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服務中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研究,是整個邊疆服務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事這一問題研究不僅有助于弄清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邊疆服務的歷史,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這一歷史個案的透視,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基督教在華傳教所經(jīng)歷的曲折復雜的歷史變化,認識中國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具有現(xiàn)代色彩的開發(fā)是如何起步的,彌補過去歷史研究僅僅關注中國沿海及內
《維摩詰所說經(jīng)》是一部重要的大乘佛經(jīng)。它富有思想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想象力,思辨恢宏深邃,議論機智詼諧,敘事生動活潑,堪稱佛經(jīng)中的一部佳構杰作。早在二世紀,它就傳入中國。這本《梵漢對勘維摩詰所說經(jīng)》是“梵漢佛經(jīng)對勘叢書”之一,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歪曲的佛教應該打倒;但真正的佛教,崇高偉大,勝于一切。讀者只要窮究自身的意義,便可相信這話。譬如為什么入學校?為了欲得教養(yǎng)。為什么欲得教養(yǎng)?為了要做事業(yè)。為什么要做事業(yè)?為了滿足你的人生欲望。再問下去,為什么要滿足你的人生欲望?你想了一想,一時找不到根據(jù)而難于答復。你再想一想,就會感到疑惑與虛空。你三想的時候,也許會感
本書初版《和佛陀一起去修行》出于2006年,此次全新增訂。全書分為三篇。上篇《輪回》是全新增加的,以《妙法蓮華經(jīng)》為依據(jù),在佛教基本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中,架構了一部玄幻小說;中篇《六道》以歷險的形式向我們描述了釋迦牟尼佛所示現(xiàn)的恢宏生命輪回歷程,揭示了佛教基本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下篇《彼岸》則介紹釋迦牟尼佛的修行體系,向
本書對《焦氏易林》進行了注釋,內容涉及神話、古史傳說、歷史評價、政治批判、民生疾苦、男女戀情、人生哲理等。
明月芽云自性清凈,如來智慧無上菩提,人生云水過,平常自然心。無論何種處境,凡事隨緣自適。在瓶中的時候,依然保有在青天的那份超凡飄逸;在青天的時候,依然擁有在瓶中的那份閑適自安。長久的快樂,絕不在喧囂中,絕不在浮華里,它源于淡泊寧靜。唯有淡泊,才可以把我們帶入那些寧靜高遠的境界,入微體驗人生的快樂,細致感受生命的美麗。天
《結佛緣好人緣》將佛陀教法落實到日常人際交往中,可以說是一部通俗易懂、趣味橫生的“佛教人際關系學”。書中一次明確地揭示了“佛緣”與“人緣”之間的“不二法門”;以生動精練的佛教故事、畫龍點睛的分析論述,深入淺出地告訴讀者,如何遇佛緣,結善緣,斷惡緣,化逆緣,抓機緣,從而廣結人緣,開拓財緣,進而喜結慧緣,放下塵緣。《結佛緣
陳致虛,字觀吾,號上陽子,元代著名內丹理論家。《陳致虛學案》是以陳致虛的生平、著述、思想及著作輯錄為內容,全面介紹了陳致虛的求道歷程及其丹道思想,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王常月,明末清初著名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號昆陽,山西長治人。屬全真龍門派,為全真道龍門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師,他最大的貢獻,在于讓本已衰落的龍門復興,可說也是令全真的復興,甚至可以說是整個道教離現(xiàn)今時代最近一次的復興。 尹志華編著的《王常月學案》是“全真學案”系列叢書之一,主要以王常月的生平、著述、思想及著作輯錄為
在宗教學界施萊爾馬赫的名聲無人不曉,但是他更應該是一個后康德時代德國古典哲學的偉大哲學家,是他把《柏拉圖全集》和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譯成德文,是他把詮釋學從單一的注經(jīng)技藝提升為人文科學普遍的哲學方法論。 《論宗教》匿名初版于1799年,此后大約每隔十年就再版一次,施萊爾馬赫因此被認為是“現(xiàn)代性發(fā)軔之際的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