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一門愛智慧、尚思辨、運用抽象的邏輯概念追問宇宙、社會和人生奧秘的學科。然道不可坐論,理不可空談。實踐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動方式,尚思辨的哲學若離開實踐便容易淪為一種空洞的理論。因此,哲學不單純是一種精神追求,更是生命存在的當下參與,必須由理念世界、理論世界回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本書由“‘游’與‘游戲說’”“激
哲學直覺是哲學概念歸賦的直接呈現,是直接把握抽象的哲學對象的能力;哲學家使用直覺概念沒有特權;哲學直覺在當代哲學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事實依據和理論依據可以捍衛(wèi)直覺證據在當代哲學中的重要地位;現有檢測“知識歸賦直覺”的最佳方法是收回知識宣稱方法;用自我擊敗論證、先驗知識論證和對比知覺論證可以為直覺在哲學中的證據地位作辯護;哲
本書圍繞當代精英青年所關心的話題展開。作者經營知識星球社群"花神妙華云境”8年,幾乎日日與都市高知精英青年線上交流,由此對這一群體的所思所想、痛點迷茫有深刻感知。本書即為解決這一群體的痛點問題而作。本書第一章介紹對人性的認識和對人情世故的習得;第二章講述職場修煉之法;第三章關注情感婚戀中的博弈部分,包括如何對自身情況進
書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介紹公共行政學中的批判理論成果,揭示其思想淵源、學說特質與理論貢獻;其二,清理公共行政領域中批判理論的問題線索與發(fā)展脈絡,初步形成一個有效的理解框架。研究主要立足于學術史與文獻分析,在廣泛收集重要論文、著作的基礎上,對公共行政學中批判理論加以分類、概括與解釋。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多元
《清華西方哲學研究》(TsinghuaStudiesinWesternPhilosophy)以輯刊的形式每年出版兩輯(每年6月底出版夏季號、12月底出版冬季號),每輯30-40萬字,接受海內外學者在西方哲學各個學科領域內的歷史性或系統性研究的或以中西哲學會通為主題的高質量專題學術論文(10000-15000字,編輯許可
羅洛·梅把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和心理學思想介紹到美國,開創(chuàng)了以探討人的存在價值和生存意義為主題的美國存在心理學及人本主義心理學中主張自我選擇的研究取向。他的20余部專著以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帶給現代人深刻的精神啟示!洞嬖谥l(fā)現》的主題是探討經典的存在主義思想與精神分析的關系,具體說是討論克爾凱郭爾、尼采和弗洛伊德等人觀點的
“精神”問題是建構現代性的一個基本問題。以現實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fā)展為主題的馬克思主義,有著豐富的關于精神的本質、結構和發(fā)展的思想資源與理論財富。與注重主觀體驗和邏輯分析的精神理論不同,在以實踐為基石的歷史唯物主義論域中,馬克思開辟了一條新的精神理論道路。研究精神問題,如果脫離歷史唯物主義的整體性框架,就容易忽視實踐
本書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研究荷馬史詩的倫理思想與政治思想。第一部分論述敘事理論:(1)敘事(narrative)本質上就是講故事(mythology),荷馬史詩所講的故事就是神話(mythos);(2)一般認為神話與論證(logos)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其實“講故事”最初就是神話(mythos)與論證(logos)的合體
該書為作者博士學位論文(2022年6月)。秉志(1886—1965)是中國第一代職業(yè)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特邀人士,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科學救國和科教報國過程中形成了“科學家之精神”思想。本書嚴格以秉志論述和客觀史實為依據,從秉志“科學家之精神”思想的生成語境、發(fā)展演進、內涵體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通釋》(以下簡稱《通釋》)則是對恩格斯經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解讀和闡釋。本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通過對中外學術史上的相關學術爭論進行梳理和透視,并對《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貫穿的基本結構和核心線索進行了深入剖析。同時,立足于時代發(fā)展的背景,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