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貫穿中國佛教13個宗派,記載了從東漢至明朝,1300多位高僧的修行記錄。本書遴選《四朝高僧傳》中的一百條名句,以名句解讀的方式串聯(lián)起中國佛教最重要的四個時期,介紹中國佛教史上最重要的百多位得道高僧的修行故事。 《四朝高僧傳》是中國佛教目前的經(jīng)典之作,貫穿中國佛教13個宗派,記載了從東漢至明朝,13
含《唯識抉擇談》講稿附筆記一卷,由聶耦庚筆記,呂澂校訂,講稿部分后收入歐陽先生晚年親自手訂的《竟無內(nèi)外學》中;《唯識講義》講稿附筆記共三卷,卷一亦為聶耦庚筆記,呂澂校訂;卷二主要由呂澂筆記,并參考了諸同學的筆記;卷三由呂澂筆記。 《唯識講義》三卷,大陸此后一直沒出版整理本,臺灣佛教出版社和香港慈氏學會分別在1978年、
本書主要收《玄奘哲學研究》的*后修訂版《玄奘大師與世間凈化論》,由田光烈先生長子提供電子稿,此書稿曾經(jīng)作者反復修訂。另收《地論師》《攝論師》《楊仁山》《歐陽竟無》《章炳麟<支那內(nèi)學院緣起>書后》等五篇唯識相關(guān)的文章。
孔林片思
本書分兩大部分。上古無文字,上卷“立象盡意”,通過對代表大道的符號“蹲踞式人形”的全球性研究,揭示東西方文明同源——東西方文明的基礎(chǔ)都是原始至上天神信仰,但是東西方文明演化的路徑不同;下卷從中華大道之源(王道)、中華大道之學(道統(tǒng))、中華大道之用(道術(shù))三個方面,闡發(fā)“以人為本”的中國文化,由于其內(nèi)圣、外王智慧高度發(fā)展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大師很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也是藏族哲學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歷目前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非常不錯性!镀刑岬来蔚趶V論(白話版)》依據(jù)藏文典籍,以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翻譯而成,由淺入深地從依止善知識及思維暇滿人生之入道前行開始,至念死無常、思惡趣苦、思維業(yè)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
這本《巴利佛教要略》里展示出,佛教的流轉(zhuǎn),帶著其永恒不變的要求,更多地應歸因于佛陀的原始教誨而較少可能出自其晚期的形而上學。那些原始教誨是對《奧義書》理念的一個擴展。平靜的、關(guān)于應當追尋自我的學說,在佛陀的處理下,變成了一個有動力和實踐的學說。他展示出一條任何以真理和正義為指導的人都能夠通過并到達目的地的道路,盡管一路
唐宋禪宗燈錄研究
這是一本采用第一人稱自述的方式講述倉央嘉措傳奇一生的經(jīng)典人物傳記。全書分為倉央嘉措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兩部分,以優(yōu)美空靈的文字講述倉央嘉措的情感經(jīng)歷和成佛之路,配以四色唯美古風插畫,附上倉央嘉措人生記事,是一部圖文并茂、完整收錄人物經(jīng)典情詩、生動展現(xiàn)中國古風意境的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
《漢末道教的真道觀及其展開:基于《太平經(jīng)》《老子想爾注》《周易參同契》的研究》由孫功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