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集說》,元陳澔撰。 陳澔,元南康路都昌縣(今江西都昌)人。字可大,號云住。東齋先生陳大猷子。生于宋景定元年(1260),卒于元至正元年(1341)。于宋季隱居不仕,不求聞達,教授鄉(xiāng)里,有《禮記集說》行于世。世稱經(jīng)歸先生。 據(jù)陳澔自序,《禮記集說》完稿在元至治二年(1322)。其先,宋代衛(wèi)湜曾撰《禮記集說》百余
1974年3月,秦陵兵馬俑破土而出,震驚中外。1976年3月,秦俑坑中的兩件陶俑和一匹陶馬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青銅器展”在日本東京展出,拉開了兵馬俑出境展覽的序幕。到2023年底,秦兵馬俑已經(jīng)走進49個國家和地區(qū),成功舉辦277次展覽。作者采訪300多位參加展覽籌備、文物布展、開幕活動和學術(shù)研討的工作人員,參考展覽圖
本書收錄的訪談跨越了超過四十年時間。在不同時期的談話中,托妮·莫里森分享了她作為教師、編輯、作家、母親多個身份的故事,以及這些經(jīng)歷對她寫作的影響。
本書訪談從1962年到2005年跨越了超過四十年時光,其中雅各布斯不僅談到她支持城市和全球經(jīng)濟多元性的一貫主張,也回顧了她對此的身體力行,如在反對紐約“西路計劃”運動中的勇敢行動。
本書收錄四篇訪談,包括《瑪麗蓮·夢露問答》《全新的瑪麗蓮·夢露》《對話瑪麗蓮》《最后的訪談:“與孤獨女孩的最后一次長談”》。
本書的訪談從金斯伯格初到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任教時的采訪,到大法官任上的最后一次訪談。金斯伯格分享了她如何不循常規(guī)地走上法律道路,并不遺余力地在司法界促進性別平等的經(jīng)歷,也談到了許多著名判決背后的故事、她不拘泥于憲法字面含義的“活憲法”觀念,以及同常常意見相左的保守派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的友誼。
本書收錄《女性的焦灼》《拜訪瓊·狄迪恩》《投身大漩渦的瓊·狄迪恩》《沙龍采訪》《曲終人散后寫下故事》《非虛構(gòu)的藝術(shù)No.1》等文章。
為什么上百萬的德國普通民眾會接受希特勒這樣一個人物,信奉他“大雜燴”般的思想,認為他是德國的“救星”?他們?yōu)槭裁磿镀敝С旨{粹黨,讓其從一個小黨壯大成為德國第一大黨;他們又是如何把自己綁架上軍國主義的戰(zhàn)車,無法回頭的?本書作者分析了希特勒思想的組成與來源,他的反猶主義怎么形成的,他如何攫取納粹黨的權(quán)力,進而又竊取了國家
近代蘇州的經(jīng)濟蛻變和城市轉(zhuǎn)型,不僅合于中國近代史整體圖景之轍,也押著江南城市體系獨特的韻腳。本書作為一項近代城市研究成果,將城市性與地方性結(jié)合,沿著結(jié)構(gòu)史和文化史結(jié)合的路徑,從四個視角,在變動中把握蘇州這座江南城市在近代歷史上的流動、吞吐、消納、呼吸,以及演化的脈搏——江南的蘇州,在近代江南城市體系從中心地體系主導(dǎo)型向
本書選取了唐朝十四位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包括王朝奠基人李世民、數(shù)位宰相和將軍、一代女皇武則天、太平公主,以及最后的掘墓人高駢等,用他們串聯(lián)起了大唐跌宕起伏的歷史,不但彰顯了盛世大唐的恢弘與豪邁,也體現(xiàn)了歷史不乏陰險與背叛、隱忍與冤屈,既展現(xiàn)了大唐王朝的興衰沉浮,也讓讀者看到了風云人物的命運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