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民歌誦唱本》是納西族著名民族音樂藝術家和民達譯著的納西族傳統(tǒng)經(jīng)典民歌集成!都{西民歌誦唱本》(漢譯版)是在《納西民歌誦唱本》(納西拼音文字版,2014.云南民族出版社)之基礎上,由和民達譯著,李廣主編,張桂華校譯修訂而成。該書收錄了和民達老師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收集整理的納西族傳統(tǒng)民歌誦唱詞(詩)10
《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一書通過探究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追溯其出現(xiàn)的根源與背景;通過梳理分析民族音樂,達到弘揚和發(fā)展中國民族文化的目的。本書以中國民族音樂這個大的概念為對象,詳細介紹了民族音樂的基本特征,從歷史和形式分類兩個大的方向出發(fā)撰寫本書,并對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樂進行了研究。本書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內容豐
本書是一本關于音樂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著作,該書重點圍繞音樂教學的有關內容以及教育實踐展開論述。本書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一是對音樂教育教學法的研究,二是對音樂教育課堂實踐的研究,三是對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書中就聲樂教學、鋼琴教學的課堂教學分別提出了實用性的建議和觀點?傮w來看,本書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內容詳細
本書包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lián)合委員會(ABRSM)2023—2024鋼琴初級考綱的9首樂曲,選自A、B、C三套曲目每套各3首。精選出來的這些作品風格多樣、吸引力強,是適合每位演奏者的優(yōu)秀曲集。書中還包含輔助性的腳注,以及面向備考人士的有用的考綱信息。
本書稿以共性研究和個性闡釋雙重視角切入研究對象,綜合運用音樂學、人類學、史學、考古學、語音學、社會學等研究方法,在大量田野考察、文獻研讀與形態(tài)分析的基礎上作歷時與共時比較,對重天羅漢寺瑜伽焰口之歷史背景、音樂形態(tài)、文化內涵與社會功能等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其作為國家禮樂制度下的整體共性,以及巴渝文化語境中的地域特質
本書將瑤族傳統(tǒng)婚俗音樂文化置于中、老兩國不同的社會、歷史、文化、政治發(fā)展語境中,以瑤族婚俗音樂作為研究與文化線索的追蹤對象,對中國湘、粵、桂區(qū)域內的過山瑤,以及老撾瑯南塔、博膠省、瑯勃拉邦、沙耶武里省、萬象等區(qū)域的優(yōu)勉瑤婚俗音樂進行了田野調查、多點民族志、歷史民族音樂學等多種學術角度的考察研究。該書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
《衛(wèi)拉特蒙古民歌研究》由14章組成,對衛(wèi)拉特蒙古民歌的搜集、研究工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書稿對衛(wèi)拉特蒙古民歌的起源和發(fā)展做了詳細的敘述;講述了衛(wèi)拉特蒙古民歌的名稱特點及其演唱習俗;從民俗的角度研究論述了衛(wèi)拉特蒙古族人與民歌的關系;詳細介紹了衛(wèi)拉特蒙古民歌中的勞動歌曲、歷史歌曲、宴歌、搖籃曲、諷刺歌曲、情歌、薩布爾頂歌曲;
納德爾曼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豎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他的奏鳴曲風格不一,旋律耐聽,兼顧了音樂性和技術訓練,是學習豎琴演奏必不可少的進階曲集。本書通過對納德爾曼奏鳴曲全面解析,逐一梳理這套作品中從初級到中級的演奏技巧,每首曲目都對指法重新編訂,針對重難點片段有演奏示范講解(掃碼看視頻)。演奏者可以根據(jù)不同技術程度選擇相應的曲
本書分為“古琴技法分步講解”“樂理知識介紹”“練習曲鞏固”“小樂曲運用”等幾個部分。以往的古琴學習材料多以曲譜為主,忽略技法講解,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口授相關技法。該書從實際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按照教學順序確定編纂順序,為教師提供了可以直接使用的材料,方便教師傳授古琴技法知識。
本書通過作者的編譯整理了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作品《小夜曲》(又名《飛吧!小夜曲》)《再見》《瑪萊卡萊》等4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