想堅實地建立于中國本土文化、中國現實社會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礎上,他的設計藝術探索及理論研究開啟了中國繪畫與現代設計的東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圍繞著《新圖案學》“部定大學用書”一書開展,雷圭元由日本教學方式引入,在法國新藝術運動中長成的中國式圖案學觀,他系統(tǒng)地研究中國傳統(tǒng)繪畫理論,積極推行典型中國風格的圖案教學,形成了一整套帶有詩性的中國式圖案學理論,最終促成了理性的形式美法則的中國圖案學理論體系。《新圖案學》的出現又是中國現代圖案學建立與發(fā)
本書是韓子勇主編的中國工藝美術館“中華瑰寶系列”圖書之一,內容包括“影跡循蹤”“妝染簇鏤”“騰挪吟唱”“文彩精華”和“光影流傳”五個單元,共展出陜西非遺皮影相關展品約200件。其中包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陜西非遺皮影領軍人物汪天穩(wěn)先生,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汪海燕女士,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平面設計》共七章,以平面設計的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以平面設計的主流軟件AdobePhotoshopCC2024、AdobeIlustratorCC2024和AdobeInDesignCC2024為操作平臺,通過案例任務的設計制作,深人淺出地引領學生了解平面設計的內容、原理和工作流程,提升平面設計審美能力,拓展平面設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廣告藝術形態(tài)在消費、藝術與媒介三重邏輯的驅動下經歷了磅礴繁雜又伏線千里的流變進程。廣告藝術形態(tài)研究不僅揭示了消費、藝術與媒介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更成為理解中國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精妙視角。縱觀改革開放40余年來中國廣告的發(fā)展,其歷經從實物消費、身份消費到符號消費的轉變,廣告完成了由商品工具向商品藝術的躍遷,成為
本書共五章,內容主要包括扎染的應用歷史與藝術概述、扎染制作工具與材料、扎染工藝流程與制作方法、扎染案例制作步驟詳解、扎染作品賞析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