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是中國古代文明全盛時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輝煌時期。唐代高僧玄奘正是此時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佛教文明在東方復興的重要使者。玄奘為了“去偽經(jīng),求真經(jīng)”,孤身西行印度求法,一路上他歷盡艱辛,忍受饑寒,越沙漠、度雪嶺、斗盜賊,可謂九死一生。他用自己的雙足,走出了一條從中國到印度全境的文化之路。
希臘神話,被認為是整個西方文明的搖籃和精神源泉,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寶庫。這本書以22位希臘神話人物為主線,通過解讀110位藝術大師,228件世界名畫與文學作品,深度講述希臘神話故事。其中包括眾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光明之神阿波羅、愛神阿佛洛狄忒、海神波塞冬、戰(zhàn)爭與智慧女神雅典娜、戰(zhàn)神阿瑞斯等奧林匹斯12主神和10位希臘英
本書以郭隆寺志譯注、郭隆區(qū)域文化研究、附錄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主要記述郭隆寺的創(chuàng)建緣起和創(chuàng)建者的生平事跡,闡述了第四十一任堪布的弘法業(yè)績,與周圍部落和郭隆寺的關系,以及郭隆寺的章嘉活佛、土觀活佛等高僧與中央王朝、西藏地方政府的密切關系等諸問題。同時,也介紹了郭隆寺與其周圍施主莊園之關系。第二部分研究內容由郭隆地區(qū)總述、
本書詳細記述了八思巴一生對包括西藏地區(qū)在內的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所做出的多方面有深遠影響的重大貢獻。在宗教方面,他以淵博的佛學知識贏得了以忽必烈為首的元朝皇室的信賴和崇敬,通過他杰出的宗教活動成功地使當時的蒙古皇室接受了藏傳佛教。在政治方面,他順應歷史潮流,用畢生的精力促使西藏地方和廣大藏族地區(qū)歸附元朝中央,他和忽必烈開創(chuàng)的
本書是河南大學文學院圣經(jīng)文學研究所主辦的對圣經(jīng)從文學角度進行的純學術研究,本書跳出了宗教性,不涉及信仰,以純文學的視角來研究,本輯特設“使徒保羅研究”專欄,意在推動學術界和讀書界對于保羅的深度理解和認知。其中首篇論文圍繞著保羅的代表作《羅馬書》,引介西方經(jīng)文?睂W的方法,表明研究者們是如何從古老手抄本的品質等外證起步,
本書是早期佛教論典,共十八品,所使用的經(jīng)分別、對法分別、問分、論母等,都是早期佛教論典形式,缺點是繁瑣重復,所以文中大量使用刪節(jié)號。本書以巴利圣典協(xié)會本為底本,參考日譯本和其他漢譯本,這部論把南傳上座部經(jīng)典的基礎理論都進行了非常詳盡的論述,為學術領域研究探索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本書是一部重述、解讀希臘神話的著作,以劫掠歐羅巴開篇,以卡德摩斯和哈爾摩尼亞的婚宴結尾,作者出入于種種傳說以及荷馬、奧維德、索福克勒斯的敘述,提萃出永恒的行為模式,揭示了歷史意識和現(xiàn)代觀念是如何產生的。
本書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上篇分為兩章,第一章討論道家道德哲學的形而上學性。第二章探討道家向道教的轉化。漢代是道家思想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注解《老子》在漢代出現(xiàn)了高潮。經(jīng)過有目的的詮釋,具有思辨色彩的道家倫理逐漸變成了神學色彩濃厚的道教倫理。中篇從第三到第六章,以道教勸善書為例探討傳統(tǒng)社會的道教倫理。道教勸善書指假托神的
中華龍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影響廣泛,本書立足中華文化,以高雅與通俗、提高與普及有機結合為原則,以龍與中華民族龍與中華智慧龍與中華民俗等九章內容,近百萬字篇幅,深入探討龍與中華民族的關系,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展示龍文化的魅力與價值。
3世紀中葉,借鑒多種古代宗教文化的摩尼教創(chuàng)建于波斯,嗣后沿絲綢之路東傳中亞、中國內地。其興盛于唐代,宋代以降日逐凋敝,至今只有少量遺痕殘留在東南沿海的民間宗教里。其興衰與傳播過程與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有密切關系,值得深入研究。本書對多種摩尼教非漢語古文獻做了詳細譯釋和研究,語種涉及敘利亞語、中古波斯語、阿拉伯語、粟特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