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總結新時期以來我國人文界的創(chuàng)新群體,文學人類學一派的跨學科研究經驗,以神話學視角進入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在中西學術傳統(tǒng)相結合的基礎上提出新方法論的構建——四重證據法,對中華文明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和探源。
《中國南傳佛教資料輯錄》收集整理了中國南傳佛教研究文獻資料,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后列出九大專題:中國南傳佛教歷史沿革、中國南傳佛教典籍、中國南傳佛教典籍、中國南傳佛教組織結構、中國南傳佛教的僧侶教育、中國南傳佛教造像藝術、中國南傳佛教音樂藝術、中國南傳佛教的僧-俗慶典與民俗、中國南傳佛教與民眾社會生活、中國南傳佛教與
眾生流轉輪回的主要因素有三種:一,是與無常相違的常執(zhí);二,是與痛苦相反的樂執(zhí);三,是與無我相抵觸的我執(zhí)。有了這三種執(zhí)著,就會造作善惡之業(yè)。造了善業(yè),就流轉于人天等善趣;造了惡業(yè),就投生于地獄等惡趣,始終無法超輪回而獲得解脫。脫離輪回獲取解脫的原因,并不在于外面,而是來自于我們自身。所謂自身,并非指自己的身體,而是指思想
《浙江道教史》運用大量史料,受用了田野調查、文獻整理、歷史學研究等方法,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的指導下完成的。內容涉及浙江地域史概要與浙江道教前史、東漢至清代道家的發(fā)展。
本書分為:教史研究、義學研究、佛教與傳統(tǒng)文化,主要內容包括: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廟產興學運動、滄海珠禪師·海云印簡·明代建文帝——上金貝古墓墓主真相之檢討、明末清初的社會政治文化與禪宗的興起等。
宗教認同在近代印度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殖民晚期出現(xiàn)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對獨立后的印度政治發(fā)展施加了深刻的影響。隨著印度人民黨逐漸從政治舞臺邊緣來到中心,團家族得意在安全、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實施“印度教特性”方案。在全球化背景下,團家族加快了向海外擴張的步伐,極力彰顯印度教文化魅力。
《金剛經》《心經》《壇經》是佛教中重要典籍,三經不僅在中國佛教中體現(xiàn)著原典精神和獨有的思想價值,從中國文化史的視野來看,它們的影響并且關涉到僧俗各界,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對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此三部經是一個基礎,是必須一讀
本書是中國人寫作的第一本《耶穌傳》。作者是負有盛名的基督教神學家,同時又是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讀書人。該書的特色在于一反傳統(tǒng)的宗教圣徒傳的強烈的宗教情感,還原耶穌作為一個平凡的人,還原“人之子”的耶穌形象。饒有趣味的是,趙紫宸先生將耶穌的生平階段劃分,通過孔子、屈原、陶淵明、杜甫、朱熹的等中國圣哲的影像做喻征。讓讀者讀來
《<勝鬘獅子吼經>密意》對如來藏的演述,是由真實功德來建立如來藏,因此便很適應觀修行人的觀修次第?偨Y本經,由如來真實功德說起,然后歸結至如來藏。對于如來藏,依本經所說,可歸納為以下五事:1.如來藏只是境界,不是個體,但這個境界亦有功能,說為如來法身功德。2.如來藏可說為智識雙運境。3.如來藏有常、樂、我、凈四種功德,
當外境現(xiàn)起時,能隨時察覺自己心念的起伏,并回歸善的本質:慈悲、溫柔…… 因為心會告訴我們如何踏上延展生命的道路,而眼前總是沉迷于稍縱即逝的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