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主要派系之一。它發(fā)跡于清末民初的亂世之秋,崛起于民國早期的動蕩時期。主政東北之后,又多次稱兵關內,問鼎中原,幾度操縱北京政權,其首領張作霖還登上了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高位,成了北洋政府的末代國家元首。 關于奉系軍閥史的研究,在北洋軍閥史和民國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向來為海內外學術界特別
本書是我社“中華民國史史料”系列出版物。內容包括民國元年《中華民國公報》,民國十六年至民國三十七年《交通公報》,民國十七年至民國三十八年《外交部公報》,民國十九年至民國三十七年《教育部公報》,民國二十九年至民國三十四年《財政部公報》,民國初年南方政府《陸?沾笤獛洿蟊緺I公報》,以及《中國外交年鑒》等民國檔案。
縣志是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chǎn)等的專書,以翔實的資料保存歷史并服務于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本書稿根據(jù)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影印。全書共十卷,卷首一卷,記載了永寧的歷史沿革、疆域、山川、學校、藝文等,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
縣志是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物、物產(chǎn)等的專書。本書稿根據(jù)民國二十六年(1937)刊本影印。書稿共八卷,包括歷史沿革、大事記、疆域、水利、物產(chǎn)等,記錄了寧岡縣的歷史發(fā)展,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藝術發(fā)展到今天,其形式多種多樣,令人眼花繚亂,所承載的意義和任務也已經(jīng)無限拓寬,也許可以這么說,藝術發(fā)展的歷史,依存于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是人類歷史的另外一種呈現(xiàn)方式。藝術具有如此宏大的概念和包容度,因此作為蕓蕓眾生的我們,想要了解全貌,顯然是一件窮其一生都可能無法做到的事情,而受限于我們日常的教育,可能對我們來講,很多藝
新街遺址位于陜西省藍田縣華胥鎮(zhèn)卞家寨村西南,坐落于灞河東岸二級臺塬之上,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四周古遺址密集,西北方10多公里處即為著名的西安半坡遺址,而西安老牛坡遺址更是緊鄰其西北,兩者隔沙河溝而相望。2009年到2010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600
本書起自咸豐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迄于光緒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記敘了這一時期的許多重要史事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活動,內容相當豐富,被譽為晚清三大日記之一。據(jù)一些學者考證,翁同穌戊戌罷歸后,為避忌諱,曾對日記中有關戊戌變法和維新派的內容作過刪改。新版首先完善了日記的整體內容。已有的
清代是金石學發(fā)展的繁榮時期,文獻數(shù)量多,學者數(shù)量多,遠邁前代。本叢刊即對清代金石學文獻進行匯編整理,分輯出版。第三輯共收錄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十六種金石文獻,其中七種稿本,六種抄本,三種刻本,絕大多數(shù)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學名家,如楊守敬、翁方綱、朱文藻、吳大澂等。所收文獻內容廣泛,包括碑刻、陶文、璽印等諸多類型文獻
《巴蜀稀見姓氏家譜集成》共62冊,對清代民國時期巴蜀稀見姓氏之尤氏、令狐氏、先氏、仲氏、牟氏、巫氏、奉氏、青氏、茍氏、卓氏、門氏、明氏、禹氏、閔氏、鄔氏、游氏、慕氏、寧氏、樂氏、諶氏、鄺氏、藍氏、糜氏、闕氏、戎氏、翟氏、莊氏、陽氏、莫氏、冷氏、晉氏、梅氏、管氏、聶氏、翁氏、羊氏等36個姓氏加以搜集和整理。
《巴蜀珍稀家譜叢書》共20冊,收錄甘姓、范姓、廖姓、胡姓等,該部分對清代民國時期巴蜀甘氏、范氏、胡氏、廖氏譜牒加以搜集和整理,其中特別重視對我國近代經(jīng)學大師廖平家族的家譜和族譜進行搜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