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湘芳、劉歸主編的這本《大學物理實驗(高等 學校教材)》是依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 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 教學基本要求》(2010年版),總結湖南工業(yè)大學物理 實驗中心多年教學經(jīng)驗編寫而成的。
全書共分為5章,**章是緒論,介紹物理實驗 課程的意義、任務及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驗報告的格式要求 ,實驗應注意的原則和事項以及實驗課成績考核辦法 。第二章介紹測量誤差、不確定度與數(shù)據(jù)處理知識。
第三、第四、第五章分別編入了基礎性實驗、綜合應 用性實驗、設計研究性實驗項目共37項。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各專業(yè)大學物理 實驗課程的教材。
第一章 緒論
§1 物理實驗課的意義、任務及教學環(huán)節(jié)
§2 實驗報告的格式要求
§3 實驗室規(guī)則
§4 物理實驗課成績考核辦法
第二章 測量誤差與數(shù)據(jù)處理知識
§1 測量與有效數(shù)字
§2 誤差的基本知識
§3 算術平均值 偏差
§4 不確定度及直接測量結果的表示
§5 間接測量結果及不確定度的合成
§6 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常用方法
第三章 基礎實驗
實驗1 長度和密度的測量
實驗2 氣軌上測量速度與加速度
實驗3 動量守恒定律的研究
實驗4 基本電學量和時間的測量
實驗5 模擬法描繪靜電場
實驗6 分光計的調(diào)節(jié)及三棱鏡折射率的測定
實驗7 薄透鏡焦距的測量
實驗8 光的干涉的應用
實驗9 非良導體導熱系數(shù)的測量
實驗10 用氣墊擺測物體的轉(zhuǎn)動慣量
實驗11 用光杠桿測微小長度的變化
第四章 綜合應用實驗
實驗12 超聲聲速的測定
實驗13 簡諧振動的研究
實驗14 動態(tài)楊氏模量
實驗15 弦振動的研究
實驗16 壓力傳感器特性的研究和液體表面張力系數(shù)的測量
實驗17 冷卻法測量金屬比熱容
實驗18 落球法測量液體黏度
實驗19 用電熱法測量水的汽化熱
實驗20 溫度傳感器的標定與測溫
實驗21 空氣比熱容比的測定
實驗22 電橋的使用與溫度的測量
實驗23 RLC電路的暫態(tài)過程的研究
實驗24 磁阻效應
實驗25 霍爾效應
實驗26 光電效應測普朗克常量
實驗27 太陽能電池
實驗28 邁克耳孫干涉儀的調(diào)整和應用
實驗29 用衍射光柵測光波波長
實驗30 測量單縫衍射的光強分布
第五章 設計研究實驗
實驗3l 重力加速度測量方法的研究
實驗32 光速的測量
實驗33 設計組裝望遠鏡和顯微鏡
實驗34 偏振光的研究
實驗35 電表的改裝與校準
實驗36 弗蘭克-赫茲實驗
實驗37 磁性材料特性參量的測定
附表
附表1 國際單位制(SI)的基本單位及定義
附表2 包括SI輔助單位在內(nèi)的具有專門名稱的SI導出單位
附表3 常用物理常量
附表4 國際單位制的詞頭
附表5 水在不同溫度時的密度
附表6 海平面上不同緯度的重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