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歷史與佛教文化/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為楊富學主編《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叢書之一,收錄作者論文24篇,前面12篇文章屬于敦煌歷史、石窟營建,大致按時代排列;后面12篇則屬于佛教文化研究的論文。許多佛教資料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敦煌石窟和敦煌藏經(jīng)洞文物的發(fā)現(xiàn)使我們有幸再次走進古代人們的生活,該書多數(shù)論文從敦煌
這是一部古籍整理點校的作品!赌显阑鬯既肥珍浟嘶鬯即髱煹淖髌芳岸鼗臀墨I中發(fā)現(xiàn)的一篇軼文《思大和尚坐禪銘》,并在附錄中收錄了明蕅益智旭的《大乘止觀法門釋要》及慧思大師的傳記資料。希望該書可以為古籍愛好者們了解慧思大師的思想提供一種基礎文獻資料。
這是一部古籍整理點校的作品!吨蟹迕鞅救肥珍浟酥蟹宕髱煬F(xiàn)存的全部作品,在近期新的梳理中,通過對原文進行了更符合現(xiàn)代習慣的標點及分段,整體閱讀體驗更為流暢自然。希望新版本的問世,能夠為廣大古籍愛好者提供一個了解中峰明本大師行持與思想的優(yōu)良讀本。
僧肇,京兆(今陜西西安)人,生于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卒于義熙十年(414年)!渡厝穮R編了其現(xiàn)存的全部作品,包括肇論、論序,以及后人對《肇論》的注疏,并加以標點、校注整理,保存了這些文獻史料的整體性,以方便研究者參考利用。
《因明入正理論》是漢譯佛家因明著作中僅存的兩部印度著述之一。它包含了佛陀關于生命價值的教誨,具有理論體系的嚴密性與一致性,有利于我們?nèi)秩グ盐辗懂牳拍,了解佛教因明,最終也入于正理。
本書是近代禪宗高僧虛云老和尚論述禪、禪宗、禪法、禪修等內(nèi)容的文字精要選編,分為開示篇、書信文記篇、法語篇和詩偈篇四個部分,涉及參禪法要、禪宗與凈土、機鋒法語等諸多內(nèi)容。同時,附以禪門五家法脈源流的相關文獻,以見虛云老和尚在禪宗史上所占有的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并將其生平傳略置于文末,以助讀者深入了解虛云老和尚的“禪的一生
《大藏經(jīng)綱目指要錄》,簡稱《大藏綱目》《指要錄》,北宋崇寧三年(1104)東京(今河南開封)法云寺第三代住持惟白集,是現(xiàn)存最早的大藏經(jīng)解題著作。收入日本編《法寶總目錄》第二冊。名為八卷,其中卷二、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各分上下卷,實為十三卷。該書解題詳悉,無論是大部頭經(jīng)典還是小部頭經(jīng)典,無論卷數(shù)的多寡,一般都予以逐卷解
本書匯集了哈貝馬斯21世紀初期發(fā)表的一系列論文。他認為當代社會的精神狀況表現(xiàn)為自然主義的傳播與原教旨主義崛起兩種相反的趨勢。這兩種精神狀態(tài),不僅表現(xiàn)在思想界的爭論,而且在兩方面的公民社會中演變?yōu)檎味窢帯9愸R斯主張理性與信仰在現(xiàn)代依然處于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中。他認為要解決宗教帶來的社會沖突問題,就必須把宗教引入交往理
《中國佛學》是中國佛學院主辦的綜合性佛學研究學術刊物(半年刊,國內(nèi)外發(fā)行),其宗旨是以展現(xiàn)中國佛學院為主,兼顧與佛教學術研究相關的專家學者新研究成果,促進教內(nèi)外學術交流。《中國佛學》以漢傳佛教教史、義理研究為主,同時也刊登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以及與佛教文化相關的研究綜述、動態(tài)等!吨袊饘W(2020年總第46期)》為《中
《英國的宗教——信仰但不從屬》是宗教社會學的經(jīng)典,已被翻譯為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但尚沒有中文譯本。格雷斯?戴維以英國的情況,研究了歐洲國家的世俗化,在本書的第一版《1945年后英國的宗教:信仰但不從屬》中,她提出“信仰但不從屬”的概念,該概念成為描述西歐北歐世俗化的核心概念,該書也奠定了她作為國際學者的地位。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