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馬爾庫塞的社會批判思想如何捍衛(wèi)和接續(xù)馬克思對資本與現(xiàn)代形而上學共謀的深刻歷史洞察,以清醒的理性自覺切中社會現(xiàn)實,追蹤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軌跡,以更為綜合的視角直面現(xiàn)代文明在資本維度展開注定無法逃離的“悖論性貧困”,探索現(xiàn)代文明通往希望和未來的另一條道路。馬爾庫塞的社會批判思想始終堅守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堅持批判的、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闡釋了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空間倫理的基本范疇、主要內容和時代價值。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空間倫理研究立足于人的生產活動和生活實踐,以空間存在和空間倫理的辯證關系為依據(jù),考察空間倫理的具體形態(tài)和實踐路徑,主要分析了空間倫理中作為微觀起點的身體倫理,作為中觀核心的城市倫理以及作為宏觀未來的全球倫
本書以朱熹心性論為主,在現(xiàn)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對朱熹的心論、性論、心性關系論、心性修養(yǎng)論系統(tǒng)地進行了梳理,特別是大膽地引入現(xiàn)代心靈哲學的一些觀念,借鑒現(xiàn)代心理學中意識與潛意識的理論,對心性論中的基本概念諸如魂魄、寤寐、心知、心覺、內省居敬涵養(yǎng)等進行了新的解讀與詮釋,認為朱熹的心性論就是對人的精神、精神活動、精神現(xiàn)象與精
《外國哲學》是由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主辦、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專業(yè)學術出版物,每年出版兩輯!锻鈬軐W》堅持以學術為本的原則,倡導對哲學問題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以及對各種哲學觀點、思潮、著作、論文的批評性評論。
本書以雅克·朗西埃(JacquesRancière)的政治美學思想為研究對象,對朗西埃的藝術體制觀、電影批評、文學思想做了梳理。作者回溯了朗西埃學術性情的發(fā)生背景,分析了朗西埃寫作所根植的思想語境,梳理了其思想運動的軌跡,并從理論空間的維度對朗西埃的思想進行了內在的關聯(lián)分析,指出其思想的內核
本書作者圍繞如何保證學報質量和特色這個主題,從編輯學、邏輯學和文學角度收錄實用編輯學、形式邏輯學理論方面的文章,如《加大學報編輯工作的邏輯含量》《詞項在編輯工作的應用》《標注關鍵詞的邏輯要求》《命題三論》《論關系命題的邏輯性質》《推理不是傳統(tǒng)邏輯的主體》《論傳統(tǒng)邏輯中的關系推理》等。
首先考察宋代理學的崛起背景,以及程朱理學的譜系構建;其次闡述朱子學自宋至明在福建的傳播模式,發(fā)展歷程,以及不同地域間的差異;最后探究陽明心學與程朱理學、白沙之學的根本分歧,陽明學傳入福建的模式,陽明學者與朱子學者之間的交流,以及兩種群體間的影響與嬗變。結合日本內閣文庫所藏《道南一脈》收錄的287位閩地學者,按照朝代及地
唐君毅以道德自我為核心的道德形上學主導了其哲學的其他各方面。他的道德形上學體系不僅為現(xiàn)實人生設置了道德理想,并為達到此理想提供了修養(yǎng)的方法。本書的研究目的就在于理清其道德形上學的內在邏輯體系,揭示其整個哲學思想的理論核心,并用它來反思現(xiàn)實的人生問題、道德問題。
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xiàn)代西方哲學、當代社會發(fā)展理論,以及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理論為理論背景,力圖用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的發(fā)展成果重新闡釋已經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特點;系統(tǒng)論證馬克思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論證,同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并明
《心理學演義:心理學家都在研究什么》從古希臘的源頭講起,跨越中世紀,到近代心理萌芽以及之后的發(fā)展,從大歷史的角度來闡釋心理學波瀾壯闊的發(fā)展史。本書雖為心理學發(fā)展史,但語言相當幽默風趣,讀起來讓人欲罷不能。全書共包含九個部分,分別為萌芽記、誕生記、機能記、精分記、行為記、完形記、人本記、認知記和拾遺記。通過這本書,你會了