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革新”要求教師的教學立場的根本轉換,即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教師唯有傾聽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聲音”——旨在達成更高水準而自主地表達出來的“聲音”,才能把自身的教學實踐引向“學生中心”教學的高度。因此,一線教師直面的挑戰(zhàn)性課題是:基于“學生中心”的教學;基于“科學依據”的教學;基于“教師學習”的教學。優(yōu)質教育的“深度”與“高度”是從教育活動的“溫度”開始的,富于人情味的心理學研究見解及其科學依據,正是支撐“有溫度”的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每一所學校的發(fā)展與每一個教師成長的道路上,離不開“從心理學常識起步,學會教學”的主旋律。可以說,這是師范院校“通識教育”不可或缺的課程內容。
教學革新要求教師教學立場的根本轉換,即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教師唯有傾聽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聲音”——旨在達成更高水準而自主地表達出來的“聲音”,才能把自身的教學實踐引向“學生中心”教學的高度。因此,一線教師直面的挑戰(zhàn)性課題是:基于“學生中心”的教學;基于“科學依據”的教學;基于“教師學習”的教學。優(yōu)質教育的“深度”與“高度”是從教育活動的“溫度”開始的,富于人情味的心理學研究見解及其科學證據,正是支撐“有溫度”的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每一所學校的發(fā)展與每一個教師成長的道路上,離不開“從心理學常識起步,學會教學”的主旋律?梢哉f,這是師范院!巴ㄗR教育”不可或缺的課程內容。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教育部教育學與心理學部召集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度蚪逃雇冯s志主編。著有《深度學習》《解碼教育》《讀懂課堂》《課程的邏輯》《學校的變革》《教學心理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現(xiàn)代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臺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譯著《現(xiàn)代教育學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學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課程與教師》《學習的快樂》(教育科學出版社)等。參編《世界教育方法的改革》《教育方法》(佐藤三郎主編叢書,日本東信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