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撰,記載南朝齊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至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共23年的歷史。全書原為六十卷,現(xiàn)存五十九卷,包含帝紀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 《今注本二十四史·南齊書》選取存世*版本為底本,輔以多種參校本,全面糾正現(xiàn)行校點本中的校點錯誤,形成一套新的校點橫排繁體版本。在
《金史》,元脫脫撰,記載金朝自金太祖出生(1068)至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共166年的歷史。全書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紀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傳七十三卷。 《今注本二十四史·金史》選取存世最佳版本為底本,輔以多種參校本,全面糾正現(xiàn)行校點本中的校點錯誤,形成一套新的校點橫排繁體版本。在保證
《宋書》,南朝梁沈約撰,記載南朝宋自宋武帝永初元年(420)至順帝昇明三年(479)共60年的歷史。全書共一百卷,包括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 《今注本二十四史·宋書》選取存世最佳版本為底本,輔以多種參校本,全面糾正現(xiàn)行校點本中的校點錯誤,形成一套新的校點橫排繁體版本。在保證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礎上,對原書
三國志》,西晉陳壽撰,記載自漢末至晉初魏、蜀、吳三國歷史的紀傳體國別史。全書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 《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國志》選取存世最佳版本為底本,輔以多種參校本,全面糾正現(xiàn)行校點本中的校點錯誤,形成一套新的校點橫排繁體版本。在保證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礎上,對原書職官、名物、
《北史》,唐李延壽撰,記載自北魏登國元年(386)至隋義寧二年(618)共233年的歷史。全書共一百卷,包括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 《今注本二十四史·北史》選取存世最佳版本為底本,輔以多種參校本,全面糾正現(xiàn)行校點本中的校點錯誤,形成一套新的校點橫排繁體版本。在
《梁書》,唐姚思廉撰,記載南朝梁自武帝天監(jiān)元年(502)至敬帝太平二年(557)共的56年歷史。全書共五十六卷,包括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 《今注本二十四史·梁書》選取存世最佳版本為底本,輔以多種參校本,全面糾正現(xiàn)行校點本中的校點錯誤,形成一套新的校點橫排繁體版本。在保證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礎上,對原書職
《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拾)》共收錄竹書3篇,均為前所未見的先秦佚籍。《四告》篇從內容性質看應屬“書”類文獻。竹簡長約45厘米,原有次序編號,知其完整時應有50支簡,現(xiàn)存47支,除第15、25、39簡散佚外,另有4支簡殘半。簡文內容按書寫格式可自然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記述了“旦”“曾孫禽父”“曾孫滿”“曾孫召虎”四人的告天
本項目由龜茲研究院與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合作展開,擬對古代龜茲國范圍內現(xiàn)藏所有婆羅米文字資料,包含木簡、陶片、經葉殘片、壁畫題記,尤其是后者,予以認讀并統(tǒng)計,進行詳細釋讀及研究;而出版具有國際學術水平的現(xiàn)存吐火羅語文獻及相關研究的學術專著,內容包含文物圖版、出土訊息、字樣摹寫、內容轉寫、翻譯、注釋
《來賓市志》用豐富、翔實的資料,客觀、真實地記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市自有記載以來至2005年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fā)展歷程。全志設行政區(qū)劃、自然環(huán)境、人口與計劃生育民族居民生活、國土資源管理、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黨派群團、政權政協(xié)、政法、軍事、農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林業(yè)、水利水電、工業(y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志、糖業(yè)、商貿、糧油、旅
《呂梁市志》用豐富、翔實的資料,客觀、真實地記述了山西省呂梁市自有記載以來至2015年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發(fā)展歷程。其間,經歷了建區(qū)、撤地設市,經濟結構巨大轉變、整體環(huán)境逐步改善、脫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等一系列攻堅克難的過程。編者利用十幾年的時間,廣泛搜集資料,完成600多萬字的志書編纂。他的出版,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