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對經(jīng)科學考古發(fā)掘、出土地點明確的典型青銅器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和介紹。所收青銅器主要來自公立博物館及文博管理部門的收藏,時代從夏(二里頭文化時期)至漢代,包括整個中國青銅時代;突出標準器、藝術品及有重要銘文的青銅器及青銅鑄件等。
20世紀30年代初期的上海市通志館編修的記載上海歷史和民國時期上海地方情況的重要方志史籍,留存大量珍貴文獻資料。
《江蘇省地圖集》是該省“十二五”的項目,也是第三代公開版省級地圖集,由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編制,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內容以省區(qū)圖為中樞,分門別類,縱覽自然與社會經(jīng)濟全貌;以市縣圖為主體承載地理信息;以城區(qū)圖擴展圖面。反映現(xiàn)狀與發(fā)展空間。同時以文系圖,介紹鄉(xiāng)土地理;選配景觀圖片,展現(xiàn)地域風貌。圖集有序圖、人口資源環(huán)境、經(jīng)
《資治通鑒》一書,是宋代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恕、劉攽、范祖禹等人歷時19年完成的中國歷史上*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一共16朝1362年的歷史。這部書問世以后,當時的皇帝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明白治身、治家、治國的道理,因此賜名為《資治通鑒》。 《資
本書上限接首部《北京市宣武區(qū)志》的下限——1994年12月31日,下限至宣武區(qū)、西城區(qū)“撤二建一”,新西城區(qū)成立的2010年6月30日,采用述、記、志、傳、圖、表、錄等體裁,記述宣武區(qū)自然、政治、經(jīng)濟、文化與社會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敦煌藏經(jīng)洞的古藏文文獻,被英國斯坦因(1905年)和法國伯希和(1908年)分別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肅各地博物館。《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將全部甘肅所藏收錄出版。配合我社正在進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獻,將基本完整重現(xiàn)敦煌藏經(jīng)洞流出的藏文文獻。
敦煌藏經(jīng)洞的古藏文文獻,被英國斯坦因(1905年)和法國伯希和(1908年)分別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肅各地博物館!陡拭C藏敦煌藏文文獻》將全部甘肅所藏收錄出版。配合我社正在進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獻,將基本完整重現(xiàn)敦煌藏經(jīng)洞流出的藏文文獻。
《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是我社繼《法藏敦煌藏文文獻》《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獻》后的又一大型文獻出版項目。敦煌藏經(jīng)洞的古藏文文獻,被英國斯坦因(1905年)和法國伯希和(1908年)分別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肅各地博物館!陡拭C藏敦煌藏文文獻》將全部甘肅所藏收錄出版。配合我社正在進行的法藏、英藏敦煌藏文文獻,將
《太昆先哲遺書》,又名《太昆先哲遺書首集》,俞慶恩編輯并刊印。本書編輯始于民國十六年(1927),民國二十年全部刊刻完畢,俞氏本來有意刊刻續(xù)集,卻在刊刻完成前的一年病逝,未能如愿。本書收錄的都是江蘇太倉、昆山兩地先賢的著作,共收錄九種書,《從先維俗議》《吳梅村先生編年詩箋注》《愛蓮居詩鈔》《浣花廬詩鈔賦鈔》《學庸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