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記錄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學家趙其國的學術歷程和工作成就。全書以時間為軸線,從他的童年和學生生活開始,依次對其尋找華南橡膠宜林地、援建古巴土壤研究所、考察黑龍江荒地、定位觀測紅壤、攻關黃淮海低產田的相關工作進行著重敘述,對他在紅壤形成機制、土壤圈層理論、鹽土農業(yè)、清潔農業(yè)、生態(tài)高值農業(yè)、功能農業(yè)方面進行的理論探索與
《三國士族生存法則》是一本寫給歷史愛好者的三國歷史解析讀物。真正的“三國”,并不是小說、戲曲中動輒就“大戰(zhàn)三百回合”的英雄場景,也并不只是那些閃耀著光芒、極具傳奇色彩的三國“超級英雄”。在魏、蜀、吳三國鼎立,以及最終三家歸晉的背后是許多許多累世公卿的豪門士族的較量。如果說漢末三國的群雄割據(jù)的爭斗是一盤大棋,那這背后的棋
本書為中國古代歷史通俗讀物,主題是西晉滅亡和東晉建立的這段歷史。西晉末年,一場波瀾壯闊的歷史大戲拉開帷幕。由于政治斗爭的漩渦、民族沖突的硝煙以及自然災害的洗禮,西晉政權風雨飄搖,社會動蕩不安。在這股歷史的洪流中,西晉皇族與士族精英選擇南遷,尋找新的生存土壤。公元317年,司馬睿在江南的建康(今南京)擎起東晉的大旗,一個
《歐洲早期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與西方漢學的興起》以古希臘、羅馬對中國的認識為開端,從地理大發(fā)現(xiàn)、傳教士入華著手,從認識和想象兩個角度,從互動與交流的視野,梳理歐洲早期關于中國知識和形象的形成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動。作者認為互動的交流、相互的影響、共同的創(chuàng)造是16-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根本性特點,并基于
威廉·M.費恩伯格卒中卓越貢獻獎由美國心臟協(xié)會與美國卒中協(xié)會主辦的國際卒中大會設立,旨在表彰那些在卒中臨床研究中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該獎項自1992年設立以來,已有33位科學家獲獎。本書通過全面梳理歷屆獲獎者的科學研究軌跡、核心貢獻與思想精華,深入挖掘獲獎者的學術發(fā)展及研究歷程,向讀者展現(xiàn)卒中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傳遞榜樣
本期共刊發(fā)近代史料7篇,筆談文章2篇。《窮愁錄》為李慈銘同治元年四月至閏八月病中之讀書、見聞記錄!蹲笞谔奈纯奂宸N》收錄左宗棠自光緒十年(1884)至光緒十一年(1885)折件五種;《賀濤藏友朋弟子書札輯證》收錄賀濤友朋弟子書札62通;《蔡鍔電文稿輯錄》為蔡鍔于1912年12月至1913年4月間的電稿181封;《川
本書通過研究18世紀中期之后風靡于歐洲學界的“美洲退化論”來展現(xiàn)出啟蒙運動時期歐洲對美洲負面形象的構建!懊乐尥嘶摗贝嬖谝粋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其主要代表人物為布豐、德波、雷納爾和羅伯遜等人。他們站在歐洲中心主義的立場上用“美洲退化”解釋了新大陸與舊世界相比呈現(xiàn)出來的差異性,樹立起一個與文明歐洲對立的野蠻“他者”的形象
歷史進入20世紀,傳統(tǒng)殖民帝國不愿放棄既得利益,新興強國希望全球版圖重新洗牌,一輪又一輪的軍備競賽讓兩個陣營滑向戰(zhàn)爭的邊緣,雙方都希望用一場戰(zhàn)爭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矛盾,最終爆發(fā)了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這是一場瘋狂的、規(guī)?涨暗膽(zhàn)爭,摧毀了四個帝國,造成數(shù)百萬人喪生,并產生了深遠的全球性影響,乃至一個多世
本書是郭維的女兒郭玲玲編寫的郭維的藝術經(jīng)歷,內容包括郭維所寫的導演闡述、拍攝經(jīng)歷以及別人眼中的郭維,從而組成了全面立體的郭維,從側面展示新中國電影藝術家為了電影藝術的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本書是郭維的女兒郭玲玲編寫的郭維的藝術經(jīng)歷,內容包括郭維所寫的導演闡述、拍攝經(jīng)歷以及別人眼中的郭維,從而組成了全面立體的郭維,從側面展示
哲學家靠什么謀生?這個問題的確令人好奇。他們是否不事生產,將所有時間都用來思考和構建各種理論體系?當然不是!愛與智慧無法支持人類的社會生存,每個人都必須有一份謀生的工作,哲學家也不例外。 本書介紹了古今40位哲學家的“真實”職業(yè)。有些看起來理所當然,比如律師、記者、編輯這類處理文字與思想的職業(yè);另一些則相當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