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導(dǎo)讀部分主要介紹嵇康生活的時代和生平事跡、作品及著述旨趣、《嵇康集》的傳播源流及版本、嵇康思想的精髓。原典部分以明吳寬叢書堂鈔宋本《嵇康集》十卷為底本,收載嵇康詩歌六十首(附嵇喜、郭遐周、郭遐叔、阮德如答贈詩十四首);韻文三篇;論文九篇;書信二篇;《家誡》一篇。嵇康為我國古代散文大家,文章主旨皆是闡述玄學命題,也是
林則徐(1785年-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人,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他歷官翰林編修、浙江杭嘉湖道、江蘇按察使、東河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以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主持虎門銷煙,體現(xiàn)愛國精神。他的著述包括公文、散文、詩詞、日記、信札等等。本書的解讀是楊國楨先生在200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用葡萄牙語講好中國故事》是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系列圖書的一種,通過講述100個故事(其中25個故事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xiàn)),旨在向世界展示一個豐富多彩的中國。這些故事中,既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白蛇傳等神話傳說,又有顯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大運河、長城、趙州橋等千古傳世之作;有傳統(tǒng)的民俗,如門神、舞獅、剪紙等象征豐富的文化符
灤京,即元上都(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zhèn))之別稱,因地近灤河,故稱灤京。元上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shù)價值,是中華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融進程中的里程碑,也是元代歷史的重要見證地點!稙淳╇s詠》是元代楊允孚撰寫的關(guān)于元上都的詩文,共108首,不僅是元代詩史的重要文本,也是元代史學研究特別是元代皇帝兩
2023年第2期《中外文論》包含“專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文論”“批評理論”“文藝美學”“西方敘事學”等欄目,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主要涵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等方面的文章,文章從多方面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的研究現(xiàn)狀和分支,同時本期特色在于“批評理論”“文藝美學”欄目,這些文章
在梳理西方空間意義發(fā)展脈絡(luò)和“空間轉(zhuǎn)向”的基礎(chǔ)上,本書提出了“文學空間批評”并重點討論當下正蓬勃發(fā)展的“文學空間研究”(空間批評乃其分支之一)、文學中的主要空間類型,以及空間與權(quán)力、空間與存在這兩個話題。本書結(jié)語還討論了文學空間批評的研究范式和問題域,并簡要論述了空間與意識形態(tài)、性別、倫理等問題。
作為20世紀偉大作家的魯迅,他的雜文創(chuàng)作與小說和散文創(chuàng)作鼎足而立。本書首次全面展示自《墳》至《且介亭雜文末編》各書中的魯迅雜文,充分顯示了“有著時代的眉目”的魯迅雜文的思想性、戰(zhàn)斗性和藝術(shù)性。
本書附錄魯迅論述散文、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的文字。同時又從魯迅雜文集中鉤稽出了其他散文,如美文,隨感,紀實散文,懷人散文,書信、日記散文,序跋散文,講演散文等。抒情性和文采相對淡薄而偏重于析理辯難的正宗雜文概未收入。本書收入了魯迅先生生前編訂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同時從魯迅的雜文集中鉤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