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烈士高波為革命奮斗一生的光榮事跡。高波(1913—1948),陜西省米脂縣人。1934年考入西安綏靖公署步兵訓練班。1935年參加楊虎城第17路軍。西安事變后,前往延安,被分配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8年10月,高波英勇就義于南京雨花臺,時年35歲。本書在寫作過程中搜集了充
本書講述了雨花臺烈士李昌祉為革命奮斗一生的光榮事跡。李昌祉(1906—1933),盤江鄉(xiāng)人,中共南京軍委書記,革命烈士。1925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11月,李昌祉等24名地下工作者被捕。1933年2月12日在南京雨花臺壯烈犧牲,年僅27歲。本書在寫作過程中搜集了充分的文獻資料,并經(jīng)多次實
本書講述了雨花臺烈士黃樵松為革命奮斗一生的光榮事跡。黃樵松,原名黃德全,河南尉氏人。1922年考入西北軍學兵團,從排長升至團長。抗日戰(zhàn)爭初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二十七師七十九旅旅長?箲(zhàn)勝利后,任國民黨軍第三十軍軍長。1948年11月在太原前線籌劃陣前起義被捕,27日就義于雨花臺。在抗戰(zhàn)中,他擁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本書講述了雨花臺烈士陳子濤為革命奮斗一生的光榮事跡。陳子濤(1920-1948),別號家禧,廣西玉林人。1935年,陳子濤進入廣西省立郁林初中就讀。1939年,陳子濤初中畢業(yè)后考入《廣西日報》,初任外勤記者,后任采訪部主任。1944年任四川成都《華西晚報》編輯。1946年赴上海參加《文萃》周刊編輯工作。1947年3月加
本書是一部都市題材的青春文學作品。此作品分兩冊,這是第二冊。在酒會上,被顧言得知自己真實身份的沈聿,反而放下心結(jié),大膽示愛。深思熟慮后,顧言最終還是順從內(nèi)心的想法,答應(yīng)沈聿的表白,與沈聿成為戀人。顧言以女朋友的身份跟隨沈聿一起去參加他的家族聚會,他們的戀愛關(guān)系得到了沈聿父母的贊同。兩人因性格差異讓這段感情增加了不少考驗
《葉珍》(青少版)是一部紀念母親、歌頌?zāi)笎、弘揚家風的散文集,由共和國將軍朱文泉撰寫。一個個真實難忘的感人事例,像涓涓細流滋潤讀者的心田,引導(dǎo)年輕讀者和他們一同穿越那個艱辛而難忘的年代。全書通過十八個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小故事書寫了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正直、善良、勤勞和智慧的一生。本書加入彩色插畫,圖文并茂,通過一位母親
《石榴集》一部詩歌精選集,匯集了眾多詩人的杰出作品,既包括吉狄馬加、扎西才讓、馮娜等著名詩人,也選擇了李遂、劉十三等新生代詩人,部分作者來自彝族、藏族、白族,展現(xiàn)出民族文化多元的獨特魅力和詩歌生態(tài)。全書共分為三卷,多由川渝地區(qū)的詩人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本土情感。詩歌內(nèi)容既有對傳統(tǒng)價值的堅守,也有對現(xiàn)代生活的
本書講述了雨花臺烈士陳仲亭為革命奮斗一生的光榮事跡。陳仲亭(1908—1936),出生于安徽省東至縣官港鎮(zhèn)官港村,又名一煌。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8年考入安徽大學任共青團支部委員,積極從事學生運動。193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在蕪湖、秋浦(今東至)、安慶、上海和南京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并任黨小組負責
小說以神話傳說及傳統(tǒng)故事的演義形式,從通天河畔一群小動物中的代表性人物--黿頭老龜,導(dǎo)出了小說主人公王三百的前世今生。講述了王三百游走在人仙妖佛之間,在形形色色的人物面前角色交替變換,既通神、仙、佛、妖,又精通人情世故,魔幻般的把神、人、仙、妖、佛撮合在一起,以人們喜聞樂見的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閻王爺、唐僧師徒、及妖
本書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長篇小說,以1989屆國棟文科班的學生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高考復(fù)習期間的求學之路,以及高考后立足各自崗位,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運用所學知識,砥礪性情,融會貫通,將文科內(nèi)容學以致用,學有所長。小說以第三者視角切入,運用倒敘的手法,著重展現(xiàn)了文科精神的力量,尤其通過形色各異又生動詳實的人物故事,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