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學論衡——二〇一九古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為現(xiàn)代琴學叢刊中的一冊,收錄了2019年古琴國際學術研討會所提交的論文,其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琴樂、琴譜、琴器、琴人、琴派以及與古琴相關的文學、戲曲、中外文化交流等不同領域的研究,也牽涉文獻學、美學、史學等,極具學術價值,本書的出版對促進琴學研究的深入,對推動中國古琴術文化
該書為《現(xiàn)代琴學叢刊》中的一冊,為2015年6月香港琴學青年論壇研討會論文集選粹。全書分為五個板塊,共19篇文章。第一個板塊琴曲考訂與分析,考訂與分析了古往今來的五首的琴曲各自特點。第二個板塊琴史與琴學文獻,闡述了自宋代第一本《琴史》成書后,琴史與琴學文獻之后的發(fā)展及流傳情況。第三個板塊琴學理論與文化,在琴學發(fā)展的基礎
《秋聲琴館遺稿》為《現(xiàn)代琴學叢刊》其中的一輯,是關于古琴大師凌其陣先生的作品集,全書分為“上篇著述”和“下篇琴譜”兩個部分!吧掀觥庇址譃椤皩W琴劄記”和“學琴札記補”兩個部分,共約56篇小短文,主要是關于凌其陣先生自身學琴往事和心得體會、論文、札記等!跋缕僮V”分為“琴曲”和“琴歌”,各16首,主要是凌其陣先生代
《古琴藝術與中國文化(增訂本)》主要是輯錄作者多年來對古琴研究心得的點滴,采取深入淺出的手法介紹古琴音樂藝術的不同層面。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美學”,“美學”部分主要論述琴樂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調,探討了琴樂中的虛實因素、其飄帶精神之美、從琴詩的分析中看其審美情趣、并探討琴道與禪道的關系等;第二部分為“風格”,
雷鋒精神,是時代永恒的呼喚。2013年,長沙市邀請中國音協(xié)共同開展雷鋒主題的全國性征歌活動,賽后結集出版了《首屆“情系雷鋒大愛長沙”全國原創(chuàng)歌曲征集入選作品集》,廣受讀者們好評。10年后的2023年,正值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fā)表60周年,在湖南省委宣傳部、“瀟湘詩會”等部門、機構牽頭下,重新整理、
本書共分為5章:第1章講解了在學習電子琴彈唱前,讀者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第2章是10首歌曲片段的示范彈奏練習;第3章講解了由8個和弦所組成的5個經典和弦進行套路,以及在歌曲中經常出現(xiàn)的其他和弦進行套路,并列舉了每個和弦進行套路在流行歌曲中運用的實例,以供讀者理解和練習;第4章講解了電子琴自動伴奏的基本操作方法;第5章提
本書旨在為吉他初學者提供一個從16世紀到21世紀的吉他曲目的概覽,精選三百年來最經典的樂曲匯編成集,曲目具有極高的音樂性同時又易于演奏,有助于激發(fā)初學者“玩音樂”的樂趣。本書收錄作品跨越三個不同的時期:一是琉特琴處于黃金時代的16世紀,二是五弦吉他作為新潮樂器風靡歐洲的17世紀下半葉,三是六弦吉他成為訂制,巴黎涌現(xiàn)大量
本書分為緒論、聲樂藝術欣賞與實踐、器樂藝術欣賞與實踐、綜合音樂藝術欣賞與實踐4篇,共14個模塊,涵蓋民歌、藝術歌曲、聲樂套曲、通俗歌曲等聲樂藝術形式,獨奏曲、合奏曲、協(xié)奏曲、重奏曲等器樂藝術形式,以及戲曲、曲藝、歌劇、舞劇、音樂劇、影視音樂等綜合音樂藝術形式等內容。
《無盡之河:平克·弗洛伊德傳》生動再現(xiàn)了這支無數(shù)樂迷頂禮膜拜的樂隊橫跨半個世紀的音樂歷程。 書中描述了樂隊五名重要成員席德·巴瑞特、羅杰·沃特斯、大衛(wèi)·吉爾莫、尼克·梅森、理查德·萊特的隔閡、沖突、分別、重聚,并將這背后種種充滿張力而又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串連起來——性格迥異的樂手之間沖突激烈,飽受痛苦紛擾,而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
本書是著名聲樂理論家許講真繼《漢族民歌潤腔概論》之后的又一部聲樂理論專著。這是作者近十年來對漢族民歌、少數(shù)民族民歌、戲曲曲藝名段、精選優(yōu)秀創(chuàng)作歌曲和民族聲樂合唱作品在潤腔方面進一步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 經過數(shù)年打磨,這部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中國民族聲樂潤腔研究著作,以上、中、下三冊九個篇章來展現(xiàn)我國民族聲樂的精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